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到唐代为止,中国诗文作品中对游侠形象的塑造有过两次最引人瞩目的创新:一次是曹植塑造了“捐躯赴国难”的少年游侠形象,开创“功成”传统,而另一次是李白在曹植等前人的基础上,在其游侠诗中开创了“功成身退”新模式。本文拟从李白游侠诗与侠文化、李白游侠诗与建功立业、李白游侠诗与功成身退三方面来研究李白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体会李白独特的任侠精神。受盛唐社会风气的影响,李白通过塑造游侠形象表现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然而,由于他天性鄙视富贵、崇尚气节、向往自由,他最终选择的不是“捐躯赴国难”的“功成”模式,而是开创了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
  【关键词】李白 游侠诗 侠文化 “功成身退”
  汪聚应全面整理了《全唐诗》、唐人史料、传奇小说中的咏侠诗,得出唐人的咏侠诗有四百多首。[1]特别是盛唐时期,几乎每一位诗人都有咏侠诗,其中以李白最为突出,他是一位充满侠气的诗人,他以游侠为中心的诗歌约有二十首,本文将撷取一些有典型性的游侠诗进行分析,探讨李白的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
  一、李白游侠诗与侠文化
  什么是侠?胡大雷说:“侠是以一己的武艺、个人的力量来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人。”[2]侠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侠的形象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左传》、《战国策》等史书中均有游侠活动的记载。然而,战国韩非子却把当时的侠客看作危害国家的五害之一,他在《五蠹》中云:“侠以武犯禁。”后来司马迁和班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史记》、《汉书》分别设有《游侠列传》和《游侠传》叙述游侠的行为,肯定他们的性格、气质、品格等,如《史记》:“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但游侠仍然不被社会所接纳,见《史记》云:“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一直到了汉魏之际,曹植才使游侠主题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成为第一个较为集中写游侠题材的诗人,他的游侠诗继承和发展了侠文化。他塑造了“捐躯赴国难”的新游侠形象,将游侠精神与忠君爱国思想紧密结合,开创了游侠诗以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为中心的“功成”的传统,受曹植的影响,追求功名几乎成为游侠诗的主导思想,但阮籍游侠诗的出现,又给游侠诗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他在建功立业的梦想幻灭后,以‘身退’的方式,追求个体自由与人格完善,丰富了曹植开创的游侠诗歌传统,在游侠类诗歌的创作传统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将“功成”、“身退”两种思想互相融合并再度深化,以“功成身退”的思想为主导,并以天才的创作将游侠诗推到最高峰,这个任务由唐朝伟大诗人李白最终完成。
  二、李白游侠诗与建功立业
  在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人士子们普遍有着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他们自负有管晏之才,希望在这圣明的朝代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盛唐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中,由于侠体现出一种多元并容的特点,所以任侠之风盛行,文人士子们通常将英雄之梦寄托在游侠身上,通过对唐前著名游侠的反复吟颂,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李白也渴望在那盛世为国为民,树立不朽声名,这在他的游侠诗中表露无疑,这时他塑造的游侠继承了曹植笔下的游侠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潇洒倜傥,疾恶如仇,堪与名侠剧孟比肩的游侠形象。当边关出现危急时,“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猱”的游侠奋勇从军,“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跑了匈奴,平定了边关,建立了功勋。这首诗实际上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当时李白三十一岁,历游返回长安,徘徊在巍阙之下,始终不能够进入。于是游历到落魄市井,却屡次受到土霸欺凌。这段期间,李白写下了这首诗,借游侠来抒发他没机会建功立业的愤懑和不公平。而《行行游且猎篇》则塑造了一个游猎轻骄、矫健敏捷、意气风发的边城儿形象,最后诗人发出“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的感慨,李白是想借此诗表明自己也要像边城儿一样,银白马鞍,弯弓满月,追逐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
  三、李白游侠诗与功成身退
  然而,由于李白天性鄙视富贵、崇尚气节、向往自由,他没有局限于曹植开创的“捐躯赴国难”的“功成”模式,而是开创了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新”在将“功成”、“身退”两种思想互相融合并再度深化。在李白的游侠诗中,在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追求个体的自由,在功成之后毅然身退,不让名利束缚自己。
  “功成身退”本是道家的思想,出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战国时期,由于斗争风云变幻,荣辱生死,变化倏忽,一些纵横家也从历史教训中悟出了功成身退是全身远祸的途径。李白笔下的功成身退一方面是基于历史经验,“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其实,这更重要的是与他鄙视富贵,崇尚个性自由的性格有关。
  李白的游侠诗中,涉及到为人排忧解难、功成不受赏的历史人物如战国的朱亥、侯嬴、鲁仲连等侠义行为的占了比较多。这其中,鲁仲连是他最为欣赏的对象。在李白的心目中,鲁仲连是最具侠者风范的人物,他曾不止一次赞颂过为这位“却秦不受赏”的古代游侠,如《古风·其十》中,鲁仲连为逼退秦军建立了莫大功勋,他却看轻那些功名富贵,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吾亦澹荡人,拂衣同可调”,李白以鲁仲连为自己努力的对象,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鲁仲连那样在建功立业之后悄然隐退,不为名利所束缚,不事王侯,表现出了他鄙视富贵,向往自由的性格,将“功成”、“身退”两种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再如《留别王司马嵩》一开始就赞颂了鲁仲连、范蠡在建立了功勋之后全身而退,“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这也是李白的理想,他通过这首诗表明自己到长安以来以及出游邠、坊,是为了寻求知音,由荐举入朝,辅佐明主,然后功成身退。
  四、小结
  本文从李白游侠诗与侠文化、李白游侠诗与建功立业、李白游侠诗与功成身退三方面来研究了李白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体会到李白独特的任侠精神。受盛唐社会风气的影响,李白通过塑造的游侠形象表现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然而,由于他天性鄙视富贵、崇尚气节、向往自由,加上借鉴历史经验,他最终选择的不是“捐躯赴国难”的“功成”模式,而是在曹植、阮籍等前人的基础上,将“功成”、“身退”两种思想互相融合并再度深化,开创了游侠诗的“功成身退”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汪聚应《唐人咏侠诗刍论》,《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2]胡大雷《〈白马篇〉:侠文化的转向》,《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河蚌插核后,核往往会顺手术伤口或由表皮穿孔掉落出来,这种现象称为脱核。在手术蚌伤口没有愈合的整个体复期都能发生。脱核率可高达50—70%,有时甚至脱光。
期刊
通过对多发性肠系膜静脉栓塞患者及其家系进行相关检查和基因诊断,得出结论:根据易栓症相关检测结果及基因序列突变分析,患者与其弟弟有车祸外伤史等获得性诱因存在,该两患者
文章基于收益管理的思想对不确定环境下集装箱班轮的动态舱位分配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考虑了班轮运输业中的团体预订行为,建立了离散时间、离散状态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并分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焦化行业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就现场勘察、生产负荷核定、废气监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场勘察和生产负荷核定应重点关注的环节,归纳了废气监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意见。
目的 探究结直肠支架置入治疗低位亚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市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低位亚性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
【摘要】乐感对于钢琴演奏十分重要,初中时期属于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音乐闪光点,鼓励学生多练、多听、多唱,并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乐感。本文将对钢琴教学中中学生乐感的培养进行探讨,分别从:乐感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促进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钢琴教学 乐感培养 有效措施  一、乐感在
团队任务过程和团队人群行为之间通过成员能力与任务要求的匹配,成员在任务处理中学习而能力得以提高等人与任务间的联系而发生成员一任务互动。为分析这种互动对团队有效性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技以及通讯、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疆南疆片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强烈要求孩子学习汉语,积极主动送孩子到汉
分析了随机需求与随机资源约束条件下的MC模式下供应链调度过程中蕴含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对供应链协作成员动态收益满意偏好的合理决策是有效解决矛盾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影响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使教育真正成为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片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一块天地。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 自主 拓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研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