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求和”的启示帅小花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的一节数学课,我试着让学生求出1+2+3+……+99+100的和是多少。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出了答案,我问他们怎么算得那么快,他们争着回答:“我妈妈教过” “我从书上看到过”……我让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给大家讲解,他的计算方法是:依次把100个数的头和尾加起来,即1+100,2+99,3+98……50+51,共50对,每对都是101,总和就是101×50=5 050。看到同学们对这一计算方法十分了解,我想到应该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探究和应用,于是,我接着说:“这种解法是德国数学家高斯10岁的时候发现的。后来,人们把类似的算法称为高斯算法,又称高斯原理。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巧妙地解决许多复杂繁难的问题,下面我出两道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看能不能运用高斯求和的方法求出答案。”
  题1:求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强调这里是求数字之和,如12、13这两个数的数字之和是1+2+1+3=7)
  题2:有一筒卷得很紧的卷筒纸,卷了150层,量得外直径为8厘米,内直径(即空心部分)为2厘米,每层纸厚度为0.2毫米。如果把这筒纸拉开,纸的总长度是多少米?
  很快,就有学生得出答案了。对题1,有学生一开始按高斯的想法从两头配对,100+1,99+2,98+3……91+10,90+11,发现每对数字之和不全相等。于是改从100个数的中间分起,向两端配对:50+49,51+48,52+47……97+2,98+1。这样每对数字之和都是18,可以配49对,还剩下99、100这两个数,99的数字和也是18,100的数字和为1,所以总的数字之和是:18×50+1=901。
  对于题2,把最里层一圈和最外层一圈的纸连接在一起算一对,依次可以连接150÷2=75对。最里层一圈的纸长3.14×2厘米,最外层一圈的纸长3.14×8厘米,内外两层纸连接起来长度为:3.14×2+3.14×8=3.14×10=31.4厘米,那么总的长度为:31.4×75=2355(厘米)=23.55米。
  有了“高斯求和”趣事的铺垫,教师拟定内容相关的课题,再激励学生去尝试钻研,学生们有了榜样,有了方法,自然可把堡垒攻克。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意发挥名人效应,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他们的数学思想,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小高斯”。(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 江西省永丰县瑶田小学)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聆听了石文玲老师执教的“图形世界认识初步”一课,很受启发。她大胆地对教材资源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重新整合,以自主高效的自学模式为先导,利用白板答题、激辩真知、合作探究等环节,带领七年级学生用“第三只眼”即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将具体的生活实物,在做、听、辩、动中抽象成为数学模型与概念。听后让笔者感受到:数学的抽象概念并非妙不可言,原来也妙而可“言”。  片段一 自主高效、互教互评  师:现在
期刊
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重叠问题”一课,准确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触发认知本原,让他们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建构知识。  片段一 在认知中激活经验  师:(指向三角形,用三角形代替人)咱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几个?1、2、3、4、5(把磁珠放在第5个三角形上),从右边数是第几个?1、2、3、4、5、6怎么了?  师:(指向屏幕)看看题目是怎么说的?从左边数第5个,从右边数第5个,那你从右边数是第几个?  
期刊
不止一次研读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实录,每一次我们都禁不住深深感叹,王老师的课充满了诗意、活力和深度。在他的引领下,学生真正体味到古诗的艺术魅力,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浓情在课堂上流溢。  【片段一】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词也写得相当不错。请看其中的两句。(出示)谁来读一读?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环境的日益开放、交流空间的不断拓展,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偶发事件频频发生。面对意外,如果教师引导有方,能使课堂因此而带来“意外的收获”。  笔者撷取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试图从中探寻“意外生成”的处理机智,让“节外生枝”变成“顺理成章”,让“意料之外”变成“情理之中”,让“山穷水尽”变成“柳暗花明”,使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片段一 “以静制动”策略——此
期刊
“用什么吸引学生?没有华丽的开场白、没有引人注目的童话故事、没有意想不到的教学设计,甚至不具备一副磁性的好嗓音……如此简洁的教学,为什么能使学生乐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再次听了特级教师钱金铎“线与角”一课,从中看到了“简洁”中的精妙,感叹之余记录下来与各位共享。  片段一 “生生讨论”总在需要时  一开始上课就呈现两条线,分别记为1号和2号,当学生确认1号是线段,2号是直线后,引导学生感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许雅健)农村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管教,家庭书香氛围不浓。如何解开农村孩子的读书困局,让他们有书读,而且能读上好书,成为每个农村孩子乃至家长的殷切希望。近年来,新建县樵舍镇第二小学创设条件,将图书室里的图书搬到了学生教室里,大大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取得了积极成效。  樵舍第二小学是一所六年制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733人,其中寄养儿童50多名。以前,学生因缺乏亲情关爱
期刊
走进新干县中小学校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操场上,一群群学生在踢毽子、玩跳绳;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学剪纸;走廊上,“老师好”“谢谢”等文明用语不绝于耳。这是该县创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剪纸艺术进央视。近年来,该县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各校创新形式,因地制宜,挖掘“红、绿、古”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明德小学成
期刊
众所周知,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要将此理念落实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基本不等式”(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教学中,我校三位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风格迥异,对激发学生的
期刊
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放在高级层次。  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校学习,他们的进步和优点,老师应该予以赏识和激励,有了赏识和激励,才会使他们的心里充满成功感,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赏识和激励是老师给予学生的甘泉,是老师给予学生的阳光,是老师给予学生的希望。  跳蚤本来可以跳过自身身高300多
期刊
时下,留守学生已经成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块心病。甚至只要一提起这些孩子,家长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在鄱阳县高家岭镇程塘小学,有这样一群“代理家长”,他们既是学生的老师,又甘当学生的“父母”,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鄱阳县高家岭镇程塘小学有320多名学生,留守学生占了90%,其中在校全托生有78人,都是来自周边多个乡镇。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学校认为,留守学生中最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