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中“美”的体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根本特点是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生活的美,古诗也不例外,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力,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结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
   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的“美”呢?
  一、弄清字词句,领略语言美。
  古诗,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要欣赏它的语言美,必须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词释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讲、讲透是不现实的;但随便疏导,也不妥当,而应当为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服务。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能力,从中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变化。
   认识古汉语中的“通假”:如王维《鹿柴》中的“柴”同“寨”。
   了解古汉语中词的“活用”: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为形容词作动词用。
   懂得古汉语中词义的“变迁”:如《山行》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还要理解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等知识。对于以上古汉语的语言知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求把字词句的意思让学生弄懂,理解准确就可以了。
  二、融合情与景,体味意境美。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许多是描绘祖国山川的,诗人从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了思想感情,在诗中有所寄托,有所言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習这些古诗时,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于景,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味美。
  如《山行》,全文无一“秋”字,却字字写秋景。每句又各有意境,互相衬托,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土黄茅舍,似火的遍山红叶,远近衬托,错落有致。在这样的画中,诗人置身其间,停车观赏,他那朝气勃勃、热爱生活的神情,呼之欲出。教学中要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就能使学生懂得诗情画意,提高美的欣赏能力。
   有的写景古诗,诗人在写景的同时,还直接地借景寄托自己的意志抱负,这样的作品,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是的特定意境。
   三、分析识意境,感觉心灵美。
  在学习古诗语言形式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深入浅出地分析,使学生认识诗的思想,感觉诗人心灵的美。如陆游的《示儿》,这是一位爱国诗人行将谢世时的心情,这里表现得是诗人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是祖国一定会统一的信念。朗读这首诗,我们怎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思考这一点,去认识诗人的思想境界,感觉诗人心灵的美呢?
   四、讲解知“理趣”,领会哲理美。
  有些古诗中还有“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都是富含哲理趣味的诗句。诗中的语句十分凝炼,充满哲理,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这些诗中,饱含着诗人深刻的生活感受,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思想内容极大,常成为诗的“警句”。教师引导学生读这些诗作,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如珠妙语,理解其中的“理趣”,使学生领会诗的哲理美。
  五、诵读品节奏,欣赏声韵美。
  古诗平仄和谐,声韵动人,要用朗读使学生更加细腻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情感,发挥古诗的艺术感染作用。
  引导学生诵读,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古诗的感情基调;其次,要注意实德节奏,并且还要背诵好古诗,当然,朗读和背诵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哲理美、心灵美的理解、感受是同时进行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时要深入浅出,要准确,不违背诗的原意,不泯灭诗的光泽,更不要扼杀诗的灵魂。
其他文献
陷阱,原指猎人狩猎时挖的用于捕获猎物的深坑,后来用于比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圈套,而今它又频繁地跳跃在数学教学之中。数学 “陷阱”指的是学生在所熟知的内容中,由于受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结果在解题中得出相反的或者是不完全的结论。  一、数学“陷阱”存在的背景  放眼教学,学生陷入“陷阱”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地开展观察、归纳、联想和猜想等活动,
【摘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各界对德育的关注没有胜过今朝,为此作出的研究和努力也可谓不大、不多,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本是因其对德育的认识上把握不准。本文试从根本的理念入手,纠正误区。  【关键词】德育;原则    什么是德育?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目前普遍认为德育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物学科与我们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教学中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中一个重要器件,电学实验常用它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两端的电压来满实验条件,《中考考试说明》中也要求掌握它的构造、原理和使用。部分地区为了增大试题难度和灵活性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在综合能力题的电学计算中也插入滑动变阻器。因此,本文就关于滑动变阻器知识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  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电路符号(如图1)可以看到它有A、B、C、D四个接线柱,
【摘要】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已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认识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然而,在创新能力中,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能
信息与时代同步,时代化的教育与信息相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步入学校课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借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尤其是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课堂将形象、直观,师生教学将轻松、愉悦,从而极大地优化教学。因此,遵循科学课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能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品味,提高教学质量。    一、借力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实验之情趣。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可见概念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呢?    一、注重联系现实原型,对概念作解释    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
【摘 要】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良好道德能力、健康合格的公民,是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本文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良好人格 快乐体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考前排版“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应通过启迪,引导学生自觉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文就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教学,结合
【摘要】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经常要把题设条件中关系构造出来,或将关系设在某个模型上得到实现,或将已知条件经过适当的逻辑组合而构造出一种新的形式,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对已知知识和方法采取分解、组合、推理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构造法。构造法就是建立这些模型的方法。运用构造法,有时能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  【关键词】构造法 解题 二次函数    一、引言     构造法是数学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