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点,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研究,分析本地的气候、地形、水文、植被、野生动物、人为干扰,深入探讨松原市松花江流域建设“天河岛”城市湿地公园的可行性。
关键词:湿地公园;松花江;天河岛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local climate, topography, hydrology, vegetation, wild animal, human disturbance, an in-depth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Songyuan city Songhua River basin construction" the Milky Way " island of city wetland park.
Key words: Wetland Park; Songhua River; Tianhe Island
中圖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1.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
1.1湿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是濒危鸟类、候鸟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还可以发挥减轻环境污染的功效,向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产。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1.2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及其特点
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建设区范围内预留出一片湿地区域,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城市内部的湿地公园。研究的主体是公园,而湿地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载体,包含了湿地公园的基本特征,它的选址一般是城市中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地的区域。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保护教育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2松原市“天河岛”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
2.1 项目预想区位
松原市滨江新区核心区域,西起松花江大桥、东至龙华大桥,南起规划中滨江大道,北至已建成滨江大道,用地面积约1360公顷。
2.2项目预想定位
利用河道滩地及现有坑塘、洼地,建设人工湿地环境,将城市、河道、湿地有机结合,塑造城区段最大的滨河开放绿地及滨河公园景观,使其成为防洪减灾、生态保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城市滨江公园,带动城市沿江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及环境优化,实现自然、城市和人的和谐共生。
2.3现状评估
2.3.1 气候分析
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夏季炎热,春季多风,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则多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
平均气温4.5℃,低温出现在一月,最低气温-36.1℃;高温出现在七月,最高气温36.9℃。
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无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这两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
2.3.2地形分析
地形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部低,高差较小,地势相对平坦。江心岛东高西低,高差1.5米左右。
2.3.3 水文分析
松原中心城区内地势开场平坦,起伏和缓,相对高差1-4米,河流水系由东向西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境内江河纵横,泡沼众多,尤以三江一河一湖而闻名松花江(又称第一松花江),始于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处,沿市北境东流注入黑龙江,境内流长120公里,流经扶余县的8个乡镇,区间流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27.37米,最低水位119.59米,最大流量14600m3/秒,最小流量346m3/秒。
松原市年均降水量450.8毫米,最大降水量614.4毫米,6-9月份降水集中,占年内的80%,年均蒸水量1697.7毫米,年降雨量小于蒸发量,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悬殊。
第二松花江段水面开阔,两岸及江中岛屿、沙洲的生态系统保护相对完好。湿地系统保存相对较好,沼泽面积辽阔,河流风光独特,湿地草甸景色迷人。
2.3.4 现有植被分析
松原城区园林植物共有41 科,92 属,214 种,多数为温带植物,尚有少数供观赏用的室内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松原野生植物资源计有97 科、237 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63 种;野
生食用植物约有20 种;野生饲料植物约有25 种;野生蜜源植物约有10 多种,野生观赏植物约有15 种。
2.3.5野生动物分析
松原动物资源共264 种,其中,优势级动物14 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5.3%;常见级动物58 种,占22%;少见级动物136 种,占51.5%; 偶见级动物56种, 占21.2%。
主要有脊椎动物共341 种,其中鸟类186 种、两栖类8 种、爬行类8 种、哺乳类39种。
2.4 设计主题
以“生态”、“文化”、“休闲”作为引领本次规划的三大主题。
生态: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是堤、滩、林地和草地等,其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脉络,因此在道路、景点等的设置上尽可能避让已有植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资源,采取“见缝插针”式的人工景观布局方式构建与用地相和谐的景观场景。
文化: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作为城市核心景观区的天河岛景区也是松原地域文化的天然载体。它是以蒙满文化为特色,是渔猎文化、草原文化、农业文化与当代石油文化的集合体。
休闲:休闲旅游是联系人与自然的主要途径,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塑造休闲旅游的活力之岛。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改造更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项目,例如,湿地公园,植物园,采摘园,荷花池,野营草地等。
2.5 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以“ 江、岛、岸、滩、堤、点、路、廊 ”为核心设计要素,分别对每个要素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江:
松花江是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的重要载体,水体的保护尤为重要。
建议采用水生植物自净和人工清淤的双重方式保持水质的清洁。
岛:
规划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岛屿的形态,形象的将天河岛划分为龙岛、凤岛、苍狼岛、玉兔岛四个小岛,并根据其不同的资源特点赋予其不同的功能。
岸:
现状河岸形式与功能较为单一, 缺少变化,沿岸景观未形成体系。
规划中对河岸的处理力求多样化,依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处理手法, 同时注重建设生态仿生岸线。断面形式上采用硬质和软质断面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亲水空间。
滩:
滩地是滨水空间的重要界面,现状滩地较多,分布在江心岛的周围。
开发应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将滩地改造成湿地、野营、垂钓等多功能的亲水空间。依据滩地与岛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考虑它的改造方案。
堤:
江堤多以硬质梯形堤坝为主,美观较差,规划通过江堤覆土50-70厘米,种植草坪或浅根系彩色植物模纹的形式改造,同时通过浮雕文化和立体绿化的方式增加驳岸的文化性。江堤通过台阶和缓坡等形式到达滩地,以增加亲水性,形成多层次的景观体系。
点:
天河岛景区实行有交通联系的点状开发,主要分为三级旅游景点,其中一级景点10个,二级景点66个。各级景点分别承载大小不同的休闲功能,文化内涵。
路:
道路系统是规划区的骨架,现状岛屿内没有可通行的道路系统。规划通过桥梁、环岛交通、水上交通、立体交通等方式加强岛与岛、岛与陆地之间的联系,建立人车分流、高效便捷的绿色道路系统。
廊:
利用天河岛、江南江北两岸形成三条景观廊道。利用江南江北两侧的河漫滩、江堤,以及沿江百米正生态长廊米打造沿江绿色廊道。廊道向两侧的滨江新区渗透,形成网状的绿色构架。
3.结语
湿地景观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精华所在。“天河岛”城市湿地公园在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同时,提出与之相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的建议,从生态湿地内涵、规划内容、方法等多层面探讨了城市生态水系湿地的生态功能的规划与设计,对城市水系的恢复、保护与利用、城市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及探讨城市生态湿地与城市公园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杨士弘等著.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扶余县志》吉林人民出版社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关键词:湿地公园;松花江;天河岛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local climate, topography, hydrology, vegetation, wild animal, human disturbance, an in-depth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Songyuan city Songhua River basin construction" the Milky Way " island of city wetland park.
Key words: Wetland Park; Songhua River; Tianhe Island
中圖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1.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
1.1湿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是濒危鸟类、候鸟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还可以发挥减轻环境污染的功效,向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产。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1.2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及其特点
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建设区范围内预留出一片湿地区域,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城市内部的湿地公园。研究的主体是公园,而湿地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载体,包含了湿地公园的基本特征,它的选址一般是城市中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地的区域。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保护教育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2松原市“天河岛”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
2.1 项目预想区位
松原市滨江新区核心区域,西起松花江大桥、东至龙华大桥,南起规划中滨江大道,北至已建成滨江大道,用地面积约1360公顷。
2.2项目预想定位
利用河道滩地及现有坑塘、洼地,建设人工湿地环境,将城市、河道、湿地有机结合,塑造城区段最大的滨河开放绿地及滨河公园景观,使其成为防洪减灾、生态保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城市滨江公园,带动城市沿江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及环境优化,实现自然、城市和人的和谐共生。
2.3现状评估
2.3.1 气候分析
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夏季炎热,春季多风,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则多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
平均气温4.5℃,低温出现在一月,最低气温-36.1℃;高温出现在七月,最高气温36.9℃。
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无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这两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
2.3.2地形分析
地形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部低,高差较小,地势相对平坦。江心岛东高西低,高差1.5米左右。
2.3.3 水文分析
松原中心城区内地势开场平坦,起伏和缓,相对高差1-4米,河流水系由东向西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境内江河纵横,泡沼众多,尤以三江一河一湖而闻名松花江(又称第一松花江),始于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处,沿市北境东流注入黑龙江,境内流长120公里,流经扶余县的8个乡镇,区间流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27.37米,最低水位119.59米,最大流量14600m3/秒,最小流量346m3/秒。
松原市年均降水量450.8毫米,最大降水量614.4毫米,6-9月份降水集中,占年内的80%,年均蒸水量1697.7毫米,年降雨量小于蒸发量,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悬殊。
第二松花江段水面开阔,两岸及江中岛屿、沙洲的生态系统保护相对完好。湿地系统保存相对较好,沼泽面积辽阔,河流风光独特,湿地草甸景色迷人。
2.3.4 现有植被分析
松原城区园林植物共有41 科,92 属,214 种,多数为温带植物,尚有少数供观赏用的室内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松原野生植物资源计有97 科、237 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63 种;野
生食用植物约有20 种;野生饲料植物约有25 种;野生蜜源植物约有10 多种,野生观赏植物约有15 种。
2.3.5野生动物分析
松原动物资源共264 种,其中,优势级动物14 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5.3%;常见级动物58 种,占22%;少见级动物136 种,占51.5%; 偶见级动物56种, 占21.2%。
主要有脊椎动物共341 种,其中鸟类186 种、两栖类8 种、爬行类8 种、哺乳类39种。
2.4 设计主题
以“生态”、“文化”、“休闲”作为引领本次规划的三大主题。
生态: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是堤、滩、林地和草地等,其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脉络,因此在道路、景点等的设置上尽可能避让已有植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资源,采取“见缝插针”式的人工景观布局方式构建与用地相和谐的景观场景。
文化: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作为城市核心景观区的天河岛景区也是松原地域文化的天然载体。它是以蒙满文化为特色,是渔猎文化、草原文化、农业文化与当代石油文化的集合体。
休闲:休闲旅游是联系人与自然的主要途径,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塑造休闲旅游的活力之岛。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改造更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项目,例如,湿地公园,植物园,采摘园,荷花池,野营草地等。
2.5 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以“ 江、岛、岸、滩、堤、点、路、廊 ”为核心设计要素,分别对每个要素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江:
松花江是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的重要载体,水体的保护尤为重要。
建议采用水生植物自净和人工清淤的双重方式保持水质的清洁。
岛:
规划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岛屿的形态,形象的将天河岛划分为龙岛、凤岛、苍狼岛、玉兔岛四个小岛,并根据其不同的资源特点赋予其不同的功能。
岸:
现状河岸形式与功能较为单一, 缺少变化,沿岸景观未形成体系。
规划中对河岸的处理力求多样化,依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处理手法, 同时注重建设生态仿生岸线。断面形式上采用硬质和软质断面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亲水空间。
滩:
滩地是滨水空间的重要界面,现状滩地较多,分布在江心岛的周围。
开发应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将滩地改造成湿地、野营、垂钓等多功能的亲水空间。依据滩地与岛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考虑它的改造方案。
堤:
江堤多以硬质梯形堤坝为主,美观较差,规划通过江堤覆土50-70厘米,种植草坪或浅根系彩色植物模纹的形式改造,同时通过浮雕文化和立体绿化的方式增加驳岸的文化性。江堤通过台阶和缓坡等形式到达滩地,以增加亲水性,形成多层次的景观体系。
点:
天河岛景区实行有交通联系的点状开发,主要分为三级旅游景点,其中一级景点10个,二级景点66个。各级景点分别承载大小不同的休闲功能,文化内涵。
路:
道路系统是规划区的骨架,现状岛屿内没有可通行的道路系统。规划通过桥梁、环岛交通、水上交通、立体交通等方式加强岛与岛、岛与陆地之间的联系,建立人车分流、高效便捷的绿色道路系统。
廊:
利用天河岛、江南江北两岸形成三条景观廊道。利用江南江北两侧的河漫滩、江堤,以及沿江百米正生态长廊米打造沿江绿色廊道。廊道向两侧的滨江新区渗透,形成网状的绿色构架。
3.结语
湿地景观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精华所在。“天河岛”城市湿地公园在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同时,提出与之相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的建议,从生态湿地内涵、规划内容、方法等多层面探讨了城市生态水系湿地的生态功能的规划与设计,对城市水系的恢复、保护与利用、城市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及探讨城市生态湿地与城市公园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杨士弘等著.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扶余县志》吉林人民出版社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