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运行趋稳、就业增多、效益较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008年。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但只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控制需求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国民经济有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7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8.8%,二季度增长18.2%,三季度增长1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93亿元,增长6.1%,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18亿元,增长23.9%,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92.08亿元,增长14%,加快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61.3%、34.4%。预计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上。整体经济仍然承接“十五”时期以来发展的大好来势,处于高位上平稳运行。
我们对2007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同比增长18.5%。1至10月份.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预计全年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左右。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1.68亿元,同比增长30.6%,预计全年将超过4000亿元。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0.4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全年将超过1800亿元。1至10月份,进出口总额完成6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预计全年将超过70亿美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6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81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22.9%,预计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将分别增加1800元和400元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二产业增速略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6%、13.3%、16.6%和17.3%。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预计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350亿斤。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前三季度,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126.9万吨,同比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增长3%;牛羊肉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8.3%;牛奶产量566.9万吨,增长11.5%。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6%。集体企业增长47%;股份制企来增长3Q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75%;重工业增长33.1%,轻工业增长23.5%。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有所回落。
经济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比上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37%,营业税增长40.6%,企业所得税增长48.6%,个人所得税增长45.5%。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4.96亿元,同比增长67.7%,比上年同期加快2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上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26亿元,同比下降16.7%。
民生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46元,同比增长1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810元,同比增长22.9%,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10月末,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1.9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0%,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员5.8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45%;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至10月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99.15亿元,增长45.1%,其中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增长82.4%,对就业的补助增长35.7%。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10月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65.19万人。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人数248.4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0.3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4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9.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6.4万人,与上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28.96万人、27.39万人、14.35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9.7%、98.7%、100.3%。10月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1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99.6%。10月末,全区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4.33万人、22.37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5.5%、97.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压力仍不能忽视
当前以结构性上涨为特征的居民消费价格受食品价格涨幅趋缓的影响,总体上出现趋稳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风险。
(二)资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2007年以来房屋销售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前三季度全部各类房屋的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408元,平方米,比上月增加2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05%,增速比上月高1.13个百分点。影响价格升高的主要是新建房屋各类期房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565元,平方米。比上月提高55元,同比增长45.7%。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的方面,但也积累了较大的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资产泡沫进一步积累。
(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现阶段我区经济发展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 依赖投资。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增长拉动的特征更为明显。前三季度,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而在工业内部,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1至10月份。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9.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又加快1.1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仍很大。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增速仍达到30.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大。表现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投资拉动的特征。
三、全年经济形势预计及2008年展望
根据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情况,结合历年变化规律并考虑调控政策的可能影响,预计全年全区经济增长不低于19%,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成定局,而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相关投资品、能源产品、消费品等的生产仍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预计工业增加值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
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以来,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以及受市场需求影响和盈利空间加大的驱动,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弹迹象。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均增长较快,加之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地方和企业投资意愿较强等因素,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呈高位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家和自治区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加速,股市的财富效应,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以及近期各级政府出台的针对中低收入阶层和特殊群体的价格补偿措施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加快增长。全年增长18.5%左右。
进出口: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突击出口现象将逐渐减弱,随着下调及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逐步到位,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出口增长将受到一定抑制。但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仍然有利于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比较低,出口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力。进口也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随着中央和自治区针对价格特别是猪肉、粮食价格上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到位,加之进入第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估计第四季度价格涨势会有所减弱,但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成本推动,特别是饲料和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拉动,生猪的生产在短期内又难以恢复,食品价格仍将会继续上涨,均将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走高的主要动因,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达到4.2%左右。
展望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仍将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环境看,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奥运会的举办,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并将迎来改革开放的30年,都会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潜力。多年来快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初级劳动力供应比较充足,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为投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空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也将为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政府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等享受型消费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等消费热点的活跃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比先前预期的要差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由5.2%下调到4.8%,美国经济增速从2.8%下调到1.9%,欧元区从2.5%下调到2.1%,日本从2.0%下调到1.7%;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的预测出7.4%下调到6.7%。但调整后的速度仍是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房地产降温和次级债危机对美国消费需求乃至经济的影响还存在变数,对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位攀升,这些都加大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从我区面临的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为我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和逐步巩同,以及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积聚、产业升级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六大优势产业在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证,也将有效刺激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态势。随着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证券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考虑到2008年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的宏观调控主要还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特别要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注重节能减排工作,高度关注民生。预计2008年全区经济将增长17%左右。
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求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服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发展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各种比例关系,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上来。把握好经济发展大局,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着力协调解决好,防止矛盾和问题加剧。
(二)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工具,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性上涨
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村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着力建立保障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认真把油料和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努力增加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供给, 特别是落实好生猪生产的各项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定价行为,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和对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降低价格持续上涨预期,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价格特别是成本价格的变化及其影响。利用制度和调控等多种手段,稳住资产价格上涨。完善落实好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有关措施。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资产价格长期单边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风险。
(三)从存量和增量的两个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要加快存量结构调整,利用目前能源供应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炼铁、炼钢、炼焦、电解铝产能等的步伐。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适当调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和相关行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控要求的项目,要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实行更加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特别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形势的稳定。
(四)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加快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保障体系,力争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明显改观。要规范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牧民收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加大乡镇改革力度,降低农村牧区行政成本,积极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加强对农牧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同时,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密切关注保护就业困难群体。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低、无法实现市场化再就业的老职工,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要采取通过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返劳动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推行灵活就业方式,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就业形式上,鼓励实行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制度。同时,重点加强对他们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监督,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
一、2007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8.8%,二季度增长18.2%,三季度增长1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93亿元,增长6.1%,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18亿元,增长23.9%,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92.08亿元,增长14%,加快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61.3%、34.4%。预计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上。整体经济仍然承接“十五”时期以来发展的大好来势,处于高位上平稳运行。
我们对2007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同比增长18.5%。1至10月份.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预计全年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左右。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1.68亿元,同比增长30.6%,预计全年将超过4000亿元。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0.4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全年将超过1800亿元。1至10月份,进出口总额完成6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预计全年将超过70亿美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6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81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22.9%,预计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将分别增加1800元和400元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二产业增速略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6%、13.3%、16.6%和17.3%。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预计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350亿斤。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前三季度,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126.9万吨,同比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增长3%;牛羊肉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8.3%;牛奶产量566.9万吨,增长11.5%。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6%。集体企业增长47%;股份制企来增长3Q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75%;重工业增长33.1%,轻工业增长23.5%。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有所回落。
经济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比上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37%,营业税增长40.6%,企业所得税增长48.6%,个人所得税增长45.5%。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4.96亿元,同比增长67.7%,比上年同期加快2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上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26亿元,同比下降16.7%。
民生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46元,同比增长1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810元,同比增长22.9%,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10月末,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1.9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0%,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员5.8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45%;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至10月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99.15亿元,增长45.1%,其中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增长82.4%,对就业的补助增长35.7%。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10月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65.19万人。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人数248.4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0.3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4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9.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6.4万人,与上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28.96万人、27.39万人、14.35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9.7%、98.7%、100.3%。10月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1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99.6%。10月末,全区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4.33万人、22.37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5.5%、97.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压力仍不能忽视
当前以结构性上涨为特征的居民消费价格受食品价格涨幅趋缓的影响,总体上出现趋稳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风险。
(二)资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2007年以来房屋销售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前三季度全部各类房屋的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408元,平方米,比上月增加2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05%,增速比上月高1.13个百分点。影响价格升高的主要是新建房屋各类期房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565元,平方米。比上月提高55元,同比增长45.7%。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的方面,但也积累了较大的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资产泡沫进一步积累。
(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现阶段我区经济发展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 依赖投资。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增长拉动的特征更为明显。前三季度,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而在工业内部,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1至10月份。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9.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又加快1.1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仍很大。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增速仍达到30.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大。表现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投资拉动的特征。
三、全年经济形势预计及2008年展望
根据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情况,结合历年变化规律并考虑调控政策的可能影响,预计全年全区经济增长不低于19%,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成定局,而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相关投资品、能源产品、消费品等的生产仍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预计工业增加值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
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以来,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以及受市场需求影响和盈利空间加大的驱动,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弹迹象。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均增长较快,加之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地方和企业投资意愿较强等因素,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呈高位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家和自治区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加速,股市的财富效应,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以及近期各级政府出台的针对中低收入阶层和特殊群体的价格补偿措施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加快增长。全年增长18.5%左右。
进出口: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突击出口现象将逐渐减弱,随着下调及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逐步到位,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出口增长将受到一定抑制。但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仍然有利于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比较低,出口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力。进口也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随着中央和自治区针对价格特别是猪肉、粮食价格上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到位,加之进入第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估计第四季度价格涨势会有所减弱,但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成本推动,特别是饲料和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拉动,生猪的生产在短期内又难以恢复,食品价格仍将会继续上涨,均将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走高的主要动因,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达到4.2%左右。
展望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仍将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环境看,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奥运会的举办,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并将迎来改革开放的30年,都会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潜力。多年来快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初级劳动力供应比较充足,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为投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空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也将为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政府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等享受型消费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等消费热点的活跃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比先前预期的要差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由5.2%下调到4.8%,美国经济增速从2.8%下调到1.9%,欧元区从2.5%下调到2.1%,日本从2.0%下调到1.7%;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的预测出7.4%下调到6.7%。但调整后的速度仍是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房地产降温和次级债危机对美国消费需求乃至经济的影响还存在变数,对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位攀升,这些都加大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从我区面临的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为我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和逐步巩同,以及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积聚、产业升级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六大优势产业在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证,也将有效刺激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态势。随着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证券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考虑到2008年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的宏观调控主要还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特别要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注重节能减排工作,高度关注民生。预计2008年全区经济将增长17%左右。
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求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服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发展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各种比例关系,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上来。把握好经济发展大局,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着力协调解决好,防止矛盾和问题加剧。
(二)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工具,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性上涨
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村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着力建立保障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认真把油料和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努力增加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供给, 特别是落实好生猪生产的各项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定价行为,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和对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降低价格持续上涨预期,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价格特别是成本价格的变化及其影响。利用制度和调控等多种手段,稳住资产价格上涨。完善落实好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有关措施。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资产价格长期单边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风险。
(三)从存量和增量的两个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要加快存量结构调整,利用目前能源供应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炼铁、炼钢、炼焦、电解铝产能等的步伐。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适当调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和相关行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控要求的项目,要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实行更加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特别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形势的稳定。
(四)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加快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保障体系,力争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明显改观。要规范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牧民收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加大乡镇改革力度,降低农村牧区行政成本,积极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加强对农牧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同时,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密切关注保护就业困难群体。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低、无法实现市场化再就业的老职工,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要采取通过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返劳动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推行灵活就业方式,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就业形式上,鼓励实行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制度。同时,重点加强对他们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监督,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