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求解脱的陶渊明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陶渊明创作的诗歌作品总是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们以启示。
  一、內心矛盾与苦闷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很多人初读这些作品,会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欲无求、潇洒超脱的“仙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在阅读完陶渊明的全部诗文之后,人们逐渐了解到他也是一个有着生活苦恼的人。平和、悠然自得是陶渊明的一种状态,却并不是他生命的全貌。
  陶渊明的诗文表面看似自然平和,其实表现着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正如鲁迅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从陶渊明的诗文“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中,人们可以看出他并非悲观消极之人。
  二、拥抱亲情和友情
  没有实现治世理想的陶渊明是矛盾的,也是苦闷的。但在情感这一方面,他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的《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人生有三大课题,分别是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对于陶渊明来说,工作课题阻碍重重,但并不妨碍他在其他两个课题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在亲情方面——爱的课题,还是在友情上——交友课题,他都展示出了人格魅力,这值得人们去探究,找出其获得幸福的方式。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中,描写家庭情感的并不多,即使有描写亲情的诗歌,也没有像陶渊明一样直率地在诗中展示他儿女情长的一面。曾有学者指出:“魏晋虽然是处在动荡不安的摇晃之中,但陶渊明在文学的自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就为诗人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奇迹。陶渊明有着比常人更深的情感,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家庭情结更浓烈。”家庭情结可以对应人生三大课题中爱的课题,主要是对子女、伴侣的爱。
  初为人父的陶渊明同一般的父母一样,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然而陶渊明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取得大的成就。面对如此不争气的儿子,作为父亲的陶渊明,内心一定非常失落、悲伤,但是他并没有怨恨儿子、抱怨生活,而是开导自己: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转变。”但这样的“课题分离”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推卸了自己的责任,他带孩子们出去郊游,让他们领略自己一生都陶醉其中的大自然的美。
  在50岁左右,陶渊明生了一场大病,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写下了《与子俨等疏》给自己的5个儿子。在这封家信中,陶渊明写道:“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陶渊明用真诚恳切的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对于没有很好地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而感到愧疚。
  除了拥有深挚、温暖的亲情,陶渊明也与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交友课题是人生三大课题之一,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被讨厌的勇气》认为:“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不同于魏晋时期一些隐士的孤傲,陶渊明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好友刘柴桑邀请他隐居庐山,他却表示:“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陶渊明喜欢与人交谈,也留恋与人交往时产生的让人温暖、欣喜的感情。
  陶渊明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有官场中的大人物,也有田野老夫。对于志同道合的人,陶渊明与他们往来频繁,喝酒对谈。《停云》中写道:“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与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离,进行不同深度的交往,可谓是陶渊明的交友哲学,由此保持了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自得状态。
  三、苦闷中的诗书寄托
  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认为陶渊明的诗句朴实自然、浑然天成。陶渊明没有过分雕琢字词,但每字、每句又深得读者的心。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中说:“陶诗用散文化的笔调,却能不像道德论而合于自然。”
  散文的语言特征是朴素、自然、流畅,陶渊明的许多诗句都是如此。在《陶诗的深度中》,朱自清认为:“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都是从前诗里不曾有过的句法。”
  具体来看,陶渊明在诗中用了转折连词“而”,这是大多诗人不会使用的,因为这会影响诗歌的体式美。另外,这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更像生活中的语言,随意、自然,更易传递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把诗当作一件艺术品去雕琢、修饰,而只把它当作记录生活琐事及感想的载体。既然陶渊明并不在乎诗歌的艺术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所记录的内容不是给别人欣赏把玩的,而是作为私人物件写给自己看的,这样的话,人们可以将诗文看作是陶渊明写的日记。
  《哈佛幸福课》中提到了记日记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这里要提到一个词——关联性,在记日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使自己的经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会带给人信心。
  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取材于他的日常生活,每一首诗都仿佛是对上一首诗的答复和补充。陶渊明并不像老庄那样,完全将个人价值的创造置之度外,他仍在现实中挣扎。虽然现实十分残酷,但并不妨碍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此,在散文化的诗歌中,陶渊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越来越明了的认识,恐惧、矛盾逐渐减少,故而越来越坚定、洒脱。
  四、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陶渊明创作的诗文可以洗涤心灵,他身处俗世却拥有高尚的情操,这使人钦佩、仰慕。但陶渊明毕竟也是一介凡人,社会黑暗、仕途不顺、贫困交加的痛苦,他都经历过,但不同的是,陶渊明是超脱的,他有着深刻的觉察和认知,能艺术地处理人生的两大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然后用笔梳理自己的人生,最终走进心灵的“桃花源”。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李颖颖(1996-),女,河南博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其他文献
杏花春雨  早起散步,无意间在幼儿园门前看到三棵盛开的杏花树,心里特别欣喜。在淮北,杏花是最普通的花,杏树是普通百姓喜欢种植的一种果树,门前凡有空地,都会种几棵。小时候在老家,全村几乎都是茅草屋,一家挨着一家,都是一样的灰暗色彩,但有了盛开的粉色杏花,灰暗的茅草屋似乎有了生机,生活就有了希望。  杏花是北国春天里开得较早的花。春寒料峭,大地还是一片枯寂,没有一点儿绿色,杏花就在屋前欢快地盛开了。人
期刊
随着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文明有了更高的追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在实际开展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改善现状,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现阶
期刊
软装饰材料具有色彩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室内艺术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室内艺术表现力,打造具有艺术效果的宜居环境。鉴于此,本文对软装饰材料及其在室内艺术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期望对软装饰材料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室内艺术设计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室内艺术表现风格对软装饰材料的应用要求不同,因此软装饰材料在运用的时候,要和室内艺术风格协调统一,选择相
期刊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璀璨文明的特殊时期,许多艺术形式和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作为“六艺”之一的书法艺术,更是经历了更迭变化。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学专著《美的历程》里把书法誉为“线的艺术”。“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李
期刊
虹影和方方作为长江边的作家,都在记录、书写着当地人的生活,展现人们的生存境况,并引发思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虹影《饥饿的女儿》与方方《风景》的写作视角,指出两部作品在写作视角上的相同点,即以家庭中最小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以及两位作家的不同之处,即虹影的个人化视角与方方的全知视角。  虹影,重庆人,在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区里长大,1997年,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出版,引起轰动;方方,武汉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新秧歌运动,引领、推动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的快速发展。新秧歌运动宣传了党的主张,鼓舞了民众士气,密切了军民关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形象。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新秧歌运动是延安各类文艺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陕北地区流传的传统秧歌、民间秧歌基础上,通过利用、改造的方式,逐渐发展成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等艺术形式,在各机关团体、广大师生民众
期刊
高科技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不再是宇宙中的弱者,而是经过几亿银河年的进化,变成了新人文明。  ——题引  我从身后一把抱住他,虽然他身上的超级防御系统让我有些硌手,但是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温暖,以及他身上流淌着的人类血脉。  “瑞米,我们很快就到了,小机灵鬼,想家了吧!”帕克转过身,宠溺地看着我,用手轻挠我的红色小卷发,“瑞米听令,帕克命令你和他一起重回地球,不再分离!”一阵嘻嘻哈哈环绕在
期刊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于唐代发展成熟。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一种是忽略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一味地去学习模仿古人的笔墨构图;另一种主張以师造化,重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龚贤。  一、龚贤其人其画  龚贤,字半千,号镜遗。龚贤以贤为名,以半千为字,这与《旧唐书·文苑传》中关于员半千的记载有关:“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
期刊
“大伯好!大伯母好!二伯好!二伯母好!二叔好!二婶好!小姑好……”  冷卿终于将坐在巨大圆桌边的所有面庞按照顺序叫了一遍。尽管母亲不停地在她耳边提醒,她仍觉得将十几张人脸与称谓一一对应是比做奥数题更难的事儿,更何况这十几张脸一年才见一次。她只觉得仰了快五分钟的脖子有点儿酸、酒店的大吊灯刺得她眼疼。  冷卿听到四周传来一片赞美声,皆是关乎她的——乖巧、懂事、有礼貌,市级三好学生,期末考试得了双百,“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中国电影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电影评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这一评论形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影评尤其是短视频类影评,在各类影评中显示出不俗的潜力,对其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本文对如今有关网络影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网络影评的起源、发展、特点进行探讨,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的发展现状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