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饮 茶色生香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中国茶文化历史悠长,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宗之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直接指出茶树的起源地为南方,而这南方后经中外专家多年考证即为云南。云南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思茅地区镇远县境内有一株30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有栽培了八百多年的“茶王树”;这些依然健在的茶王们是云南悠久茶叶发展史的有力佐证,因而云南是当之无愧的茶乡。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人长期受茶文化的熏陶,对茶的喜爱更是达到了极致,生活中没有一日离得开茶。云南到处都是茶馆和茶庄,不管是在乡村百姓家中那永远不灭的火炉边,还是城市街边古朴雅致的茶楼里,无不飘荡着云南特有的茶香。
  高山云雾出名茶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南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中富含有机质,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特佳。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培育,云南大叶种茶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优良茶树品种,如滇红、滇绿、普洱茶、沱茶、七子饼茶等,凭借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云南普洱茶为茶中之茶,产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的圣品,素有“长寿茶”的美称。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汤色红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口角生香、回味无穷,且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亦称“可以喝的古董”。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据史料记载,普洱茶作为皇朝贡品,最迟在清雍正四年(1726)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已岁贡。乾隆年间,普洱茶日臻鼎盛,风靡整个清廷及上流社会,而曹雪芹的祖上在清宫内务府任职,其当然也就饮过、熟悉普洱茶了。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
  滇红又称云南红茶,出产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外销名茶。滇红茶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高味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先苦后甜,也意味着深刻的人生寓意。滇红茶有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功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鲜,滋味浓烈,香气馥郁,是云南省传统出口商品,多年来行销欧美、中东、日本等地,久负盛誉。几十年来,滇红功夫茶凭借其优良品质,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活动使用,英国女王访问昆明时,云南省领导人曾以滇红特级工夫茶馈赠,女王视为稀世宝物。而滇红碎茶也具备独特风格,茶香气高锐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强烈,加乳后呈姜黄色,味浓爽,富有刺激性,品质优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滇绿即云南绿茶,滇绿出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滇绿茶选用云南大叶种鲜叶做原料,它从鲜叶采摘时就精选细嫩的一芽二叶,经过杀毒、揉捻、烘干等工艺处理。由于高温杀毒,及时揉捻,快速烘干,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防止了芽叶发酵,保持了茶叶的绿色,形成滋味醇浓,香气持久,回味悠长,汤色黄绿的特点。喝茶之后,茶水能从人体皮肤的毛孔中驱走热量,使人感觉身心俱爽。所以在盛夏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时,饮用一杯滇绿茶,便能生津止渴,降温消暑。
  云南沱茶属紧压茶,主要产于素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美誉的大理州下关市。下关市座落于终年积雪的苍山之麓,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昔年的茶马古道经此蜿蜒进入川藏,悠悠岁月中,见证过历代茶事的兴衰,品味过马帮旅人的乡愁,长时间积聚起的深厚制茶文化,使其成为加工精制茶叶的理想之地。沱茶形状似碗,冲泡后色、香、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寻味,系选用优质毛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精制而成。沱茶成茶历史距今已有300年,据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37-1620)《滇略》上已有此茶之记载。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出云南省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外形美观,酷似满月。早在唐朝时期,民间就以最古朴的方法手工制作饼茶,并用新鲜笋叶以七片饼茶包裹成一桶,故称“七子饼茶”,意为“多子多福”。七子饼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县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的茶树所产鲜叶,芽肥叶厚,叶色浅绿,叶质柔软,制成茶叶品质尤佳。七子饼茶因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爽口而著称。
  南糯白毫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这里,哀牢山余脉绵延,澜沧江碧水长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是茶树优良的生长环境,能促进茶叶内含有效物质的蓄积。因此南糯山所产茶叶质地特佳,独具风味,南糯白毫成为云南省茶叶中的珍品。南糯白毫外形条索紧结,有锋苗,身披白毫,香气馥郁清纯,滋味浓厚醇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经饮耐泡,饮后口颊留芳,生津回甘,故有:“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在一杯中”的吟唱。
  独特的茶文化风韵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社会人文资源极为丰厚,是茶文化深厚的沃土,这里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现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寓意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第一道为“苦茶”,此道茶苦凉清香,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道为“甜茶”,此道茶甜而不腻,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提醒人们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的佤族,饮用的是独具一格的烧茶,这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它不仅制作方法十分特别,就连喝法也很别致。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最后,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佤族对烧茶的泡茶水十分讲究,都是要从山上取来的清泉。由于甘甜的清泉与独特的制法,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正是东汉华陀《食论》中写的“苦茶久食益思意”的感觉。这种饮茶方法一直被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所流传,现在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此外,佤族还有一种饮茶方法称“擂茶”,这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唐樊绰《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实际上就是记载了佤族的擂茶。佤族人们非常喜爱饮茶,所有的佤族男子都有饮茶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农民外出劳动的时候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是把茶水熬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候带在身边,想喝茶的时候含上一块以解茶瘾。因此,茶成为了佤族人最喜爱的日常饮料。
  盐巴茶是怒江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三至五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的开水稀释,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苞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谷粑边饮茶的生活情景。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打”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
  除此以外,苗族的菜包茶,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布朗族的酸茶,哈尼族的煎茶,怒族的盐巴茶,景颇族的鲜竹筒茶等,都是极富少数民族的特色的茶文化,为中国丰富的茶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而绚丽的色彩。
  快乐一佳茗
  林语堂曾经说过,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饮茶,自古以来便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事。从茶叶到茶水,有雅致的功夫茶道,也有粗狂止渴的大碗茶。而今,国人饮茶更是早已脱离了解渴的低层次需求,在饮茶上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道,一种情趣,一种境界。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茶自古便不是解渴的凡物,它充满着宇宙的大智慧与禅机。茶叶虽苦却回味甘美、香浓而不烈,茶性清淡、醇厚,性洁而不染尘俗,这正是国人推崇的清雅平和、简约恬淡人文情操的写照。纵观历代文人雅士,饮茶时他们所追求的也大都是一种品茗与心境特殊的融合。
  宋代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也是谙熟茶事的高手。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苏东坡对品茗的用水很讲究,无锡惠山的二泉水“质轻”而“味甘”,能溢诸茗色香味形之美,苏东坡对其爱不释手,多次来到惠山,用二泉水烹茶品饮,写下“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一泉”的诗句。毛泽东嗜好茶叶和香烟,尤精于品茶,终身不离茶水,曾写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咏茶名句。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国酒家饮茶,赋诗一首:“北国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茶如人生,茶用它的方式诠释着生命。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会激发出人生那脉幽香。茶有不同的品种与滋味,而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风景与韵味。少年时期,犹如清淡碧绿的绿茶,透彻天真、纯洁美好。青年时期,如同清香浓郁的茉莉花茶,活力四射、激情浪漫。中年时期,则像一杯甘醇浓厚的红茶,成熟理性、脚踏实地。老年时期,像是一杯回味无穷的普洱茶,宽容坦诚、淡定从容。
  人生如茶,惟有细细品味,才能参悟人生的真谛。品茶,啜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关于品茶,《红楼梦》里的“三杯论”云: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其实,品茶之中所有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种淡淡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人生亦是如此,凡是过度则会变得乏味。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选择清淡与超然、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才能找到心灵上的一方净土。
  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演示着从容不迫、不惊不诧、不颠不狂,从而又泽荡心灵、超尘拔俗。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可涤体内沉浊;茶味枯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竞之心。云南人爱茶,恐怕更爱饮茶时那份沁上心头的虚若怀谷、怡然自得之感。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王帮旭
其他文献
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执行:本刊记者□王帮旭/文 茹其平/图  入刊理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如何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互利共赢,成为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全新定位,为2015年的南博会提供了更加宏阔的背景,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能。为此,云南省把办好南博会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
期刊
入刊理由:边贸旅游作为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友好互惠的特色方式,在云南旅游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对外旅游发展、经济技术合作中,边贸旅游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云南是一个可以把岁月记录在脚下的地方,“七彩云南,旅游天堂”是世人对云南的赞誉。在外奋斗的人会归来找寻儿时的记忆,省外游客到云南寻找不曾感受过的自然。云南旅游作为一个美丽产业,既美了游客,也美了云南,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展现了美丽背
期刊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基于世情、国情以及云南省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赋予云南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秉持必胜的信念,不断创新和拓展工作思路,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
期刊
入刊理由: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所在。对于肩负着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任的云南来说,如何确保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对于云南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惟有坚持当代民族工作的主题、旗帜、方向和灵魂——“两个共同(共生共进)”,才能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
期刊
入刊理由:从卖资源到卖产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3次参展南博会,几乎浓缩了曲靖市3年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南博会曲靖贸易馆突出电商、“互联网+”主题元素,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概念全方位凸显。除电商版块外,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工业两大版块都突出了“新”字,充满新意,展示了曲靖新形象和高原特色农业与高精尖科技并行发展的产业特色,代表着曲靖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在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
期刊
入刊理由: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人类的智慧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积淀下独特而缤纷的文化和风情。潺潺流淌的水,仿佛是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走进坝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每个场景都会让你想起陶渊明的诗文,每一个画面都会在陶翁的字里行间找到注脚。  坝美,壮语,意为“美丽安静的坝子
期刊
入刊理由:  云南是旅游大省,要使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支撑。虽然云南生态旅游立法起步较早,但仍然在法律完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高云南省生态旅游法治程度,保障云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在开发和享受自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使青山绿水长存。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云南境内,有着三江并流
期刊
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关联方方面面。完善民族文艺法规体系应提上日程。就此,我就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计划等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民族政策和法规以及制度,在相关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和法规以及规划中也鲜有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和重视。忽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脆弱性,而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战
期刊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亲和力的源头活水;是民族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科学创新的精神力量;是民族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团结是宝,稳定是基,发展是本。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云南边疆稳定与发展、成为面向南亚东南
期刊
云南要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就必须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技术文化的扶持力度,尽快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问题非常重视,扶持力度很大。十二五规划专门列入国家和省里的计划,扶持的力度相当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