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为扎实,而解决问题、创造性、实践与应用等构成未来公民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却十分薄弱的现状,开展小学数学教改综合实验。主要通过应用题教学、活动课教学和开放题教学三条途径来实现,实验中强调了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 、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教给“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注重收集“问题”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问题解决 三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6-02
针对目前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为扎实,而解决问题、创造性、实践与应用等构成未来公民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却十分薄弱的现状,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了“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教改综合实验。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应用题教学、活动课教学和开放题教学三条途径来实现,
一、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
情绪性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例如,“圆的认识”是学生首次接触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知识获得的方式还是知识应用的环境都独具特色,因此它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学时,我设计了题为“动物杂技表演”的生活情境,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隐藏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
显然,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自我需求,一种探索兴趣。他们提及的问题大多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恰到好处的切入了主题。其中生甲的发现(只要车轮做成圆的就不会颠簸)与生乙的问题(小兔骑的独轮车也是圆的为何上下颠簸)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正好与“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及“圆心”的特征等知识点探讨有关。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渴求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有的放矢地进行操作实践,去体验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探索实践 验证规律 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二、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
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指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的空间。让其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消除“等结论”的惰性习惯,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束缚,自主地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创新学习。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设问1、你已经会计算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2、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你能利用类似的方法把三角形(圆形)转化成已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计算吗?此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拼成了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下图),都得到了三角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再通过观察 、操作、计算、概括、抽象出公式,充分展示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公式推导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注重收集“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让学生“全部都懂”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美国,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解决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不同的教学理念造成了学生不同的问题意识。正因如此,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力求作到:
1、创设心理安全环境(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保证。
2、创设引趣激思情境,让学生会问。
3、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收集问题。提倡向权威挑战、标新立异、寻根究底、大胆猜想、想象、估计、探索,让学生善问。
4、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纳学生意见或作必要的解释,对于有价值的问题适时给予鼓励。
事实上,只要做有心人,“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服务于教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营造强烈的问题解决的氛围,才可以驱动学生想问、爱问;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才可以促使學生发现问题;教给方法策略,才可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在小学生中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实施“问题解决”学习法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进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这项研究工作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维花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启示》 《课程 教材 教法》2001、11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简介》《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34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孔企平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 《小学青年教师》 2001、5
【关键词】问题解决 三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6-02
针对目前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为扎实,而解决问题、创造性、实践与应用等构成未来公民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却十分薄弱的现状,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了“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教改综合实验。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应用题教学、活动课教学和开放题教学三条途径来实现,
一、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
情绪性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例如,“圆的认识”是学生首次接触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知识获得的方式还是知识应用的环境都独具特色,因此它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学时,我设计了题为“动物杂技表演”的生活情境,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隐藏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
显然,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自我需求,一种探索兴趣。他们提及的问题大多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恰到好处的切入了主题。其中生甲的发现(只要车轮做成圆的就不会颠簸)与生乙的问题(小兔骑的独轮车也是圆的为何上下颠簸)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正好与“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及“圆心”的特征等知识点探讨有关。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渴求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有的放矢地进行操作实践,去体验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探索实践 验证规律 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二、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
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指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的空间。让其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消除“等结论”的惰性习惯,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束缚,自主地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创新学习。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设问1、你已经会计算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2、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你能利用类似的方法把三角形(圆形)转化成已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计算吗?此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拼成了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下图),都得到了三角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再通过观察 、操作、计算、概括、抽象出公式,充分展示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公式推导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注重收集“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让学生“全部都懂”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美国,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解决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不同的教学理念造成了学生不同的问题意识。正因如此,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力求作到:
1、创设心理安全环境(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保证。
2、创设引趣激思情境,让学生会问。
3、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收集问题。提倡向权威挑战、标新立异、寻根究底、大胆猜想、想象、估计、探索,让学生善问。
4、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纳学生意见或作必要的解释,对于有价值的问题适时给予鼓励。
事实上,只要做有心人,“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服务于教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营造强烈的问题解决的氛围,才可以驱动学生想问、爱问;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才可以促使學生发现问题;教给方法策略,才可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在小学生中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实施“问题解决”学习法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进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这项研究工作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维花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启示》 《课程 教材 教法》2001、11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简介》《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34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孔企平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 《小学青年教师》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