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多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读、写、听、说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有目标,却没有明晰的序列,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新课标的精神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语文老师通过课堂,依托教材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我制定了三年的演讲训练计划,希望通过这个系统的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训练过程
   高一,第一节课就提出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概念和要求。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第一轮演讲。演讲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只要是感触深的内容都可以。第二节课由老师示范。我选择了《开学了,你的心情是什么颜色》这一话题,分析了刚入高中起始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这篇有针对性的演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古训在今天显得尤为灵验。《人要为自己的样貌负责》《最大的空虚叫做虚无》等优秀的演说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学生为了做好演讲翻看了大量的书籍,看到的好文章也随手保留了下来,而不是像以前看一篇忘一篇。一轮演讲下来,学生交换了四十多篇优秀的演讲辞,拓展了他们的阅读空间。同时对班风,学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轮演讲,我结合《必修一》的课外阅读要求,限定学生此轮演讲的范围是说《论语》。每人选择一则语录,上课前就把语录抄到黑板上,演讲时先翻译,,然后讲自己的理解,最后谈谈这则语录在现在还有没有现实意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既复习了文言知识,又对《论语》中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东西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结合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分析。在此轮演讲的进程中,学生都觉得《论语》可讲的内容很多,理解也可多角度,往往一位同学刚讲完,另一位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感想。演讲后的评论,渐渐发展成争论,演讲进入了佳境。这不仅训练了学生讲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听的能力!学生受益匪浅。集体要求二论《论语》。
   时间的车轮来到了高二,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为巩固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成果,继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我们的演讲也进行到了第三轮。这一轮的演讲不再是自由发挥了,我出了四十多个演讲题目,由学生抽签,每人抽取一个题目,回家准备,演讲的顺序是按照班级的座位从前往后进行。这一次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讲之前要对前一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点评。《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安排点评正是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发现,每一位同学(第“1”号同学除外)在“评讲”的过程中,探究质疑,学习别人的优点,吸取别人的教训;但也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如不当的肢体语言,下意识的小动作、口头禅,这些也是点评范围,通过这轮训练,大多数学生演讲时的仪表,仪态日趋规范化,语势,语调也开始讲究起来。
   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演讲能力,让他们讲得充实,说得具体,还必须从课内外获取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第四轮演讲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两个演讲话题,放在一个盒子里,演讲的同学提前一天从盒子里抽一个题目回家准备。“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劝勉我们乐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中送走时光而其乐融融。学生们有目标、有选择地阅读,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取了演讲的材料,思维的快感。
   进入到高三,我们的演讲要为高考的总复习服务。虽然说的能力影响写作,但演讲毕竟不是写作,要想把演讲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搭建一个有效转换的平台。第五轮演讲,我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每位学生讲一件时事,分析这件时事适用的作文话题。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位学生讲了2006年世界杯法国队与意大利决赛上齐达内的“世纪一撞”。这位学生是个铁杆球迷,他通过对这件事情分析得出了诸如关键时刻要冷静,瑕不掩瑜,公平与公正,尊严等八个话题。通过这一轮演讲,学生积累了作文材料,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扩展了分析问题的广度,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最后一轮演讲,我为学生圈定了16个话题:人生哲理、人生观、人与自然、学会认识、为人处世、传统美德、教育改革、直面现实、道德法制、集体观念、心理健康、人文关怀、与时俱进、感情或理性、读书做人、时尚热点,把全班学生分为16组,每一组准备一个话题,每个话题找3件时事,并且要分析这件事如何反映话题的,话题中内含的实质是什么。
   二、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探索,课前五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具有实效性。
   演讲总共进行了六轮,每位学生都上台演讲了七次(《论语》讲了两次),很多学生第一次不愿意讲、不敢讲,上台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能积极准备演讲稿,声情并茂地演讲。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演讲,到准确地评价同学的演讲;有些学生还锻炼了速记的能力。三年下来真是收获颇多,超出了我的预期!
   1、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学生常常为了找到自己最欣赏、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优美诗句或经典论据,广泛地浏览、查阅,精心地摘取。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演讲实践中,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得到强化。第四轮演讲时,有位学生抽到的演讲话题是一位韩国明星的名字,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后来这位同学的演讲非常精彩,还配有PPT,事后了解,原来是班上一位“高手”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伙伴完美过关。演讲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演讲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而演讲后的唇枪舌剑既是竞争,也是在合作。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
   高中生应该具备对一件事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的高中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每每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在一轮轮的演讲中,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尤其是第五轮演讲,学生通过对时事的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辩证地看待问题,增强了作文审题的能力,作文切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三年来,“课前五分钟演讲”系列训练就象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经过我与学生的不断努力,互相鼓励,日渐成熟,但是要使之完善,仍有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语文老师拨动学生的心曲,踏着时代的节拍,为课前五分钟演讲系列训练赋予新的乐谱!
   张傲阳,教师,现居福州晋安。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提倡,不仅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主导权。大多数认为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再将观点进行组合才能够形成结论,并且在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以及讨论对众人的想法进行整合以及筛选,这就是独立思
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感染力,而学生具有近乎本能的“向师性”,小学生尤为如此。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包括志趣、情感、风度、精神等因素的立体的生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众多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南朝刘勰曾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其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现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多为语言大师们的典范之作,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很值得我们去欣赏、玩味
踏着新课改的步伐,每位教师都积极更新语文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视野,努力把语文课标的新理念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语文教师真正地走近学生,做贴心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语文教学课堂中,笔者从讲台上走下来,腰弯下来,不再“居高临下”,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自然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
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以下情形非常熟悉:作文课,学生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就是万事大吉。在作文本下发以后,迫不及待地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再如听天书般听完老师的评讲,就把作文本搁一边了。这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总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样的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了自己在作文中的主体性。从教多年,常听到有老师和学生感叹:“作文难,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的传统功能,课程的内涵,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如何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成功的导入,使学生一开始
我去过的重庆,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小吃,所有的路边摊、大排档都是清一色的面碗被人捧着,一碗唏溜完还举碗喝底料,面碗遮面却未见害羞与犹豫,像是古时庆功宴一样,豪放快意。而且人数众多,有些壮观。   这是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接踵而至喧哗于那些拥挤萧条的面馆,无论是开着轿车过来,还是摩的载过来,亦或是走过来的,在等餐的人们都坐在同一高度的凳子上。我也乖乖坐下,听到了这个咬着辣椒出生的食客们对老板做面
写作是情感宣泄、生命倾诉的过程,是真实心声的表达过程。可是,多年来,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大多只是为了满足“应试”需要,学生必须完成他们没有什么体验或没有认真想过的事情的表达。作文目的过度功利性,致使作文教学模式化、公式化,使作文距离学生的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可以说,学生一边在完成作文,一边在内心里逃离作文;于是,孩子们要么编造夸大,要么标签代言,造成的后果是在语言的训练中丧失了最鲜活的语言,在表达
通过联想想象,把过去的事件重新回忆、演绎一遍,让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细节等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学生作文或是课堂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其本质都是回忆、联想、再现、构思、表达。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际,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情景再现,可以把生活经历体验,把阅读积累和成功的写作联系起来,让心灵插上翅膀,拓展写
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立足课堂,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手段,写讲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是这样教朱自清先生的《春》的。  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春花图”: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飞在花丛中的蜜蜂、蝴蝶,以及树下满地的野花。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春花图”,然后加以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着很多的花,有许多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