综合文科考试形同虚设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上经常使用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和方法。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历来是我国社会各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毕节地区在中考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借鉴高考文综的模式将政治、历史考试全并在一起,称为综合文科,考试形式采用开卷考试,改分数制为等级制,不计入中考总分,但规定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必须是B等以上。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少地方事实上造成了综合文科考试形同虚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应试教育”逐渐成为主导中国教育事业的核心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生的应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一个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在我区,由于综合文科考试只打等级而不计入中考总分。不少学校对该科不加重视,甚至于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任课教师的安排上,政治、历史课成了那些课时不足教师的添头。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业的老师都可以上两节。由此可想象其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组织的月考及半期考试根本不考政治、历史。
  3、学校安排的早辅导及晚自习也没有政治、历史课的一席之地。
  4、上级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多年不见一回是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
  5、教育局奖励中考全县单科第一名时,综合文科的奖金仅为其他科的三分之一。
  以上举措无疑是在给学生们传递一种政治、历史作用甚微的信息。因此,政治、历史课上,学生做其它科作业,看其他科的书籍,讲话、睡觉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给广大的政治、历史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设置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政治、历史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长此以往,令人不敢深想,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却知之甚少,只知应试的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更是令人担忧。
  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要求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属水平考试。后者重在根据某种需要筛选人才,属于选拔性考试。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中,要改变将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切实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将选拔考试的成绩与其它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学生特长测查结果,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结合起来。
  然而,在我区却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二为一,存在着传统考试中的“一试定终身”的现象,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只依靠单一的纸笔测验,也难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测查。
  再加上,我区的高中招生制度并未从根本上改革,仍然是各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为了考上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拼命地提升考试科目的分数。对于只打等级而不计入中考总分的政治、历史科也只能是闲置一边。
  虽然规定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必须是B等以上,但其作用甚微。一方面在实际录取中并未真正落实,仍然把眼光盯在考试分数上。另一方面,我区有些县根本就没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对于这一规定,不起丝毫作用。
  由于考试评价机制对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导向、监控、调节、鉴定等重要功能。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普通政治教师,我真诚地希望我区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使综合文科的考试不再形同虚设,培养出具有专业学科基础扎实而思想品德修养,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沙土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少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时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中心词,得分不言而喻。现就初中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浅谈如下:    一、整体结构  首先要通读全文,
期刊
写好课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写课后反思。那么,怎样写课后反思呢?下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写教材的创造性作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建设者。如:教材中有的生活
期刊
初一政治《与友同行》这一课,讲到了友情建立的基础、意义,特别是讲到交友要讲原则以及男女同学要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交往。这一节内容值得我们老师重视。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对中学生交朋友的看法。  初中生一般处在13至16岁年龄段,这正是人生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无论在生理或心理发展上都发生“质变”和飞跃。仅以友伴交往而言,交朋友的愿望已十分强烈,成为他们生活和心理需要的重要内容。  少年期交朋
期刊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
期刊
【病文呈现】  心灵上的横杆 陈纬奇  操场上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正在举行。跳高的场地旁挤满了人。我在旁边默默地陪着去年拿了冠军的朋友,心里期盼他今年还能拿个冠军,给我们朋友长长脸。  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稳稳当当地助跑,轻轻一跃,过了。一个,两个,三个……每个人都信心十足,渴望得到冠军。  终于轮到朋友上场了。只见他在一段轻松助跑后腾空而起,跳过去了!场边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横杆一次
期刊
随着时代的呼唤,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已成必然。而人有了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创新型人才。那么怎样让人具有创新思维呢?数学教师该怎样面对别人称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呢?怎样让学生在设置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创新思维必须从数学教师设置的探索性问题或探索课开始,就数学课而言,合理设置探索,就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要开启智慧必须做到两点:    一、合理处理探索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又叫开放性问
期刊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到位。教师要重新认识中学数学学科,特别要从学生的角度看
期刊
写在白纸上的字迹,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这些字迹又会跑到什么地方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其中的奥秘吧!  实验  1瓶清洁剂、1张桌子1盏紫光灯、1张纸、棉签  动手  1.将准备好的纸铺在桌子上;  2.用棉签蘸少许清洁剂,然后在纸上写上几个字;  3.等用清洁剂写的字迹变干后,我们会发现纸上什么都没有了;  4.将准备好的紫光灯打开,将写字的纸放在紫光灯下。仔细观察,此时我
期刊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总持这样的看法和态度:政治课就是说教,就是记条条、背框框,空洞、乏味、没意思。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埋头语、数、外,对教学活动敷衍、应付甚至不理不睬。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使学生由被迫、无奈的应付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愿学、不想学的原因,常常是学生对学习的
期刊
《矛与盾》这篇课文是第十二册语文课本中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在引导学生学完本科内容后,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学了《矛与盾》这篇课文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如下:  生1:我们在平时说话或做事时,千万要注意前后一致,否则会闹笑话。  生2: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动脑筋尽量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  生3:我明白了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