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指明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提出“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从中可见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评价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逐步构建形成了基于多元智力理论(Multi Intelligences)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试行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价形式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即知识评价+能力评价。
  一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 Intelligences)。它的基本涵义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1999年,加德纳在《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中指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评价观指出:“智能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所有的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批评结果应考虑个人的差异及其发展水平;评价的初衷应是帮助学生而不是将学生进行分类和分等级。”评价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相应的情境中进行,尊重个体差异,要“因材而评”,“因智而评”。多元智能理论重新界定了评价概念,使教学评价从一元评价变为多元评价,并将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评价观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对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素质具有指导意义。
  二基于MI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的应用实践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一直在进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合理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完善建设评估体系,优质配备网络自主学习设施,在实践中探索培养语言实用能力强、有创新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其中评估方式的改革体现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上历经的三个阶段。
  1起步探索
  2004年之前,我院学生的英语课程成绩是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80%构成的,平时成绩为作业5分,出勤5分,月考10分构成,平时成绩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任何考评,只是在期末考试试卷中有20分听力选项题,以此来评定学生的听力水平,却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任何考核。这种评价模式的后果是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考核,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笔试做题应考能力,却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004年学院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依据,重新调整了评估方案,将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调整为40分,其中平时模拟测试20分,出勤3分,课堂表现3分,作业4分,口语10分。形成性评估中增加了10分的口语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该听说考评模式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存在部分学生平时不操练,只在口语考试前按考核题型突击准备的问题,以及听力考试分值过小且题型单一的问题,因此,评价体系还需继续完善。
  2日趋完善
  2008年7月,黑龙江科技学院启动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历经两年试点的网络自主学习全面铺开,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20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大学英语课程成绩评估采用基于MI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英语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评价(60%) +终结性评价(40%)+素质教育活动加分构成,形成性评价中听说能力评价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口语测试(10%)、出席英语角(5%)和学生网络听说自主学习成绩(10%),听说测评在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到了25%,在终结性评价百分制试卷中听力测评占40%,折合后占总成绩的16%,题型也由原来的单一选择题,增加了复合式听写等题型。多元评价体系中,总体上听说成绩占到了41%,有利于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能力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从被动应考到主动参与其中,体会到网络语言环境的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元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虽然口语考试是在计算机语音系统上完成的,但学生口语成绩的评估依然是由任课教师给出的,评价主体单一,尚需进一步将其完善,建设更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
  3形成体系
  随着黑龙江科技学院课程建设的深入进行,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也在逐步调整、完善和形成。目前我院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评定方案为:学生课程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50分)+终结性评价成绩(50分)+素质教育活动加分,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内外考评相结合的形式,听说部分的考评包括口语表现10分(个人日常口语表现4分+团队口语表演6分)、网络自学10分和英语角5分组成。在听說测评中,终结性评价百分制试卷中听力测评占35%,折合后占总成绩的17.5%,使得评价体系中学生听说能力考评的比例占到了42.5%。测评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口语成绩由原来的期末集中考试改为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获得。其中学生个人日常口语表现成绩是学生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畅谈主题,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给出分数;团队口语表演由学生自由组成口语小组表演后,教师及班级其他小组分别给出每个表演学生的得分,表演小组也给出自评分,最后由教师测算出平均值为学生个人得分。网络自学成绩按学生的不同起始级别、学习进度及网络学习系统给出的听说综合成绩计分。英语角由英语角志愿者根据学生参加英语角的表现给分。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将课程成绩分析反馈给学生。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应用于听说测评中,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强了听说教学的效果,使听说测评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利于实现听说教学的目标,真正体现出评价主体、形式及内容的多元化。   三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应用的效果
  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应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1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
  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使教学活动中的评价针对性较强,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分析诊断出学生完成出色者要保持和提高的听说任务,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提高听说教学质量上具有特殊作用。
  2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
  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不断增加了听说考核的权重,具有引导评价对象—学生朝着听说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口语测评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评价学生必须按考核标准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成绩评价,因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质上,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引导着听说教学朝正确方向发展,使学生形成自觉地按听说目标的教学要求和步骤进行听说活动的意识,有助于实现听说教学目标。
  3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使评价更加公平、合理、客观、科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要求教师给的评语和学生的互评应该是鼓励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几年来,学生的听说水平和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MI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课内外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改进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应考的局面,改进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外自主学习系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该评价体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变更了教师角色,改变了评价主体,并使评价内容立体化,提高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基于MI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听说测评中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Ha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巖,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凌.基于多元智能评价观构建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易兴霞.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5]张红.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3(7).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均获得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间贸易量的增大,使得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所输出的人才数量有限,统计显示,1997年全国仅有高校毕业生90万人,1998年也不过才有106.7万毕业生,这对于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1]。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自“高校扩招”政策实行以
期刊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国际公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法学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国内外出版的国际公法学课程教材或专著中,该学科内容体系庞大。国际公法是国际法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部门,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非常重要。鉴于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和全面掌握其法律制度就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学任务。可是,教师是无法在五、六十个有限的课时内将国际公法的理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年大计,教育为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是实施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教师的素质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求高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高校教师基本素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扩招、学分制、并轨制、后勤社会化、自主择业等一系列变革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侧重于纪律和制度约束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显露出其弊端,管理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为使高校学生工作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则必须把高校学生管理置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柔性管理应运而生。  一柔性
期刊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而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保证。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过程不周密,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合理。虽然学校和学院一直强调和重视实践教学,也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
期刊
一美、中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美国创业教育现状  美国院校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从总体上分析,开展创业教育主要遵循两条轨迹:第一条发展路径是以建设创业学学科为目标,主要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第二条路径是以提升学生创业素养、能力为本位,主要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1]。美国的创业教育有如下特点:雄厚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人文环境的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调了教师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课程即教师”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课程资源概念逐渐被介绍到我国以后,強调教师要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注重对周边环境中与教育对象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理应高度重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勤工俭学在高校逐渐开展。“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可见,勤工俭学的本质是可获得酬金的工作,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实际上身兼双重身份———劳动者和受教育者,他们从中获得的收益也是多样性的。  一高校圖书馆接收大学生勤工俭
期刊
二自我效能感在课堂教学领域应用的理论依据  自我效能感是只针对特定任务领域而言的,并不是一个一般的个性特质。班杜拉认为,不同活动领域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亦不同。不同的领域给人以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国外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都被等同于一个人的自尊、自信水平,但自我效能感与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把
期刊
一所大学真正的精神传承,不仅靠文章,还在于这所学校所有先贤们活灵活现的、甚至可能在学生口中已经得到了一定夸大的事迹。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大学校长跟行政挂上了钧,身上若隐若现出现了一定的官气。但是当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虽然身为中央委员,却始终坚持着学者的姿态。她上下班都跟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在班车上聊天,没有一点官气。  “文革”刚结束时,极左思想还相当严重,谢希德就提出来,要把最好的学生送出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