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为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想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脉地去学习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
  
  数学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 为蓝本,注重密切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对于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一次折纸船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到这次活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工作效率的含义。
  
  二、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的显现其数学水平。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稳定性,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呢?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强作能力。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象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并计算操场上树的高度,树很高,如何测量?多数学生摇头,少数几个甚至想爬上去测量,可以无法上去。这时,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阳光很好,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出竹竿的影子后启发学生:从竿长与影长的倍数关系,你能测量出树的高度吗?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且他们很快测量出了树影的长,从而算出了树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们体会数学家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受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四川平昌县响滩小学)
其他文献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小学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小学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小学生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操作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
期刊
一留守儿童曾某,年仅11岁与73岁奶奶相依为命,向奶奶要零花钱不成,一刀下去奶奶成残废,何其不孝;初二学生杨某因妈妈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将一桌饭菜推翻在地,何其无礼;一群学生与老师相遇竟仰天而去,何其不尊;......因此,对学生进行礼文化教育迫在眉睫。礼文化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一、物化环境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往往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和奇特功效。
期刊
新课程之所以称之为新课程,不只在于课程内容的更新,更在于课程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高中物理最基本的几大知识板块,没有太大变动,但在细节和阅读材料上更接近社会、生活和科技前沿。我认为物理新课程的新在于两大宏观变化:一是模块化的设置,即对课程内容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渗透科学探究精神,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再比较原来的教学大纲和现在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原来的大纲只罗列
期刊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谁能准确、快速取舍信息谁就能获得成功。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教学过程程式化,将是非观念简单化,将答案“标准”化,结果限制了学生批判能力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一方面指对课文的匡正、反驳与否定,
期刊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人的定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关系必然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影响是通过“影响力”来实现的。人力的招聘、选拔、聘用、培训等等的管理可以用物理中的力来进行模拟研究。通过物理中力的性质来帮助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力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中的力,让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具效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力 势 场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中“人”进行有效地服务。人
期刊
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
期刊
背景:  课堂上教师总希望能根据自己的课前预设,引领学生将预案中的各个问题各个击破,可谓师生配合“默契”,这样的课就被认为效果甚佳。可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思维结果。而对于课堂中生存的资源,尤其是一些“错误”的资源,大多用“忽略不计”的态度草草应付。殊不知,若及时捕捉住这些资源,并深度挖掘,或许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教学
期刊
词的鉴赏能力的考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究其原因,大概和学生忽视教材的钻研有关,因为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专门就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大约六七个课时。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并培养鉴赏词的能力呢?笔者通过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下几点供大家教学参考。    一、从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角度入手进行教学     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这个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
期刊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过渡教学,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处理方法:  一、学生面对的“台阶”。  台阶一: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  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对于物理规律,主要是定性分析的多,定量计算的少,形象具体,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等,形式相对单调枯燥。每一章、每一节、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