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苦旅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审美观是由导游决定的,导游说“这儿是景点”,我们就拍照;导游说“这个背景最漂亮”,我们就留影。结果,大家拍出的照片都一个样,同样的画面,同样的角度,前面站着一个不同的人,却举着同样的两根手指头,一看就是一个导游带出来的。导游又是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学校和所有的中国学校一样,致力于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才。于是,所有的导游也都是一个样,于是必然的,所有中国游客的审美也都是一个样。就这样,人与自然,不可思议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高度的和谐。
  你发现了一处被导游忽略的景致?你兴奋地举起相机,还没按下快门,导游就过来了——导游和导师一样,喜欢关心后进同学,绝不让任何一个同学落下。导游说:“别拍这个,这个不是景点。”你说:“可我觉得这儿也挺漂亮啊。”导游说:“我做导游10年了,10年里每天带团来一次这里,你了解还是我了解?”你说:“也许正因为你天天来,所以忽略了它;正因为我第一次来,所以发现了它。”导游不高兴了,说:“全团30个人,等你一个人,结果不能准时赶到下一个景点,全天的行程都打乱了,好意思吗你?”你不好意思了,不能为了自己那点儿另类的审美破坏了大伙公认的审美。于是你收起相机加入团伙,奔赴下一个景点。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具象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处海角,必须得像个什么东西,才能称得上景点,景点才有了卖点,否则一文不值;像的这个东西,还必须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越具体越家常越好,咱们的想象力就那么方圆几平方,太偏太远太抽象太唯美了不行。
  于是,导游最常用的语言就是比喻句,导游说:“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乌龟?”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乌龟拍照。导游说:“看那个山头上面还长了一棵树的像什么?像不像手机?”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手机合影。”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抬头一个回头的像什么?像不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癞蛤蟆以及天鹅肉拍照。
  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块大一块小,一块胖一块瘦的像什么?像不像……”团里一个小朋友很不懂事,插话说:“像地球围着太阳转。”导游说:“不对!小朋友再想一想,正确答案是什么?”小朋友说:“还像我的名字,小明的‘明’字,我写的‘明’字就是这样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胖一个瘦。”导游说:“错误!告诉你正确答案吧,正确答案应该是像——猪八戒背媳妇!”大伙一起说:“噢!像!”然后拥上去和猪八戒以及他媳妇合影。只剩下小明他妈在教育小明:“小明,知道正确答案了吧,下次不要再说错哦。”
  中国人的审美观,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又传给了下一代。
  中国人的审美观,还必须得跟权钱勾结起来,这才有了现实的意义,才算不虚此行,否则光给他们讲像这个像那个,全是白费。还是那两块石头,导游说:“左边那块石头,想当官的赶紧摸一摸,保你官运亨通;右边那块石头,想发财的赶紧摸一摸,保你财源滚滚。”于是我们就拥上去,各摸各的,也有那贪心的,两块都摸,其实没必要,官运和财运,说到底是一回事。
  导游又说:“如果你已经当官了还想当大官,或者已经发财了还想发大财,就从上到下顺着摸;如果你还没当官还没发财盼着当官发财的,要从下到上反着摸。”好吧,大家都怪导游不早说,害他们刚才白摸了。赶紧擦擦手,排起队,一个一个重新摸,边摸边举着两根手指头让人拍照,好留下证据,日后万一没升官发财,好回来找石头算账。
  两块石头油亮油亮的,光可鉴人,见证了无数中国人的审美之旅。
  [感悟]在导游近乎蛮横的引导下,本来美好的审美乐旅变成了无趣的审美苦旅,从中也反映了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盲从心理。作者从导游的“那块石头像什么”的一再引导,加上对不懂事小朋友的驳斥,证明了“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具象的”,从导游的引导摸石,直到“两块石头油亮油亮的,光可鉴人”,指出“中国人的审美观,还必须得跟权钱勾结起来,这才有了现实的意义”,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剖析,主题得到了彰显。导游强硬阻挠发现新景点,按自己的思维灌输“正确答案”,用“升官发财”引导大家摸石头,其语言生硬蛮横、武断冷漠,被迫按着他的思路走,没有了主观意见,甚至要求小朋友也认可“正确答案”,审美也就无从谈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将一事无成,永远被别人踩在脚下,正如哲学家托富所说:“伟大的抱负造就伟大的人物。”但是,不论多大的梦想,还是多大的抱负,首先都要立足自身,从实际出发;否则,它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当有人问及微软公司的发展时,比尔·盖茨说:“做生意要量力而行,我们不能做公司能力范围以外的生意。”翻开比尔·盖茨的履历很容易发现,他一直在低调地做
期刊
【话题阐释】  也许有人会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茫茫尘世,只有人的生命值得我们去敬畏。其实不然,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呵护,去敬畏。即使是一株小草,一只蚂蚁,它们的生命也是至高无上的。而生命,有时如磐石一般坚毅,有时又如小草一样脆弱。努力进取,奋勇拼搏,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关爱生命,呵护弱小,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认真思索,深入体察,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所以,用自己的一颗
期刊
【真题回放】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今年,
期刊
【主题导语】  陈忠实, 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虽功成名就,却一直没有离开乡土,在精神上一直保持着中国农民最为可贵和可敬的一面。其散文语言凝练质朴,境界高远淡然,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让人回味不绝。  【选文一】  难忘一种鸟叫声  陈忠实  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几十年里,每到公历5月中下旬的初夏时节,无论是行走在乡间土路上,抑或是坐在月光朦胧的自家小院里,
期刊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椿树街上游荡嬉戏的凶悍少年,业已成为了苏童身上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文化符号。  V·S·奈保尔,英国印度裔作家,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毛姆文学奖的《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早期的代表作,他以不长的篇幅塑造了数十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全书分为十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主要人物,他们——自我孤立于米格尔街上的人们,在这条破败的长街上肆意地挥霍着自己麻木不仁的生命。  一、
期刊
清名(节选)  梁晓声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很小。他已于去年本科毕业,当了京郊一名“村官”。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儿。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的个子,腰板挺直,
期刊
人一定要有梦想,即使它很遥远。  ——题记  梦想是港湾中蓄势待发的航船,等待着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梦想是心底散发的光线,等待着刺破黑暗迎向光明;梦想是休憩在巨树枝头的雄鹰,等待着展翅翱翔与风搏击。  拥有梦想的人生是绚烂的。花苞有了梦想,得以含苞怒放摇曳风中;小溪有了梦想,得以奔流不息汇集大海;种子有了梦想,得以破土萌芽拥抱春光。  梦,一定要敢想,不然怎么叫梦想呢?温家宝总理曾写过一首名为《仰望
期刊
每一次见到明人董其昌的书法作品,都如同行在深秋空山,生出闲旷清明的舒适感。除了和他下笔轻灵有关,究其原因,就是留白多。董书和其他书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章法上的疏宕,字距宽,行距更宽——同样一张纸,字数要比其他书家少了许多,甚至留白部分超过了墨迹。不知留白妙处的人说:“太浪费纸张了。”  一张洁白的宣纸在未落墨之前,称得上是一个物理空间,是一种物质材料。书法家落墨于纸上,开始了精神的旅程,枯润疾涩的点
期刊
自古少年皆轻狂,林清玄便是一例。  林清玄刚刚八岁的时候,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你。这个轻狂的少年,终于惹怒了父亲,父亲也是不假思索地给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轻狂呓语,父亲说:“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会轮到你。”父亲没有那个底气,源于没有那个才气,父亲只会拼命劳作。但林清玄是有那个底气的
期刊
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是中国人民心中无法抹平的痛苦记忆。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麻木,同时也造成了一部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并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诚而独特的世界:以理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