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深挖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元素,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以初一第一学期的“让家更美好”的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初一上期第七课的内容之一,其知识目标在于在分享与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对现代家庭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正确处理家庭内部矛盾,从而更好地进行和谐家庭的构建;其能力目標主要是开展探究活动,明确和谐家庭构建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理念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是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落实的主要途径,核心素养中清楚地把道德素养安排在较为关键的位置,例如责任的承担和爱国情怀等,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立德树人属于蕴涵中华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育人方式。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将培养综合发展型人才当作教育重点,以学生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问题的产生、实践、思维转变、解决等过程,让学生由简入深地进行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不断完善,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师还需选择与学生主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二)合理控制学习标准
  培养核心素养,不但需要学习知识,而且需要把控好知识学习标准,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以后,可以切实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必要品格和重要能力的有效形成,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生态课堂的构建非常有利。对学习标准的有效把控,需要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实现策略化、条件化、概念化和结构化,对于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形成,有效创设生态课堂。结构化指的是,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和分类,让知识更加有规律性和条理性。例如在讲解“法律保障生活”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这一情境进行分析和研究。教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如:“近些年,我国实施相应行动方案,将外逃的贪官都抓捕回国,这些行为可以充分证明什么呢?”这时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积极回答,例如:“以上情境说明法律是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施执行的,法律对于我国人民存在约束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清楚在平时生活过程中需养成守法、遵法、用法和学法的良好习惯。
  (三)设置情境创设思维平台
  建构理论和认知理论两者強调的都是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同时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相互间的沟通才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便是新课改所明确规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凭借笔试成绩来进行评价的。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感悟当中达成情感、能力、品德、知识的统一,在实践中感触生命所具有的鲜活性和价值性。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深入思考和研究,不但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联,而且需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探究力与坚定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解“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五个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及探究。由于所创建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贴近,较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共鸣。在道德与法治的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对情境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后,会清楚理解构建友谊需放开自我,清楚维护友谊的前提是需真诚地关心和尊重对方,合理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及正确面对交友过程中的伤害。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合理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漫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当有老人摔倒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上前去扶”,组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一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争议较多的话题,由此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不仅需要教师始终秉持创新教学理念,而且要求教师以新课改教学目标为宗旨,无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其既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能引发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思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一教学法倍受广大师生青睐,在一堂堂精彩课堂的呈现中也引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对于树立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远大理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育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
  在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引导者,也是教学的实施者。在打破以往紧张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树立和蔼可亲、恩威并施的形象,而且应使学生处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既敢于说出心中所想、所思,又能积极地与教师进行生活问题沟通,真正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并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使其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中。
  (二)重视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并不只是通过期中、期末测试结果进行最终评定,而应实施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不仅对学生的纪律、言行与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加以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运用自评与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激烈讨论与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既能将身边发生的事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又能在问题情境中真正理解这一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知识点与生活案例的密切關腾,促使学生对问题展开目标明确的层次性分析,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才能使学生展开灵活的思考,并使其创新创造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情景,模拟演示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的案例,让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进行深入探讨,对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使大家在明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中,既能加强自身行为约束,又能树立正确理性的道德评判标准[2]。
  (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展开良好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而且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影响。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学生应对教师尊重。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既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与教师展开积极热烈的问题探讨。这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作用。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仪表着装还是言谈举止,都可以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会无形中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习惯,都是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一种渗透,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贯彻实施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内容融入真实事件,加强学生行为自律
  在核心素养教育实施过程中,真人真事等热门事件与话题往往容易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展开激烈的探讨,进而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中,进一步加强自我行为约束,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既可以运用学生曾经体验过的实际生活案例,也可以引入当前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与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自觉总结、判断与思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情境中对知识进行重新认知,从而掌握正确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尺度。例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家庭生日会这样的小规模集体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集体中的一员,也代表整个集体,不断增强团体意识,形成全局观与集体荣誉感,还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并积极踊跃地承担起管理职责,形成良好品质[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切实注重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李翠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价值教育的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52-53.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金属冶炼史,结合化学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型,并借助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金属冶炼;模型;核心素养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是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化学教师精心设计“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推荐书目,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透彻领会教材的编排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以“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互联网 生态学校”为主体,通过“互联网 ”的技术及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促进生态型学校的构建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应用,从而更高效、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环境、德育、课程、课堂四大维度的工作方向与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一校三区的智慧互联。  【关键词】生态理念;智慧校园;建设实践;案例  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  俄罗斯教育
【摘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及小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从游戏、插图、信心三个方面去浅探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正方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游戏;插图;信心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力求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抓住教学时机点亮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着眼于学科教学的难点,将师生谈话、学
一、引言    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他们的另一个课堂,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是这个课堂的指导教师。如果社会各界人士不能以满腔热情来接纳学生,给予一切可能的支持与帮助,那么这种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研究性学习必然具有社会属性,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课程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伸向教育系统外,它要求把支持、服务课程改革,视为每个公民和全社会义
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世界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能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宣扬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已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的巨大动力,并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我校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特
【摘要】勾股定理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了“数”与“形”的互相转换,表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勾股定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数”与“形”是数学知识的两种表现形式,“数”体现在用数学语言表征数学概念、数学性
【摘要】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会为自己拟定的题目印刷参考答案并发给学生,或者在试题讲评课中以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对于这些参考答案的处理,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对照进行校正,而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把答案完整地抄写一遍,有的学生甚至随手一扔,没有发挥参考答案真正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使用参考答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参考答案;教学策略  一、参考答案利用存在的问题
【摘要】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认识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时恰好与物理学的认知规律相吻合。本文结合“平面镜”的教学片段,阐述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实验;核心素养;知行合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