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曾锺贵先生,绿怡画室主人、绿怡画室校长、将军澳南区居民联会主席、将军澳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席、绿怡画会会长、香港兰亭学会委员、师艺坊会员、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香港警察书画学会水墨画导师。现在港传授画艺,学生众多,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颇受欢迎。
在今年的9月18日,香港大会堂里将迎来曾锺贵先生的第六次个人画展,这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每一次画展都是其一个阶段绘画技法的总结,他试图分享给观赏者美好的事物。在绘画的艺术世界,他忘我地投入,倾情付出。绘画的过程如同跳水运动员,每一次跳水,动作、协调性、準确度都寻求完美,可每一次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在这个循环中,日臻化境。於是,他千锤百炼,岁月的沉淀,心灵的洗礼,如今他的水墨画技法已形成浓鬰的个人风格。艺术境界,伴随着他的人生历程渐渐明晰。
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熟悉曾锺贵先生的朋友会称呼他“阿贵”,名如其人,亲切随和。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走上了绘画之路,在香港美术专科学院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後来跟随书画名家林勇逊先生学艺。良好的专业基础,让他对国画的有了新的认识。他聪慧好学,在老师的指点下,研习着一派相承的山水画艺,不断创作和学习。在空閒之餘,也常常到众多知名画家的画展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对比自己的画作有何不同。艺术的交流在个人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看到更好的作品,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创作,做的更好。集百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练习,在艺术创作上肯定能有所突破。岁月的沉淀,让他作画技巧逐渐成熟,他的人生历程,见证着对国画技巧的不断提升。之後他寻求自我的艺术追求,也顺其自然的走上了充满个人风格的艺术道路。
他坚持追求着画作的自我创新,自唐宋以来,画家对於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国画爱好者们,在师古与创新的探索中,一代代传承,为後世开一新河。尤其中国山水画,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並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中国画,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注重意境的烘托
对曾锺贵先生的画作,笔者虽不是行家,但其作品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並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使欣赏者的心灵为之向往,且留有想象的餘地。活笔活墨,仁山乐水,注重色彩的搭配,让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画作的技法固然重要,但作为绘画艺术,技法毕竟不是它的全部。一幅好的作品,画家的技法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此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如风、势、气、韻及精神内涵、美学趣味等,这些局外人是有说话资格的。不然,人们宁可将自家的墙壁空着。
他十分注重成画的风、势、气、韻及精神内涵,简单的说来,就是画作的意境,让赏画者一眼望去而被吸引,即使不是行家,亦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时,赏画者的心灵早已随风一样,在他描述的情境中轻轻吹拂,不敢打扰这美妙的意境,或巍然雄秀、或春意盎然、或悠然自得、或宁静致远。
纵观曾先生的画作,《何日君再来》一图,浓墨的几笔勾勒出荷花的青翠,构图巧妙,留有大量空白,让观赏者的视觉轻鬆,也似乎能够体会到夏日时的一丝沁凉;《赤壁夜遊》可以体会赤壁的陡峭,不禁想到遊者会为陡峭山岩的美景拍手叫绝,大气蓬勃的意境让人心向往之;《山雨欲来》一图,用笔墨表现风雨的一发不可收拾,生动淋漓,需要深厚的功底,但这些对其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佳作数不胜数,都伴随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用恰到好处的留白和灵巧淡雅的颜色搭配,来表达画作的意境,正是曾锺贵先生的擅长之法。他绝对不是一位“市场画家”,不为市场的趋势而画,不跟风,不炒作,纯粹地研习绘画艺术,以自己的风格慢慢融入市场。淡淡的色彩,同时有笔有墨,三者结合,就像清冽泉水,令人顿有生活喜悦的感觉。他尝试各种笔墨技法及画面结构,並不会在略有成绩之後而死守着一个画法,以致千画一面。每一次创作,都是全心投入的过程,就像畅遊在艺术园地,记录着绘画世界的繁华缤纷,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无穷。
源自对生活的热爱
多年前他即创办了自己的画室——绿怡画室,在自己的画室里,完成了他大部分的画作,也充当着与学生的交流平台。现在他以教画为重点工作,传承着多年来对国画的感悟,学生众多,儿童少年与成年人不等,他秉承着因材施教的为师之道。
“儿童,你给他们看画作,在让他们临摹时作出指导,你不能向他们灌输什麽书画的大道理,他们未达到这个接受阶段。成年人则刚好相反,以引导为主。不过在上课时我对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把一些基本模式並列起来,譬如画鸟,鸟有几种基本形态,站着的、飞着的、鸣叫的,由简至繁的练习,这些基本形态练熟了,便可以配合其它来做整个画面的学习。”曾锺贵先生对学生的教学极其用心,因为他经历过这个过程,知道学生时代需要老师何种的点拨。
学生众多,花费了他不少时间,但无论怎样,总要腾出时间来自己练习。他除了在自己的画室教画及自我创作外,还与画友杜金臣一起,在裕华国货公司的六楼公开绘画,也同时卖画。一幅幅精美的小品挂放在墙壁上,玲琅满目。“公开的绘画,一边创作一边与参观者交流,反而可以更多地了解观赏者的看法。”艺术是无止境的,他仍然不断学习,取百家之长;各地写生,他说这是锻炼技艺的手段,根据灵感与见识,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
艺术源於生活,他对生活的热爱全部浓情於笔墨中。生活中,担任将军澳南区居民联会主席的他,多年来对社区服务工作热情不减,邻里琐事,大到整个社区的发展,小到婆媳间的矛盾,事无巨细,团结社区民众,携手促进社区的和谐。还兼任将军澳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席、绿怡画会会长等职,与同行切磋绘画技法,共同进步,弘扬国画。
曾锺贵先生,对传统中国画的爱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创作中寻求突破,寻找那水墨之间的山水灵气。他浑厚的笔墨技法,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之餘,亦书写着自己对国画境意的新篇章。
曾锺贵先生,绿怡画室主人、绿怡画室校长、将军澳南区居民联会主席、将军澳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席、绿怡画会会长、香港兰亭学会委员、师艺坊会员、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香港警察书画学会水墨画导师。现在港传授画艺,学生众多,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颇受欢迎。
在今年的9月18日,香港大会堂里将迎来曾锺贵先生的第六次个人画展,这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每一次画展都是其一个阶段绘画技法的总结,他试图分享给观赏者美好的事物。在绘画的艺术世界,他忘我地投入,倾情付出。绘画的过程如同跳水运动员,每一次跳水,动作、协调性、準确度都寻求完美,可每一次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在这个循环中,日臻化境。於是,他千锤百炼,岁月的沉淀,心灵的洗礼,如今他的水墨画技法已形成浓鬰的个人风格。艺术境界,伴随着他的人生历程渐渐明晰。
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熟悉曾锺贵先生的朋友会称呼他“阿贵”,名如其人,亲切随和。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走上了绘画之路,在香港美术专科学院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後来跟随书画名家林勇逊先生学艺。良好的专业基础,让他对国画的有了新的认识。他聪慧好学,在老师的指点下,研习着一派相承的山水画艺,不断创作和学习。在空閒之餘,也常常到众多知名画家的画展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对比自己的画作有何不同。艺术的交流在个人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看到更好的作品,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创作,做的更好。集百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练习,在艺术创作上肯定能有所突破。岁月的沉淀,让他作画技巧逐渐成熟,他的人生历程,见证着对国画技巧的不断提升。之後他寻求自我的艺术追求,也顺其自然的走上了充满个人风格的艺术道路。
他坚持追求着画作的自我创新,自唐宋以来,画家对於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国画爱好者们,在师古与创新的探索中,一代代传承,为後世开一新河。尤其中国山水画,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並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中国画,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注重意境的烘托
对曾锺贵先生的画作,笔者虽不是行家,但其作品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並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使欣赏者的心灵为之向往,且留有想象的餘地。活笔活墨,仁山乐水,注重色彩的搭配,让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画作的技法固然重要,但作为绘画艺术,技法毕竟不是它的全部。一幅好的作品,画家的技法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此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如风、势、气、韻及精神内涵、美学趣味等,这些局外人是有说话资格的。不然,人们宁可将自家的墙壁空着。
他十分注重成画的风、势、气、韻及精神内涵,简单的说来,就是画作的意境,让赏画者一眼望去而被吸引,即使不是行家,亦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时,赏画者的心灵早已随风一样,在他描述的情境中轻轻吹拂,不敢打扰这美妙的意境,或巍然雄秀、或春意盎然、或悠然自得、或宁静致远。
纵观曾先生的画作,《何日君再来》一图,浓墨的几笔勾勒出荷花的青翠,构图巧妙,留有大量空白,让观赏者的视觉轻鬆,也似乎能够体会到夏日时的一丝沁凉;《赤壁夜遊》可以体会赤壁的陡峭,不禁想到遊者会为陡峭山岩的美景拍手叫绝,大气蓬勃的意境让人心向往之;《山雨欲来》一图,用笔墨表现风雨的一发不可收拾,生动淋漓,需要深厚的功底,但这些对其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佳作数不胜数,都伴随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用恰到好处的留白和灵巧淡雅的颜色搭配,来表达画作的意境,正是曾锺贵先生的擅长之法。他绝对不是一位“市场画家”,不为市场的趋势而画,不跟风,不炒作,纯粹地研习绘画艺术,以自己的风格慢慢融入市场。淡淡的色彩,同时有笔有墨,三者结合,就像清冽泉水,令人顿有生活喜悦的感觉。他尝试各种笔墨技法及画面结构,並不会在略有成绩之後而死守着一个画法,以致千画一面。每一次创作,都是全心投入的过程,就像畅遊在艺术园地,记录着绘画世界的繁华缤纷,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无穷。
源自对生活的热爱
多年前他即创办了自己的画室——绿怡画室,在自己的画室里,完成了他大部分的画作,也充当着与学生的交流平台。现在他以教画为重点工作,传承着多年来对国画的感悟,学生众多,儿童少年与成年人不等,他秉承着因材施教的为师之道。
“儿童,你给他们看画作,在让他们临摹时作出指导,你不能向他们灌输什麽书画的大道理,他们未达到这个接受阶段。成年人则刚好相反,以引导为主。不过在上课时我对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把一些基本模式並列起来,譬如画鸟,鸟有几种基本形态,站着的、飞着的、鸣叫的,由简至繁的练习,这些基本形态练熟了,便可以配合其它来做整个画面的学习。”曾锺贵先生对学生的教学极其用心,因为他经历过这个过程,知道学生时代需要老师何种的点拨。
学生众多,花费了他不少时间,但无论怎样,总要腾出时间来自己练习。他除了在自己的画室教画及自我创作外,还与画友杜金臣一起,在裕华国货公司的六楼公开绘画,也同时卖画。一幅幅精美的小品挂放在墙壁上,玲琅满目。“公开的绘画,一边创作一边与参观者交流,反而可以更多地了解观赏者的看法。”艺术是无止境的,他仍然不断学习,取百家之长;各地写生,他说这是锻炼技艺的手段,根据灵感与见识,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
艺术源於生活,他对生活的热爱全部浓情於笔墨中。生活中,担任将军澳南区居民联会主席的他,多年来对社区服务工作热情不减,邻里琐事,大到整个社区的发展,小到婆媳间的矛盾,事无巨细,团结社区民众,携手促进社区的和谐。还兼任将军澳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席、绿怡画会会长等职,与同行切磋绘画技法,共同进步,弘扬国画。
曾锺贵先生,对传统中国画的爱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创作中寻求突破,寻找那水墨之间的山水灵气。他浑厚的笔墨技法,在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之餘,亦书写着自己对国画境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