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成为护花之春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是具备基本性质的专业课程。”然而,目前在中职学校众多专业课中,语文课已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正被日渐边缘化的课程。如何破此瓶颈,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开阔明媚的春天,凭自己的职教经历,我以为:职高语文要从教与学、师与生两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摒弃旧习,摸索新法,达到语文与专业统一的境界。
  一.学生要明白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成就优秀职业人的垫脚石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职高生多来自中考失败者,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对语文学习早有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自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可以不学语文。事实上,他们的语文水平常是开口词不达意,下笔错字连篇,理解力差,专业学得吃力。面对学生貌似重“专”轻“文’,其实是不知语文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语文教师不能放弃,要耐下性子,蹲下身子,找到症结,用鲜活的事实,让他们认识到学好语文是学好专业的基础。因为,职校生跨出校门,他们就要面对社会,或自立门户,或应聘公司企业。这就需写简历、求职信,拟合同,签合同,面试等。在生活的听说读写中,语文随处可见。语文不是专业,却是专业的土壤。
  学好语文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甚至能成就一个优秀的职业人。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教授也说过:“学习读写听说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同时就是对积淀于言语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过程……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言语对具体个别的心灵同化的过程。”总之,语文学习可育人格,可净灵魂。
  二.教师要精心钻研教学,设计多样课堂,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居里夫人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职校学生现状,语文教师要尽量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应针对职教目标和对象培养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教师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借助各种教学工具,精心设计快乐课堂,以此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话剧《雷雨》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先上网搜集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热恋的网络来完成有益有效的学习。课堂上,我先用多媒体放映某些经典片段,然后我们一起学习、探讨剧中人物个性,分散思维,各抒己见。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大胆阐释,我在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同学们对扮演剧中角色,更是争先恐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一扫平日教师台上自语,学生台下欲睡或低头玩手机的死寂局面。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开始于冬眠中惊蛰苏醒。同学们不仅快乐地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热情,学会参与,试着思考,并快乐收获。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我们走向希望的田野。
  三.在教学中,语文要服务于专业,更要与专业相结合
  职高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语文要为专业服务。在职高教学中,语文课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课程。它是专业之花的土壤,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母乳,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如在模具专业中,齿轮一节里有“啮合”一词,同学们都把“啮”误念“齿”,我就“啮”字读音字形及字义作了解释说明,这对学生理解专业名词学习专业很有益。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模拟招聘会是语文与专业统一的最好切点。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应聘方写自荐书,要求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特点写出自己的亮点。一组扮演招聘单位,收集该专业目前就业状况,对本次招聘拟写一份招聘广告,包括招聘条件、待遇、专业等要求。然后开始现场模拟招聘,最后教师加以指导和总结。通过语文综合水平与专业能力汇战的大演习,让学生知道自身长短,从而学语文爱专业。
  在众多专业课里,要让职高语文突破观念的瓶颈,走出厌学厌教的困境,迈向生机勃勃的春天,从事职教的我们还需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职教的花园里,语文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语文教学更是那专业之花下的春泥。
  何晓钟,湖南冷水江工业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什么是音乐?我找不到确切的定论,什么是语文?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经常想:音乐,是不是低唱的语文?语文,是不是浅吟的音乐?试想想,一篇文章谱上合适的曲子就可以当歌唱,宋词不就是可以谱曲演唱的吗?一首首优美的曲子给人无尽的遐想和享受,不是也可以演绎成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吗?“歌曲”,去掉“曲”,不就是优美的诗歌吗?于是,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引进音乐。  1.引进音乐导入新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  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
杨芬灿在《纳兰词序》云:“倚声之学,唯国朝为盛。文人才士,磊落间起,词坛月旦,咸推朱、陈二家为最。”这里的“朱”就是指清康熙间词人朱彜尊,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山词人,对清词的兴盛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咏”词在朱彜尊词集中占重要位置,兹就其咏史、咏物词的共同艺术特色作一探讨。    一.写景衬情、咏物抒怀、以人喻己的喻衬手法的运用    1.写景衬情:意象蕴意丰富,意境含蓄深沉  朱彜尊的咏史、咏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其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教师研究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文学素养。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的阅读与积累,正如大文豪苏轼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厚积”相当于“举三”,“薄发”相当于“反一”,即“举三反一”。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
编者推荐辞: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依托文本,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让生命之花绽放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相信,生命教育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推荐了这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
“语文素养”一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有提及。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等。  生活即语文,因而语文素养生成与提高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其中,诵读经典诗文为学生语文素养奠基的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而《论语》作为国学的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积累,要坚持不懈。作文教学尤须如此。一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教学生观察,寻找素材,是提升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虽然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但实际上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观察。指导写作,就要教他们学会观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可以先上观察理论课,根据观察对象,选择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也积极贯穿学案精神,尝试着进行学案开发,以促进教学。  第一次学案:  1.带有译文的《论语》语录50条。2.孔子与《论语》相关知识介绍。3.后人对
凡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心里都明白,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中最终的落脚点当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成效,这显然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们的重头戏了。长期以来,不知有多少在一线从事作文教学的老师们在不断地探索着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的路子,可是,这条路走得实在是太艰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活,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他们在作文时“一拼、二凑、三照抄”,根本看不到生活的露水,闻不到思想的芬芳。让他们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