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13号,我很荣幸参加了由北师大跨越式课题组组织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短短的五天培训,我感触良多,北师大的教授和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生动的培训内容,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充实的,不仅有机会与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思想,而且每天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走进教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丰富的教育经验,让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终生难忘的短暂学习之旅。但要采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也许会走的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坚持着走下去。前面的路会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水平增长,历经13年的基础教育跨域式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跨越式英语学科的教师交流,提高当地跨越式英语教研水平,扩大跨越式英语理念模式的辐射面,提高跨越式英语骨干教师的区域影响力度,真正扎实地把跨越式教学思路与理念融入到各项目区项目学校教研、教学和管理中,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总课题组于2014年1月13日——17日开展了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各地英语骨干教师对课题的整体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对骨干教师的相关培训,发挥其在本地区、本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基于学习元开展英语网络研修和培训新方式,促进课题项目的积极转型,从而推动各个课题试验区的项目进展,带动培养更多的优秀实验教师,促进当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加这次培训的有来自北京、河北、新疆、甘肃、陕西、广州、深圳、安徽等地区的共计48名英语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跨域式总课题组何克抗教授、余胜泉教授、马宁博士等为来自全国各地试验区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小学英语跨域式模式、英语认知工具、网络教研、论文写作等九项不同的专题培训。5天的时间里,来自各个地区的英语教师在课上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课下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与体会,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提高了教学实践研修能力,也与课题组老师、助教以及其他各区老师通过交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忙碌的“全国英语骨干教师”QQ群见证了这几天大家的辛苦与付出,合影上的灿烂微笑见证了各位的收获与情谊。
总课题组何克抗教授做了“小学英语跨域式教学模式和理念”的主题报告。何教授从小学英语低年级段的跨域式教学模式、方法,小学英语中高年段教学模式及其内涵三部分作了深入的讲解,并在报告后,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何教授已经是年过70多岁的老人啦,但在我们的培训课堂上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一连讲解几个小时都不休息,这不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次熏陶吗?真是敬佩。聆听何教授的培训,对跨越式课题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讲解中,何教授对三说两听模式和111模式进行了更加完善的分析和阐明,让我们对跨越式课题所倡导的语言交际和运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握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重担。
虽然紧张忙碌的5天学习时间已经结束,但对我来说是实施英语跨越式教学新的开始。北京之行的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弄明白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一些问题,通过学习,使我的工作更有方向,行动更为有力。对照学习的内容,我认为自己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调整心态,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佛家讲“定能生慧,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心态淡定、宁静、平和,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智慧,就连他的相貌都会幻化出一副慈眉善目的面容,给人一种安全、稳重、可靠的感觉。佛家还讲境随心转,境乃山河大地,人心向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反之,人心不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的。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其心态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主要取决于其心态,教师能否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也主要取决于其心态。记得北京学习时一名教授说“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里”。苦也教,乐也教,我们不妨换种心态,苦教不如乐教。保持阳光心态,如果我们把学生看成了天使,那么我们每天就都生活在天堂里。
2.静下心来,做一名有“价值”的老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好老师就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领导欣赏、同事喜欢的老师。教师需要一种“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潜下心来将会获得多重收益,收益的不仅是学生,最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一位有价值的老师,成全学生是我一生中的一大幸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孜孜以求的职业理想!
3.着手常态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师们都觉得特别难做,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我们又相距太远,这次听了王济军博士的报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不是让老师们去总结高深的理论,而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简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时间思索的一个小问题,在思索的过程中调研、记录、创新。比如语文学科的扩词练习、古诗配乐朗读,数学中的分数识记,音乐中的听音乐绘画,美术中的黑板涂鸦等等,这些只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个个小的课例,但如果能够长时间的研究思索、可持续,就会成为了不起的课题。同时也为我们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静下心来,研究着、思索着必定也会收获着。 4.合理使用教科书,精心备好每节课。我们有时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一本教科书教下来,从头到尾什么东西都不落下,一落下我们会自责:我误人子弟呀!这个单词,没教给他,唯恐学生不知道。其实是我们把教材和教科书混在一起。拿到教材,做到四个字LARA。
L——Leave some out. 就是删掉一些东西。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就删掉。
A——Learn to amend something. 就是要修补一些东西。任何东西,没有绝对的完美。对教材不能太迷信,在解读的过程中要学会修补一些东西。
R——replace something. 就是取代一些东西。有些部分,有些东西,不合适,或已经过时了,就应用别的内容来代替。
A——add something. 要补充一些东西。语言是个积累,量越大,它的积累速度就会越快,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大的教材观。
5.在教学中,我坚持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的教学原则。放低起点,加大训练力度,学生课上活动的时间占全部课堂的五分之四。课堂听说练习,形式灵活多样,但无论什么练习形式,都力求做到:
(1)密度高。不是练一两个回合,而是接二连三地、自始至终地、不间断地进行;不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而是有节奏,精心设计地练。
(2)不是几个尖子生练练,而是分层次进行训练。由学优生举例,中等生练,学困生先倾听、模仿、重复,后练习,优等生评判,从而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激励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
6.带学生走进快节奏的课堂。所谓快节奏,就是师生的语速快,学生的反应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师生、生生互动多。相反地,若语速慢,学生肯定听得清晰,且每个词都有思考的余地,那么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但这样好吗?慢,容易滋生依赖心理,思维处于松弛状态,只能适应较慢的语速。这样,他们的听力能提高吗?能与别人自由的交谈吗?而教师的语速快,学生要听懂,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抛锚。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脑弦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有些老师曾问我:“你的语速那么快,你的学生是怎样适应的?”其实,“快”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一方面,在一堂课中,过渡性活动的节奏相应放慢,内容密度减小,时间适当长些,15分钟左右。把本课的重要的语言结构,规则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操练,使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结合。活动形式有扩展句子,看图说话,模仿对话,复述,相互问答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当我刚接手新一届的学生时,我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开学第一周,先是慢语速,当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口语之后,语速逐渐加快。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遇。感谢跨越式课题组,师教育局,教研室及我校的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学习平台,使我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力争做一名让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领导赏识、让自己无悔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成为一支真正的领头雁。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10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水平增长,历经13年的基础教育跨域式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跨越式英语学科的教师交流,提高当地跨越式英语教研水平,扩大跨越式英语理念模式的辐射面,提高跨越式英语骨干教师的区域影响力度,真正扎实地把跨越式教学思路与理念融入到各项目区项目学校教研、教学和管理中,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总课题组于2014年1月13日——17日开展了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各地英语骨干教师对课题的整体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对骨干教师的相关培训,发挥其在本地区、本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基于学习元开展英语网络研修和培训新方式,促进课题项目的积极转型,从而推动各个课题试验区的项目进展,带动培养更多的优秀实验教师,促进当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加这次培训的有来自北京、河北、新疆、甘肃、陕西、广州、深圳、安徽等地区的共计48名英语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跨域式总课题组何克抗教授、余胜泉教授、马宁博士等为来自全国各地试验区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小学英语跨域式模式、英语认知工具、网络教研、论文写作等九项不同的专题培训。5天的时间里,来自各个地区的英语教师在课上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课下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与体会,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提高了教学实践研修能力,也与课题组老师、助教以及其他各区老师通过交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忙碌的“全国英语骨干教师”QQ群见证了这几天大家的辛苦与付出,合影上的灿烂微笑见证了各位的收获与情谊。
总课题组何克抗教授做了“小学英语跨域式教学模式和理念”的主题报告。何教授从小学英语低年级段的跨域式教学模式、方法,小学英语中高年段教学模式及其内涵三部分作了深入的讲解,并在报告后,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何教授已经是年过70多岁的老人啦,但在我们的培训课堂上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一连讲解几个小时都不休息,这不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次熏陶吗?真是敬佩。聆听何教授的培训,对跨越式课题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讲解中,何教授对三说两听模式和111模式进行了更加完善的分析和阐明,让我们对跨越式课题所倡导的语言交际和运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握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重担。
虽然紧张忙碌的5天学习时间已经结束,但对我来说是实施英语跨越式教学新的开始。北京之行的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弄明白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一些问题,通过学习,使我的工作更有方向,行动更为有力。对照学习的内容,我认为自己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调整心态,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佛家讲“定能生慧,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心态淡定、宁静、平和,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智慧,就连他的相貌都会幻化出一副慈眉善目的面容,给人一种安全、稳重、可靠的感觉。佛家还讲境随心转,境乃山河大地,人心向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反之,人心不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的。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其心态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主要取决于其心态,教师能否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也主要取决于其心态。记得北京学习时一名教授说“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里”。苦也教,乐也教,我们不妨换种心态,苦教不如乐教。保持阳光心态,如果我们把学生看成了天使,那么我们每天就都生活在天堂里。
2.静下心来,做一名有“价值”的老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好老师就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领导欣赏、同事喜欢的老师。教师需要一种“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潜下心来将会获得多重收益,收益的不仅是学生,最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一位有价值的老师,成全学生是我一生中的一大幸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孜孜以求的职业理想!
3.着手常态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师们都觉得特别难做,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我们又相距太远,这次听了王济军博士的报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不是让老师们去总结高深的理论,而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简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时间思索的一个小问题,在思索的过程中调研、记录、创新。比如语文学科的扩词练习、古诗配乐朗读,数学中的分数识记,音乐中的听音乐绘画,美术中的黑板涂鸦等等,这些只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个个小的课例,但如果能够长时间的研究思索、可持续,就会成为了不起的课题。同时也为我们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静下心来,研究着、思索着必定也会收获着。 4.合理使用教科书,精心备好每节课。我们有时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一本教科书教下来,从头到尾什么东西都不落下,一落下我们会自责:我误人子弟呀!这个单词,没教给他,唯恐学生不知道。其实是我们把教材和教科书混在一起。拿到教材,做到四个字LARA。
L——Leave some out. 就是删掉一些东西。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就删掉。
A——Learn to amend something. 就是要修补一些东西。任何东西,没有绝对的完美。对教材不能太迷信,在解读的过程中要学会修补一些东西。
R——replace something. 就是取代一些东西。有些部分,有些东西,不合适,或已经过时了,就应用别的内容来代替。
A——add something. 要补充一些东西。语言是个积累,量越大,它的积累速度就会越快,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大的教材观。
5.在教学中,我坚持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的教学原则。放低起点,加大训练力度,学生课上活动的时间占全部课堂的五分之四。课堂听说练习,形式灵活多样,但无论什么练习形式,都力求做到:
(1)密度高。不是练一两个回合,而是接二连三地、自始至终地、不间断地进行;不是稀稀拉拉、松松垮垮,而是有节奏,精心设计地练。
(2)不是几个尖子生练练,而是分层次进行训练。由学优生举例,中等生练,学困生先倾听、模仿、重复,后练习,优等生评判,从而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激励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
6.带学生走进快节奏的课堂。所谓快节奏,就是师生的语速快,学生的反应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师生、生生互动多。相反地,若语速慢,学生肯定听得清晰,且每个词都有思考的余地,那么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但这样好吗?慢,容易滋生依赖心理,思维处于松弛状态,只能适应较慢的语速。这样,他们的听力能提高吗?能与别人自由的交谈吗?而教师的语速快,学生要听懂,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抛锚。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脑弦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有些老师曾问我:“你的语速那么快,你的学生是怎样适应的?”其实,“快”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一方面,在一堂课中,过渡性活动的节奏相应放慢,内容密度减小,时间适当长些,15分钟左右。把本课的重要的语言结构,规则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操练,使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结合。活动形式有扩展句子,看图说话,模仿对话,复述,相互问答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当我刚接手新一届的学生时,我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开学第一周,先是慢语速,当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口语之后,语速逐渐加快。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遇。感谢跨越式课题组,师教育局,教研室及我校的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学习平台,使我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力争做一名让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领导赏识、让自己无悔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成为一支真正的领头雁。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