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能够在美妙的旋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本文围绕如何根据音乐的律动开展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律动;作品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指出:“音乐始于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凡事都应当先自己去尝试,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有所体验和感受。音乐其实也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运用音乐旋律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 感悟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真情实感
音乐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美好情感的结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感悟环节,让学生静静地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例如,在进行《雪花飞舞》的课堂教学时,在聆听优美旋律的过程中,学生普遍都能感受到雪花飞舞的优美景象,并且感到心情愉快。令人惊讶的是,有个别学生能够将其中的一段音乐描述成一群人在漫天飞雪中一起做游戏的场景,其他同学听了后一致拍手叫好,都露出了欣赏的神色。教师此时应当这样引导学生:“雪花其实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是有感觉的,你们在雪地上做游戏,把它们踩疼了,它们就又飘起来了。”这种童话一般的情境创设,就恰到好处地把音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传递给了学生,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就彻底地热烈了起来,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从此以后,教师的音乐课堂就变得更加活跃了,主动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的理解也更加到位了。
二、 律动展现情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律动就是有规律的跳动,它的特点就是节奏感非常强烈。律动可以展现出音乐的多个方面,进一步展现音乐的深度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体会音乐的律动,深入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深层次的强化。一旦学生充分投入到了律动中,相应的音乐情景也就建立了起来,律动教学的目的也就达成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积极地去带动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愉快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中去,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鉴赏《龟兔赛跑》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乌龟,一个扮演小白兔,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尽情演绎,如此有趣的课堂安排必然会收到学生热烈的回应,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妙趣横生,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一些困难也会因此得到解决,课堂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 注重情感体验,渗透多元音乐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做好音乐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音乐分为许多类型,每一种类型的音乐其实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音乐对人的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多让学生听一听蕴含家国情怀的歌曲,像《歌唱祖国》《万里长城永不倒》《我的中国心》等,都是极为理想的素材。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上播放一些表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案、视频等影像资料,从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上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增强。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创作,对歌曲中的歌词进行改编,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爱国情感。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体验是有着良好的反映的,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情感,同时也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可以说是达到了双向吸收、双管齐下的良好效果。
四、 遵循个性差异,挖掘学生音乐潜能
我们应当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大家都具备优秀的音乐素养的。因此,教师需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保证教学整体性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开发出不同的音乐潜能。少数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不擅长演唱歌曲,便会产生自卑心理,在课堂上并不活跃,教师此时就应当给予他们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地融入课堂氛围中去。教师可以考虑多开展一些情景剧表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让他们接受背景音乐的熏陶,接受艺术气息的感染,从而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在学习《花蛤蟆》时,由于这首作品诙谐幽默,节奏鲜明,因此广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趁此对学生进行启迪:“夏天的荷花池是如此的美,好多好多的蛤蟆在池子里鸣叫,哪位同学可以模仿出荷塘欢歌的场景呢?”一部分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用稚嫩的嗓音模仿青蛙的叫声,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所能去诠释那种场景,尽管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很投入,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总之,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地方,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地方,老师要让他们感悟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其中包含的各种丰富情感。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歌之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学会放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林美红.“听”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用[J].大众文艺,2010(22).
[2]秦丽.音乐欣赏教学的“五重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
[3]史玉清.试论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2015(05).
作者简介:马珩,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小湖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律动;作品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指出:“音乐始于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凡事都应当先自己去尝试,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有所体验和感受。音乐其实也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运用音乐旋律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 感悟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真情实感
音乐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美好情感的结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感悟环节,让学生静静地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例如,在进行《雪花飞舞》的课堂教学时,在聆听优美旋律的过程中,学生普遍都能感受到雪花飞舞的优美景象,并且感到心情愉快。令人惊讶的是,有个别学生能够将其中的一段音乐描述成一群人在漫天飞雪中一起做游戏的场景,其他同学听了后一致拍手叫好,都露出了欣赏的神色。教师此时应当这样引导学生:“雪花其实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是有感觉的,你们在雪地上做游戏,把它们踩疼了,它们就又飘起来了。”这种童话一般的情境创设,就恰到好处地把音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传递给了学生,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就彻底地热烈了起来,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从此以后,教师的音乐课堂就变得更加活跃了,主动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的理解也更加到位了。
二、 律动展现情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律动就是有规律的跳动,它的特点就是节奏感非常强烈。律动可以展现出音乐的多个方面,进一步展现音乐的深度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体会音乐的律动,深入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深层次的强化。一旦学生充分投入到了律动中,相应的音乐情景也就建立了起来,律动教学的目的也就达成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积极地去带动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愉快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中去,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鉴赏《龟兔赛跑》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乌龟,一个扮演小白兔,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尽情演绎,如此有趣的课堂安排必然会收到学生热烈的回应,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妙趣横生,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一些困难也会因此得到解决,课堂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 注重情感体验,渗透多元音乐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做好音乐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音乐分为许多类型,每一种类型的音乐其实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音乐对人的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多让学生听一听蕴含家国情怀的歌曲,像《歌唱祖国》《万里长城永不倒》《我的中国心》等,都是极为理想的素材。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上播放一些表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案、视频等影像资料,从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上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增强。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创作,对歌曲中的歌词进行改编,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爱国情感。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体验是有着良好的反映的,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情感,同时也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可以说是达到了双向吸收、双管齐下的良好效果。
四、 遵循个性差异,挖掘学生音乐潜能
我们应当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大家都具备优秀的音乐素养的。因此,教师需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保证教学整体性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开发出不同的音乐潜能。少数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不擅长演唱歌曲,便会产生自卑心理,在课堂上并不活跃,教师此时就应当给予他们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地融入课堂氛围中去。教师可以考虑多开展一些情景剧表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让他们接受背景音乐的熏陶,接受艺术气息的感染,从而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在学习《花蛤蟆》时,由于这首作品诙谐幽默,节奏鲜明,因此广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趁此对学生进行启迪:“夏天的荷花池是如此的美,好多好多的蛤蟆在池子里鸣叫,哪位同学可以模仿出荷塘欢歌的场景呢?”一部分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用稚嫩的嗓音模仿青蛙的叫声,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所能去诠释那种场景,尽管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很投入,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总之,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地方,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地方,老师要让他们感悟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其中包含的各种丰富情感。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歌之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学会放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林美红.“听”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用[J].大众文艺,2010(22).
[2]秦丽.音乐欣赏教学的“五重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
[3]史玉清.试论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2015(05).
作者简介:马珩,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小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