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父的“早期启蒙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学术思想是现代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而有关明清之际“早期启蒙说”的研究则是热点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论题,其影响已经遍及国际汉学界。在继承、扬弃了梁启超、侯外庐以及钱穆、蒋维乔等人有关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萧楚父先生坚持并深化了明清“早期启蒙说”。他在“启蒙哲学”的概念界定、阶段划分,
其他文献
本文以西方经验为背景,以西方公共政治哲学的论辩为讨论对象,将“公共”生活的不同界面与“公共”理论结构的不同构成作为审视公共理论的前提,从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关注的“公共”问题着手,递进到一般哲学理论论述的“公共”问题,落定在政治哲学聚焦的“公共”主题上面,对关于“公共”的政治哲学展示的理论导向与实践品格进行总览性的宏观分析。
《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无疑有一个创造者反复深入“玩观”的过程。但这显然不够,《周易》向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主观“玩观”如何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呢?怎么保证他们所创造的《周易》能涵盖天地之间所有的重要问题,而无所遗漏呢?笔者推想,
人性问题历来是哲学和宗教的一个主要问题。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以“善恶不二”的人性论,阐释其“生命哲学”的内涵,以实现“人的内心革命”。“内心革命”指的是每一个人通过信奉以《法华经》之佛法对自我的道德改造,而达到与“宇宙生命”同体,或与“终极的存在实体”相融合的状态。池田大作的“生命哲学”向“道德哲学”的转向,
2010年7月19日-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主题为“‘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
期刊
提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问题,表明了中国学术的理论自觉和时代进步。
一、引言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对偏好的一般原则的探讨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参见张家龙)。
《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InUniversamDialecticamAristotelis)全名为《耶稣会立科英布拉大学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注释集》(CommentariiCoUegiiConimbricensisSocietatisJesuinUniversamDialecticamAristotelis),是葡萄牙的科英布拉(Coimbra)以及艾维拉(6vora)这两所大学的教科书。
众所周知,资金、设备、体制等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人才对于科技创新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科技界对资金、设备等硬条件极端重视,却相对忽视人才精神文化因素的创新功能。因此,科技人才的哪些素质对科技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似乎仍有深入思考、重新认识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