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在谈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之前,应该先对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作个简单回顾.我认为,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情形大致是这样:它萌芽于20年代,起步于50年代,繁荣于80年代,90年代以来有所深化.前50年的研究成果很少,真正做出成绩的是后50年.rn萌芽时期的研究成果,只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1904)、蔡元培的《美学的进化》(1921)和朱光潜的《无言之美》(1924)等.这些论文只是涉及一些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资料,还不是专题研究.
其他文献
乡愁向来是具象的。诗人马致远心中的乡愁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淡淡剪影,余光中先生心中的乡愁是小小的邮票和窄窄的船票,张锋先生心中的乡愁是弥漫在几味中药里的微微苦涩。而梁实秋先生的乡愁,却是飘散在北平胡同旮旯里芬芳而忧愁的香气。  芙蓉鸡片,爆双脆,水晶虾饺,酸梅汤,光是听着名字就足以令人垂涎欲滴。梁实秋用他那特有的平实笔调,将这些带有老北京风味的小吃,向我们娓娓道来。老舍先生也曾对北平的蔬果赞不绝口,他
期刊
从元代三史编纂历程来看,袁桷是较早关注三史编纂的史家,无论是理论抑或实践,均有首创之功.袁桷的最大愿望是搜集资料,考订资料,曾编纂几部宋史资料集.袁桷对三史编纂作过认
家乡的清明节,很多风俗和外面一样。插柳,清明正值柳条发芽的季节,折几枝插在门上说是可以避邪;扫墓是不用说的了,祭奠先人以祈求他们的保佑;踏青荡秋千,这会儿的孩子都闲不住,不愿待在家中,纷纷跑到外头来呼吸清新的空气。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吃清明圆子。家乡的美食颇多,但我最爱的还是要数清明圆子。光是想着,口水已经快从嘴角流出来了。  一年之中这么多节日,唯独清明节听上去让人感觉凉飕飕的,可小时候我最
期刊
有人说,没有一种人为的声音是不带情绪的,而只有带有足够情绪的声音,才能成为音乐。诚然,音乐是一种情绪的传达,或喜或悲,或沉吟或歇斯底里。  鲁迅说:“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會有文学。”缪塞亦有言:“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文学注定是离不了心情的;或者说,文学是心情的出口,或放纵或克制,或悲从中来或喜形于色。  文学史上,常见音乐遇上文学而造就的传世佳作,诸如《琵琶
期刊
2019年8月,有媒体披露,某省中医院西区医院要求医护人员、职工每人找5个病人住院,如果找不到就扣工资200元.此举显然是为了增加住院病人的数量,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rn俗
期刊
论文以新加坡一所中学三位生物教师为例,报告了一项有关教师如何看待和应用一款计算机建模软件BioLogica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性研究,考察与分析了教师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
综观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A卷,可以发现其蕴含着浓浓的道德味、法治理.试题以新材料、新形式考查教材知识,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在稳定中大胆创新,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赫尔曼·黑塞说:“对‘教养’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可是,作家梁文道却在《教养与奢华》一文中感叹:“‘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  现如今,“教养”真的如此难寻吗?  “高中时结伴郊游,班
期刊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子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中国的乐器很多,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想象一下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巷子又是长长的,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
期刊
电视剧中所呈现出的城市意象,一方面可以扶持影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够塑造城市形象.城市行销主要是为了解决现今城市发展的困境,并为其未来深度发展谋求可能机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