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散文)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87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一般种植于山上,山或不高大,也不会险峻,但因为有了一行行的茶树,沿着山势走向或某条等高线,极为规整地横陈于山丘野岭,从山脚一直铺排到山顶,有时就不知不觉地隐匿在云雾中了,有茶山的地方,总是多雾。茶树因山雾而显得神秘,山岚亦因茶树而透着诗意。古人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一片茶叶,就是天地宇宙间阴阳之气的凝聚。而一座茶山,在我看来,就像大地上的书架,品种丰沛,博大精深,一排排一行行地呈现在大地上,既供人采摘,也令人神往、欣赏、乃至反复展读。是的,每次我来到茶山,不仅仅是来品茶的,还是来涨知识学文化的。
  2017年秋季,我应邀到铁观音的原产地福建安溪参加茶博会,同时也是一次文人之间以茶会友的聚会。中国文人之于茶,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一杯茶里出佳句,一杯茶里也有大乾坤。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可拿它作文说事,再从佛教到宗禅,一杯普通的茶,其文化含量你要说它有多玄妙就有多玄妙。尽管我天天都离不开茶,饮茶无数,又在云南生活了几十年,认为最适合我喝的茶还是普洱茶,但对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性茶种铁观音,还是心存敬畏。这就像你面对一家老字号,或者某个历经岁月打磨却依然熠熠闪光的大品牌。茶虽说算不上奢侈品,但茶却是滋润岁月、沁人心脾的那一抹香气,那一道亮色,那一口甘霖。没有茶的日子,将会是多么地平淡寡味啊。因此,作为一个文人,他要读天下的好书,也要品人间的好茶。
  每次出门,我都要带上家里的普洱茶。有些地方的茶,实在不合我这“重口味”。口味这个东西,就是你养大的狗,它总是忠实地跟随着你,甩也甩不掉。不过,如果去到南方一些名茶产地,我也会品一品当地的茶,我绝不会固执到在杭州不喝龙井,到了福建拒绝铁观音。在昆明,我听说过一些有钱有闲的人喜欢“斗茶”,比谁的茶更醇更老,更有出处。那些敢来“斗茶”的主,拿出来的茶动辄号称上万甚至几十万一饼。我没有那份豪情与财力,我自己跟自己“斗茶”,除了品尝不同的口感、香型,我只是想比较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当然,如果要比较云南的茶和外地茶的差异,绝不是我这样一篇小文可以胜任。但世上的一些事,总能从一些细微之处,洞见各美其美、美美不同的精彩来。
  抵达安溪当晚,本地朋友便引大家到一处茶室饮茶。茶室很大,除了有专门的品茗区外,还有两排书架,上面陈列的书品位都不低。因此这间茶室就弥漫了茶香和书香。起身来招呼客人的是一清新婉约的女子,朋友介绍说这是小青,茶室就是她家的。小青有一双黑黑的眼睛,粉红细腻的皮肤,让猜想起是不是铁观音养的。小青亲自添水掌壶为我们泡茶,看她落落大方地为我们洗茶、温杯、冲茶,一套泡茶的程式做得老道纯属。这套程式现在已经普及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印象中它就源自于好喝铁观音的福建人。落座的茶客都是作家文人,既好打听,又个个满腹经纶,谁也不比谁见识少多少。那个写《潜伏》的龙一,是个食不厌精的主,一口茶抿下,似乎先压在舌尖处回味,然后才慢慢吞咽。随后冒出一口兰香之气,“好茶!”茶的确倒是好茶,尤其是头几泡铁观音,那种浓郁的香气非其他茶能比。如果茶杯能说话,它也会为之点赞。因此喝铁观音的人,习惯喝下茶后把茶杯送到鼻子前再嗅一嗅,像个贪杯恋盏的酒徒。喝普洱茶的人绝不会这样做,普洱茶的回味,需要到心肺里面去找。
  作家文人们大多能说会道,一通表扬让茶室主人小青兴奋了,说刚才请大家喝的是刚制作出来的清香型铁观音,我家还有储藏了三十多年的老铁观音。我去拿来请大家尝一尝。
  这倒让我开眼界了。过去我孤陋寡闻,以为铁观音是不能储存的。家里曾经有朋友送的铁观音,几年不喝,储存方式不得当,发了,茶香尽失,就扔掉了。这晚才弄明白,铁观音有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三类,小青所说的老铁,就属陈香型的。一泡冲出来,汤色乌黑,汤水浓俨,入口甘醇绵甜,有淡淡霉香味,似古树普洱般醇厚,但又更显细腻温软,恰如这福建的峻峭山水和云南的高山大河之区别。
  若论茶的品质和内涵之区别,我不是专家,也不是资深茶客。我更关心茶背后的故事。小青说本地茶家(无论是种茶的还是做茶生意)的一个传统是,倘若家中女儿出生,当父母的一定要为女儿储存一批茶,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待女儿长大了,这批茶就是陪嫁物。因此我们今晚喝到的茶,正是人家的陪嫁呢。小青一席话惊得大家啧啧连声,龙一兄大叫缘分。小青还说,她现在也有个女儿了,她也为自己的孩子储存了一批茶。当然,如何储存,那是有讲究的,什么节令该翻晒,什么地方可存茶,自有一套家传秘笈。
  我想起了普洱茶的发源地云南普洱市澜沧县,那里有一座由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山——景迈山,郁郁葱葱、苍莽雄阔。史料上记载,早在 1800多年前,普洱的先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茶、制作茶、饮用茶、经营茶。如今,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仍然生长着近 2.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 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资深茶客们现在追捧的就是这些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古树茶,年头不算高的树茶和台地茶自然是一个比一个价低一等的了。我曾经在景迈山考察过那些据说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它们长得并不高大耸立,不过是一些两三米高的矮树,树主径也粗不过人的大腿。但你可根据它虬枝盘绕的枝丫推想出它浓缩的岁月和经历的风雨。古茶树的枝干上通常还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有的甚至还寄生有兰花等附生物。景迈山的古茶树由于与原始森林混生,因此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浓郁持久的兰花香。原始森林里,植物相互缠绕生长,残酷一点的是“绞杀现象”——寄生植物吸空了寄主的营养,令起成为一具“干尸”;诗意的一点大约就算这古茶树上的野生兰花了。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道风景,弱弱的一枝野生兰花,长在附满苔藓的古茶树树干上,随风摇曳,有空谷幽兰之神韵。景迈山上的古树茶有兰花香味,是不是和兰花寄生有关呢?我不确定。
  我在景迈山上听到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布朗民族的先祖帕哎冷率领人们来到美丽的布朗山,带领部族栽种茶树,将这里的山岭变成了望不到边的大茶园。帕哎冷将遗训写在经书上:“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灾害死光;我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會吃光用完。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茶树。”这个帕哎冷无疑是布朗先民的智者,是景迈山上的古茶林得以千秋万代、茂盛生长的缔造者,他后来被布朗人供奉为茶祖,像神一样地护佑着景迈山上的子民,护佑着景迈山上的古茶林。景迈山因为有了这样的传说而散发出神性的光芒。   给你们留下茶树吧。给你们留下茶叶吧。给你们留下茶的醇香吧。还有比这更好的文化传承吗?无论是在东部华南的沿海地域,还是大西南的深山老林,中华民族的祖先都一样地聪慧,一样在岁月流逝中把最珍贵的遗产馈赠了我们。因为我們同为茶的子民,同在坚守茶的品格,同在谱写茶的历史与文明,不论是普洱茶、铁观音、还是龙井,我们都坚信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因子之一。茶让我们气定神闲,文化认同,茶也
  让我们相互走近,让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相互交融、砥砺。对比一下相关的史料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几乎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发现了茶,也因为茶而相互走近。安溪产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初时安溪的茶还不叫铁观音,为乌龙茶。宋元时期,乌龙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紧俏货。可以这样认为,安溪的茶,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而普洱茶据考据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西南边陲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人们只能靠人背马驮来运送茶叶。因此,那些遍布于大地上、像人的血管一样蜿蜒延伸的道路,就成了一段又一段传递着茶叶的清香、传递着民族的风情、传递着爱情的“茶马古道”。它北走西藏、印度,南行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诸国,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与“海上丝绸之路”遥相呼应,尽管沧桑在演变,朝代在更替,但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一坨普洱茶,就把边疆与中原联系在一起,将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不同民族的文明水乳交融在一起。
  喝不同的茶,比对不同的文化,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认知世界。这才是我所喜欢的“斗茶”。如果说中原内地的铁观音、西湖龙井等浸润的是汉文化的养分的话,边地云南的普洱茶则是民族融合的见证者和润滑剂。普洱茶自它在原始密林中被人们发现并利用以来,就带有边地少数民族的山野气息。在景迈山上,布朗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民族世代栖息,繁衍生存,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与这里绮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相依相伴。人们或许语言不同,习俗有异,信奉的神祇也不一样。但他们同是古茶林的种植者、守护者,古茶林又是他们世世代代的滋养者、陪伴者。当一座茶山成为了人们的家园的时候,当一株古茶树也被人类赋予了神性的时候,当一杯茶里也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密码的时候,人与天地的感应,人与祖先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呼应,就体现在人与茶的生死相依、共进共退的关系上了。
  责任编辑 李泉松
其他文献
1.赶集  手机屏幕上一对兔子转着贼溜溜的眼睛,非  常好看。艳花拿在手中,不忍放进口袋。她对小  老板说:“这东西甭说几百元,几千元都值,再  不用到宝根家去打电话了。”  “艳花儿,最近捞了不少吧?”小老板慢条  斯理地对她说。  艳花笑着说:“你是老板嘛,要不晚上你  来,算一百元。”说完后,扔给小老板五百元,  笑呵呵地走出了店铺大门。  “谁稀罕你!”小老板拾起钱,装在口袋  里,心里暗
期刊
7点37分,动车开出省城。叶玉刚左右座位是两个中年男人。他俩满嘴酒气,还有刺鼻的烟味。他俩很兴奋,从候车开始就在谈论女人,一直谈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叶玉刚夹在中间,两个男子的声音在他两只耳朵里穿插交汇,刺耳之极。被逼无奈,叶玉刚提出与他们其中一人换了位置。听了一阵,叶玉刚听出来他俩是朋友,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与单位女同事或者饭桌上的女人调情,占她们的便宜。他俩分别叫
期刊
记饮食  明前雨前  朋友去山里买茶,明前的翠兰。  开春后下了场雪,朋友感慨新茶真贵。去年一斤的价格,今春只能买六两。我对朋友说,你是有缘人,这一轮春茶,因为下雪的缘故,品质特别,香气沉潜。雪打过的春茶,何其难得。听我这么一说,朋友欢喜了。  返城后朋友送来半斤明前新芽。明前茶好是好,唯滋味淡远,不经泡,往年喝上半月尝新,转而喝雨前茶。今年的明前茶,因了一场桃花雪,泡在杯底,入嘴沉而稳,回甘亦好
期刊
摘要: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船舶、海工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长期以来,致力于船舶海工装备的高效优质焊接制造,开展了窄间隙焊接、多丝气电立焊、水下电弧切割等方法的机理、工艺、装备研究,很多研究达到国内一流甚至世界一流水平,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窄间隙焊;水下切割;搅拌摩擦焊;高效焊接  中图分类号:U6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003(202
期刊
菊花帖  沧江下雪山  遇见西双版纳的竹林  就收起惊涛骇浪  变得舒缓宽广  像一朵菊花  用微苦的一生  摊平狂野的阳光  高黎贡  你身上的一条皱纹  随便弯了弯  我以为就是另外的大山  一直推测  怒气很重的那条江  是你唯一的脉管  曾自比心胸  宽广如山  那是在不同年代  不同地方遇见你之前  如今发现  我漫长的一生  只是你旮旯  尿出的一缕炊烟  无花果的童年  墙角那树无花
期刊
月下酌红潭  掬一壶蓝色月光  和着下酒  远方的你  装了红潭的香味  月光与酒杯  在心里摇荡  柔柔地,软软地  你的身影与酒来一次亲密接触  把唇烧如花朵  辣进心里,穿过草原  在夜里放牧整个春天  怀抱树  爱情是等百年的吗  长地头的核桃树  以百年相思孤独守候  守成白云,守成春夏秋冬  守成脚下不变的信念  小槐树听懂了相约  拼命生长  在齐腰的地方,乳房紧贴温暖  说来是两棵
期刊
刘广雄,作家,现居昆明。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排列在一起,发生支配与被支配或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这种组合叫作动宾结构。  ——百度百科  第一部:去旅馆  1  他拉开壁橱,两只木质衣架像两个光溜溜的肩膀,无所谓一般轻微地晃动着。  两张平行的床,蒙着淡黄色的床罩。正对着床的是悬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电视机右下角有一个小红灯亮着,摁下遥控器,电视机就会亮起,千奇百怪的小人以及哭声、笑声、谈话声将出现
期刊
那间屋子光线不好,爷爷又不爱开灯,我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见他站在月光的斜晖里,缓缓蜕去衣物,最后成了一条蛇,吓得我坐到地上大叫一声。父亲说我在撒谎,不肯进去看,迟疑一阵之后,再推开门,爷爷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只是站在靠窗的位置专注地抽烟,每次都是这样。  爷爷晚年孤独,大家干活,他没活可干,我们家条件殷实,无需劳累一个老掉的人。他常像木头一样,一杵、一坐就是半天,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村里人说,
期刊
一  如果我不是一名快递员,那我也许不会走进五号当铺。当然,也不会把我的灵魂典当了。  五号当铺是这个城市包裹最多的地方,我几乎每天都要来来去去数趟。这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是所有包裹都是一模一样,也就是形状、大小一样,外包装都是黑色的牛皮纸包裹。而地址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有城市的,乡村的,还有偏远山区的。当铺,顾名思义就是典当物品的地方,多少有点价值的物品,不是淘宝网。这些都有些不符常理。其实,
期刊
1  午后的村庄掩映在稻穗的金色光芒里,茂盛的枫杨树,临水垂下一条条绿色的“耳朵”,不知为何,枫杨树被乡邻们称成为“鬼头杨”,一个令人惊惧的名字。然而,你无法想象没有枫杨树的童年,就像一座山村没有了山歌,该是如何寂寞。它们是你记忆中永恒的那一类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棵枯死的树,意味着你的记忆死去了一部分,哪怕是那极小的一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  一整个夏日,它们都在疯狂地生长,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