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的“热”与实体书店的“冷”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9届香港书展吸引104万人次入场,逾30万市民参与书展内各类文化活动。书展的人潮汹涌与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形成强烈反差,香港地租高,再加上互联网购书的冲击,很多书店因为租金一迁再迁直至倒闭。在闹市商业区生存下来的书店,都在做“业态”调整。书店和书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大众形成“阅读共同体”,在于激发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最终产生某种观点或者共识。
  关键词:香港书展 实体书店 阅读共同体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9届香港书展主题是爱情文学,并以“从香港阅读世界 问世间情为何物”点题,国际开阔视野与浪漫文化兼备。7月18—24日,共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680家参展商参展,书展期间举办名作家讲座等300余场文化活动。香港书展吸引104万人次入场,逾30万市民参与书展内各类文化活动。据研究机构抽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都有购买印刷书籍,全年平均消费为1412港元,而受访者在香港书展的预算花费平均为810港元。
  香港书展的“热”媒体事件
  香港书展上书籍打折厉害,所以很多人去书展买书,“买一次,读一年。”从湾仔地铁到香港会展中心的路上行人如织,有很多拖着行李箱去购书的人。书展现场,还有很多人干脆自带食物和坐垫。早上买早鸟票入场,中午累了就在会场里找个角落坐下来休息吃喝,之后再继续淘书。书展最后一天,书籍通常会折上折促销,也是大家“疯狂扫货”之时。很多展位挂出“一本七折、两本六折”之类的手写促销标语,还有很多一口价的Special Offer,确实让人有把书一买而归的冲动。
  香港书展实际上是一个人为营造出来的媒体事件。书展期间,香港的大街上和地铁站都有书展的广告推介。书展门票在7-11便利店就可以方便购买。本地媒体也是连篇累牍地报道书展的高人气。公众自然而然产生好奇,去展馆一探究竟。当个体被置于整个书展的汹涌人潮中,面對不绝于耳的推销声,还有大幅的折扣标语,自然会产生一种消费的欲望。拖着箱子来买书的人,也许跟商场大减价的时候拖着箱子去买生活用品的人没有多少本质区别。在这个意义上,书展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书籍特卖会,最后一天的会场就是一个超低折扣大卖场,人们因为书籍“太便宜”而“买买买”,书被当作一种阅后可弃的快速消费品。书籍,尤其是严肃类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活动所凝结的精华,在这个文化速食的时代,还是避免不了被甩卖的命运。
  实体书店的“冷”经营困境
  书展的人潮汹涌与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形成强烈反差。书展间隙笔者步行去到书展不远处的湾仔柯布连道的三联书店。书店门面不大,冷气很足,从一楼到三楼,读者寥寥,跟书展的三联书店展位前的人山人海形成了鲜明对比。实体书店作为书籍和读者的沟通桥梁,近些年来在香港的生存现状一直不乐观。香港地租高企,再加上互联网购书的冲击,很多书店因为租金一迁再迁直至倒闭。洪叶书店、青文书店、曙光书店、东岸书店、博学轩书店、文星书店、紫罗兰书店、Page One等独立书店以至大型连锁书店都纷纷倒闭。
  在闹市商业区生存下来的书店,都在做“业态”调整,除了装修精美,里面还卖各种文创产品和简单餐饮。类似“诚品书店”的并入驻大型高档购物中心的书店,卖的已经不是书,而是生活方式和消费品位。有些小众的书籍,比如社科学术类图书,由于读者太少,在这样的书店中根本无法找到。因此,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对看上去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书展上人山人海,似乎让人以为香港的普通民众都拥有如火如荼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实体书店里冷冷清清,每隔一阵都有书店倒闭。要是书展上有一小部分人能把购买力放在实体书店上,书店也不至于如此步履维艰。
  书店与书展的定位对比
  书店的意义其实不是书籍集散和买卖的平台,而是围绕着书店所构成的阅读和智识的公共空间。书店也不应该仅仅成为宣扬某种尤其是中产生活方式的平台,旅游、美食、休闲再加上村上春树,成为今天很多书店吸引读者的标签。好的书店应该是始终性格鲜明的,不逢迎也不媚俗,通过书籍的选择和活动的举办,去引领大众过一种有趣味、有智识、能沉淀的精神生活,通过阅读建立起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空间,为人们开辟日常生活之外的精神领域。当然,这样的书店对于经营者的要求非常高,经营者的个人气质最终会体现在书店的书单和风格当中。
  同样,书展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其实也不是书市,而是书展期间举办的各种展览、讲座、作家签售会。这些活动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参与感,让作家和读者直接互动。本次书展上作家龙应台、诗人芒克等人都带来了新书,演讲和签售现场都蔚为壮观。龙应台的演讲除了主报告厅外,由于人数太多,还有两个视频直播的分会场,合起来有将近3000人。应作家要求,读者集体诵读新书《天长地久》的片段,情景颇为震撼。芒克拉来北岛为其推荐新书,做讲座《往事与〈今天〉》,畅谈朦胧诗人旧事,主报告厅也是座无虚席。本次书展的总主题是“爱情文学”,有从20世纪开始到当下数十位香港爱情作家的作品回顾,包括张爱玲、亦舒、林燕妮、深雪等人。其中把张爱玲作为香港小说家,这种归类也是非常有趣。另外还有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提供的若干张爱玲书信展出,看到作家的笔迹,阅读字里行间的流露出来的人生况味,确实有种“见字如面”之感。
  结语
  事实上,书店和书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大众形成“阅读共同体”。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激发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阅读共同体”正好可以帮助达成这样的交流,最终产生某种观点或者共识。买书不等于阅读,书展热闹也不意味着文化生活丰富。如何把大众买书的消费狂欢变成一种静水流深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大家从书展走向书店,如何通过努力为今天的人们保留和创造一个可以超越生活日常性的阅读空间和精神领域,这可能是书展留给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与文化系)
其他文献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六次。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8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8年8月至9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8年9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8年11月至12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完成分析报告。  本次调查仍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
期刊
今年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活动10周年。我还记得自己参加了中央和国家机关第101期“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活动,并以“科技革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为题作了演讲,还推荐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  阅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同样离不开阅读。这么多年来,信息爆炸
期刊
从1998年红遍网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今天突破4亿的网络文学,历经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期。  网络文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每种网文的类别,其实都是有历史基础和原型的,作者根据当下读者的喜好,在表达方式以及情节设置上进行调整。比如,网络文学中比较畅销的几个类型:玄幻小说的根源——《西游记》;言情小说——《红楼梦》;都市热血小说——《水浒传》;军事小说——《三国演义》;灵异志怪小
期刊
我觉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出版口述史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个人经历比较简单:做教师20年,做出版社编辑10年,此后,在新闻出版署与中国期刊协会工作,与期刊出版行业打交道20年。要说这50年里,自己接触最多,也最爱的,应算期刊了。因此,我将本次口述的核心设定为“个人对期刊的记忆与思考”,追述自己读期刊以及后来与期刊同人交往的一些经历,并尽可能从今天的角度对一些期刊的历史作用、对一些期刊同人的创业
期刊
《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Ⅰ)》是清代明信片选集,所选几乎全是清朝后期欧洲各国印制的明信片(含极少量民国的),它们在一百多年前由中国寄往世界各地,被旅居欧洲的华裔科学家、文化史料与艺术品收藏家方霖、北宁夫妇以毕生积蓄,数十年工夫搜寻获得。本书展示的仅仅是三千张明信片中的十分之一,均为罕见珍品。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大多是当年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或入侵的殖民者在中国实地拍摄的。在“光画”(即摄影)发明不
期刊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等单位协办的一项公益性活动。活动自2009年4月启动,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十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下,经过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
期刊
今年第十五届上海书展,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携15万种精品图书参展。书展一周台风两次来袭,雨水连连。然而这些挡不住上海市民的脚步和购书热情,几十万市民参展,成交码洋过千万。本刊记者在书展期间采访了上海市书展办公室主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他谦逊地说,组委会及出版社的同志都是“端盘子的”,是为读者做服务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书展越办越好。  建筑之美、书籍之美、文化活动交相呼应  《新阅
期刊
若说人生是自我与外界不断切磋磨合的一个过程,那么文学则是有缘人千里迢迢奔往一处,于苍穹月下共饮一壶浊酒的相逢境界。《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星火时代》是著名评论家夏烈基于当下文学发展动向,结合个人实践经历而写就的独特的心得体悟。2007年至2018年,恰是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于作者而言有着珍贵意义的、与网络作家们相逢于江湖的十年。书中沿着清晰的时间脉络,通过作者别具一格的视角,讲述
期刊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国贼”者,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也。三“国贼”的名姓见诸历史教本,遗臭久远,世已熟知。  如今五四已及百年,历史的尘埃渐落,我们以今视昔,应该能更心平气和地评估那段历史旋涡中的人事:所谓三“国贼”,不过作为外交官员,代表政府对日周旋,若谓有责,责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过是段祺瑞政府的替罪羊,而段政府又不过是一个国家在积弱时代的替罪羊而已。  在五四之
期刊
受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委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盘点,并广泛征求业内人士及专家意见,遴选出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20部优质IP作品以及20个关键词。  一 、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件大事  1. 1998年3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上连载,引读者广泛关注,触发大众文化新浪潮。  2. 1999年8月,“榕树下”注册成功,催生首批原创文学网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