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爹》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生活要有规律,胸襟要宽大碰到许多困难,胸襟宽大就无所谓。
  ——《周有光百岁口述》
  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镜中爹》,虽是张至璋描写的寻找失散五十多年父亲的家事,却因为与时代背景的息息相关,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无从把握,感人至深。
  此次出版的版本,是作者在2005年5月台湾出版的版本上的修订与改写。书中加入了许多他在台湾生活的回忆,以及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母亲与姐姐的养育下成长的内心感受。本书通过作者对小时候成长经历的描写,也回顾了当时的台湾社会状况,以及他的生活中,父亲角色缺失的遗憾。大学毕业后,在面临前途的选择时,他一度茫然,感受到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兄的督导及家庭拮据的缺憾。而他当时并不知道,孤身一人生活的父亲,更是有着难以表达的痛楚。
  7岁之前,作者张至璋有一个和别的小孩子一样快乐的童年,父亲经常手握着他的手教他画画,或者是和他一起,用白纸叠几艘双身船。1949年,7岁的作者与母亲及二姐一起登上中兴轮,在湿黏闷热的轮船底舱里度过海上风浪。到达台湾的基隆,与已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大姐一家团聚。当时,他的父亲张维寅还留在上海,打算过几天弄到船票后就来台湾与他们团聚。但是,他当时任职的楚大轮船公司很快关张,老板逃往香港。随后两岸关系紧张,随着时局的变动,没想到这一别,就成为了永别。“爹”从此与妻儿分隔两地,再也无缘相见。
  作者一家在台湾收到爹的最后一封信,写于1950年阴历九月二十。起初,家人还频繁地按照爹留下的地址写信,后来家里人渐渐很少谈论爹了,当时两岸关系紧张,许多像作者这样的家庭都承受着亲人离散的痛苦,而又无能为力。在历史的动荡中,个人的命运如此微小,除了隐忍地接受既定事实,坚强地生活下去,并不能改变什么。
  1995年,在首次赴大陆寻爹无果后,作者把那段没有结果的经历,以及无奈的心情和感受,写成短篇发表,于当年获得世界华文文学奖。日后这篇《镜中爹》引领着他,再次走上寻父之路。
  随着第二次在大陆寻找父亲的线索的深入,作者最后终于将父亲的生活片段拼凑起来:从1950年开始,父亲先是进入“华大”学习改造,然后被分配到东北,在各地教书,后来回到上海,最后由上海市第三锻造机床厂工人的岗位上退休,领取每月四十余元的退休费,并在80岁时因脑溢血去世。在爹去世前的最后一年,按照四十多年前的旧址,曾写了四封信到台湾,但都没有回音,当时老人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2001年作者终于找到到父亲最后的工作地点上海锻压机床三厂时,走在阴暗的厂房里时,忍不住泪湿衣襟。昔日的工厂就要被彻底拆除了,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双脚踏在爹曾经工作过的土地上,探寻爹的身影。而得知爹最后是自热处理车间工人的岗位上退休,也令他难过不已,毕竟,那时侯的爹,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掩藏实际年龄,在车间工作,来换取微薄的工资度日。一个在台湾长大,求学,工作顺利、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人,是无法体会爹当时的心境的。他唯有努力平静心情,通过不断的追寻,努力拼凑爹晚年在上海的生活。
  2003年,作者终于寻找到父亲骨灰的安葬处,在奉贤杭州湾海边的滨海墓场,石碑上面刻着几行金色的字:由于亲属的遗忘或放弃,我园让他们回归在这片绿色的土壤中……这儿就是爹被集体掩埋的地方。后半生孤苦生活的爹,最后也无缘与妻女团聚。
  在母亲九十岁的时候,作者曾经问母亲:娘想不想去大陆(寻找父亲)?她听了这句话,没有回答,看着窗外,脸上没有表情,略停一会,摇摇头,没说话。她摇头,是代表不想去吗?还是不想谈这件事?还是表达无奈?抑或三者都有。
  也许,她内心已经挣扎过许多遍:即使是回到当年生活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丈夫吗?如果找不到,岂不是更添失望?假使找到了,如果对方已经另有归宿,该如何面对?几十年的分离之苦,又该如何倾诉?
  过了那么多年,娘已经把家人的分离看成宿命,在海峡两岸,有无数如此离散的家庭,都在经受这样的痛苦。
  多年不提爹的娘,曾经在1981年,在大女儿病危时,从病房探视出来,老人拿出手帕拭泪,哽咽自语:“维寅怎么不在呢?”那是多年以来,娘第一次提到爹,娘的晚年,使作者强烈希望找到爹,哪怕只是找到一段历史。
  1996年,娘以九十岁高龄去世,在台湾生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她既享受过生活的欢愉,也体会了老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大女儿脑溢血先她去世;二女婿又因车祸去世,留下二女儿寡居。而在娘去世5年后,作者才确切地知道了爹的下落,随着与爹身边人的接触,作者更愿意相信,在爹最后生活的几年时间里,有人陪伴的爹,也曾有过短暂的欢愉时光……
  母亲一生经历许多困厄,她不是也都安稳度过吗?母亲去世后我常想,她在生命的最后是否想到爹?而爹呢?也会想到在台湾的妻儿吧?然而,不知爹的晚年又是如何度过的?
其他文献
印度拉贾斯坦邦中心的城市斋浦尔。瑰丽的王宫中,艾什瓦尔雅·瑞儿(Aishwarya Rai)准备正在为浪琴全新女表——心月系列PrimaLuna倾心拍摄广告片。在顶级时尚摄影师Farrokh Chothia及著名广告片监制Kiiran Deohans的合力打造下,风华绝代又充满神秘异域风情的王后艾什瓦尔雅,极致美丽,摄人风采唯美绽放。    邂逅《一千零一夜》优雅主角    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女
期刊
美貌定义历史    女性的面孔既可以象征一种特定的美——年轻、纯真、精致、妩媚,也可以传达某种流行的社会价值观——现代作风、力争上游、玩世不恭,服务家庭……对于杂志这种大众媒介形式来说,封面女郎所要代表的意义,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杂志是美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形式,作为一种传播途径,它代表了时代向前进步的声音,它要向读者传达的,不仅是现实,更是理想。很大程度上,杂志是个为普通人造梦的机
期刊
秋天的气候非常干燥,当空气湿度小,风力大的时候,人体汗液蒸发很快,皮肤容易干燥,同时从失去的汗液中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这样不仅伤害健康,而且还会加速肌体衰老。    敲响肌肤警钟    由于皮肤的特殊结构,才让多种营养成分可以由外而内,直接注入肌肤内部。缺少维生素时候,皮肤很容易会出现干燥、皲裂、色斑等症状,而这些问题在秋天会频频发生。    缺乏维生素A——加速皮肤老化  硫酸软骨素是一种黏
期刊
《淑嫒》的小编们经常感叹,编辑的时间不是按天,按月来算的。而是按“期”来算的,送走一“期”杂志,迎来新的一“期”,在迎来送往中,伴随着一本又一本杂志印刷,上市,小编们送走了2009年。  小秋:我非常喜欢福尔摩斯,一打开《淑媛》就先把《重温福尔摩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福尔摩斯的背景,以及新片与老片的不同,且最后一节“原典之外的福尔摩斯”让我颇为惊喜。  《淑媛》:谢谢小秋,
期刊
要用多少种颜色,才可以填满一个家?同时还需要这些颜色搭配协调、互不干扰?有时,最复杂的问题只需要一个最简单的答案:一种颜色,就已足够。    白晃晃的墙壁和天花板,光秃秃的水泥地面……面对着一座全然一新的房子,心中是不是有千万个新奇的念头,恨不得用所有自己最爱的颜色把它填满呢?别急,在挥动你手中的“画笔”之前,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这些颜色放在同一个空间里,是否和谐?是否恰当?是否会让人觉得你把圣诞
期刊
女人永远对于打着“时尚”旗号的事物有着无法放弃的热爱,所以。拍摄时尚剧是当前好莱坞最乐意做的事情,从《穿Prada的女魔头》到剑走偏锋玩Geek Chic的《丑女贝蒂》,甚至电影版的《欲望都市》。都可轻松自在赚个盆满钵满。现在,韩国SBS也不甘落后地加入了这场抢夺战中。号称韩国第一部时尚题材的电视剧——《Style》就此华丽登场。    时尚剧中的常见角色这里都照搬来了:追求完美、气场强大的主编;
期刊
不久前,匈牙利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Agota Kristof)的“恶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第三谎言》的中译本终于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当1986年雅歌塔“恶童三部曲”的第一部——《恶童日记》在法国甫一出版,便以冷酷逼真、发人深省的黑色气质震惊了文坛。书中那对在战争中用暴力表达自己的双胞胎成为让人难忘的经典文学意象,而雅歌塔说,这些文字写的就是她的人生。    暴力滋养的“恶童”    雅歌塔克
期刊
图 CFP    看过电影《九月刊》(The September lssue)的人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里面最出彩的人物并不是《Vogue》美国版主编、被视为“时尚女魔头”原型的安娜·温图尔,而是这本杂志的创意总监格蕾丝·柯丁顿(Grace Coddington),因为她是片中唯一一个敢和安娜顶嘴的人。  《九月刊》是今年时尚界的一枚重磅炸弹,作为一部典型的“时尚电影”。它讲述了顶尖时尚杂志《Vo
期刊
金秋之时,除了习习凉风让我们偶感深秋到来之外,突然见长的体重也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开始“贴秋膘”了。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在这个深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保持住夏天的好身材呢?下面教给大家的方法,肯定有一种适合你。    对抗“秋膘”,“吃”什么很重要    入秋后,上班族的我们,要在吃上多下点工夫了,对于中午经常工作餐、晚上经常有应酬的女性朋友来说,只要多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吃出好身材了。  Q
期刊
11月20日,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在《奥普拉脱口秀》中洒泪3分钟。沉重地宣布节目将于2011年9月9日停播,正式终止它25岁的生命。这对热爱看(《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的人来说是个悲痛的消息,但对奥普拉本人来说,她并没有打算从此离开公众视野,而是把精力从主持界转向自己的有线电视网。  在美国的电视界,奥普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因为她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长期占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