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程打造“简约语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微课程”呢?就是在科技化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等需要,把课程知识的某一要点、层面或板块的教学内容形成微视频技术并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这一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就语文微课程来说,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趣点、考点、亮点等内容,以集中凝练、博观约取的简短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主题突出、指向鲜明、短小精悍、半结构化等特征,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而且在人机交互中有利于开展师生之间的“简约化”教学活动,从而把教师的“有效性主导”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以赢得教学相长的最大化效益。
  就初中语文课而言,如何以微课程来构建“简约”教学模式呢?
  一、立足课前预习,开展“微课程”活动
  课前预习始终游走在“前沿阵地”,对于课程教学来说属于“诗外工夫”,但却是微课程体系中的“制高点”。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可把与课时教学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课文重点和教学难点等,以“微课程”呈现出来,并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能够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窗口前移”。
  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笔者把“作者生平简介”“词作主格调解析”及其《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以“微课程”形式在课前呈现,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前介入并对比体悟。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课程预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学中的不足之处和疑难现象,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能够有所侧重地进行主动提问、合作互动和学有主攻。
  二、立足重点触摸,开展“微课程”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哪种体裁、题材的作品语篇,还是何种类型的课堂教学,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重点”内容,我们通过“微课程”形式把它们凸显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直击、触摸、消化”这些相关内容,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重点意识”和“把握能力”。
  比如《变色龙》,重点在于“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和“理解警官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笔者把这两方面内容制作成图文交融的“微课程”形式,分别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中演绎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与思考、合作与讨论。在微课程主导下,学生的自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三、立足难点消化,开展“微课程”活动
  还是以契诃夫的《变色龙》为例。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体裁中的作用。而本篇讽刺小说的细节描写集中体现在“奥楚蔑洛夫警官的五次变化”上。学生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这五次不同变化的细节描写,他们就会在自我体悟中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能够从中较好地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善变”和“跌宕”。
  有鉴于此,笔者把“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警官对赫留金、小猎狗的态度变化”以“晴雨表”的微课形式制作并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自我填表,在交流中相互讨论。在这之后,接着把从网络中下载的“学生讨论现场”课例视频直观生动地演播出来。
  四、立足质疑问难,开展“微课程”活动
  “思乃学之始,疑乃思之源。”它着重强调“疑、思、学”的一脉相承关系,“疑”对于“学、思”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善于通过“引导、示范、启发”等手段,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以《孔乙己》为例。首先,笔者收集了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提出的各类问题,适当梳理后制成了“微課程”形式。经过辩讨与交流,全班解决了许多问题,对于“孔乙己的最终结局如何”却是争论不下。在愤启悱发之下,笔者把事先准备的相关微视频课例播放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悟到“无论孔乙己是生是死,都能深刻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立足活力激发,开展“微课程”活动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一种前提因素,“课堂教学”是主体形式,那么,“拓展延伸”同样是简约化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努力做到并做好课堂教学之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总结与反刍”,而且有利于永久性激发可持续学习的活力和恒心。
  以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闻名中外历史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仅仅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不足以让学生了解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品风格。正因为如此,我们可在课后借助“微课程”形式,把莫泊桑其他著名代表作品,通过文字、图像、影视等类型,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以不断丰富综合认知,激发他们的可持续学习活力。
  总之,就初中语文来说,教师可善于借助“微课程”形式,通过“课前预习、重点触摸、难点消化、质疑问难、拓展延伸”等多种途径,有效构建“简约化”课程活动模式。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本领是语文教学这一工具学科的任务。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学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落脚点是学以成人,教育的过程则是人的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设定要求我们将人的需求、人的愿景,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维度,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
所谓“课堂教学”,并不是一场买定离手的交易,师生必须在目标相同的前提之下共同参与到这项复杂性活动中。与其说教学是一项工作,不如称其为一门艺术,在如今倡导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应以何种姿态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教师面对的重大课题。  伴随着Steam教育的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抹新的希望,那便是——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要想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教师期盼、学生喜欢和家长欢迎的课堂?答案定会有千百种。回归语言本身,重视从语篇、语境、语感中体味“言外意”,定会听出许多“弦外音”。同样,这种语文学习应该以尊重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为前提,注重从开放化生活、自由化沟通与自信化展示中挖掘相应的内容,定能满足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收获精彩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多点回归,让语文这只小船能与生活活水再多点接触,不仅能听到潺潺水声,更能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前自主预习是语文学习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今共召开了十一次,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品牌会议之一。在历次国际学
教育的不断改革也使我们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新的理解和探索,让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培养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并且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文学鉴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并走出语文课堂,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本文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立文学情景体会文学作品,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来展开,探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一、 拓展阅读视野,陶冶情
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对于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刻地解读外国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外国文学选入形式多样,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及发挥的教学价值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外国文学教学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外国文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外国文学学习和解读的
课堂有效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丰富内容的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