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然而,这画龙点睛之笔却常常让教师们为难。惯用的集中性评价总是教师说得多、幼儿听得多,幼儿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更多时候,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评价应有的价值。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如何让评价在促进幼儿素质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一、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
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克服以前那种对幼儿作品“对”与“错”,“像”与“不像”的简单化评价,而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
例如,在一次园内美术观摩活动《可爱的小鸡》中,阳阳小朋友画了三只形态各异的小鸡,并添画了小草、小花,画面既生动又漂亮。年轻的李老师看见了,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向他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集体评价时,李老师发现阳阳原本生动漂亮的小鸡图画上,已经画满了黑黑的、杂乱无章的线条。李老师生气了,把阳阳的画纸,贴到黑板上说:“小朋友看看,阳阳的画美吗?这样乱七八糟的画是最难看的,小朋友不要向他学习。”阳阳被说得难过地低下了头,眼里闪动着泪光。课后,我走到阳阳身边问:“阳阳,你的小鸡画得很漂亮,为什么又在上面画了黑黑的线呢?多可惜呀?”阳阳委屈地说“不是黑黑的线,是小鸡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小鸡赶紧跑回了家……”多生动的故事、多可爱的想象呀!原来,我们错怪了孩子。于是,我对阳阳说,“如果你把画中的故事讲给老师听、讲给小朋友听,老师和小朋友就不会误会你了。”事后,我又与李老师作了沟通,李老师了解后向阳阳道了歉。自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评价时,不再是老师简单评说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而是细心倾听和发现小朋友的想法,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从而保护孩子创作的热情,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树立自信心。
二、让幼儿参与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积极、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而且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教师讲、幼儿听的评价模式,尝试让幼儿参与评价,给每个幼儿观察、品评、表达的机会。
在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中,我们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树。幼儿创作陆续完成时,老师请每个孩子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鼓励他们向其他已完成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画的什么、怎样画的,同时仔细观察别人的画与自己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气氛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倾听者,不时用点头、微笑、鼓掌等方式表示对发言者的肯定和赞扬。等到大多数幼儿的画都展示出来时,每个孩子领取三颗五角星,给他们认为最美的作品贴星星。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小朋友参与评价的热情,他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大方地送出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这棵树的颜色真漂亮。”“这棵树就像一把彩色的大伞。”“这幅画上有树妈妈,还有树宝宝。”……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并用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喜好。这次让幼儿成为评价主体的尝试,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自然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自信心的提高。
三、灵活安排评价时间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表现较为突出,幼儿不仅在创作内容、创作方式上各有所爱,而且在完成速度方面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时,不仅在评价主体方面不能搞“独裁”,而且在评价时间方面也要合理、灵活安排。不能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搞“独角戏”、“一刀切”的评价,而忽视幼儿个体继续创作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每次活动的特点、幼儿操作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评价时间。如果幼儿完成时间相对集中,就需要组织幼儿集中评价;如果幼儿完成速度不一样,就需要边组织先完成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边等等速度慢的幼儿;如果整体完成都比较慢,就需要先给予幼儿充分创作的时间,然后把评价活动安排在自由活动时间,或安排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比如午睡起床、梳头、喝水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美术评价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状态下观察作品栏里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谈谈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谁的画有进步?等等,老师适时以插话的方式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安排评价活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参与评价显得格外投入和积极。
此外,在评价方式上,也需做到不拘一格,可以采用語言评价法、游戏角色评价法,或者用符号评价法,比如打五角星、画大拇指、贴皇冠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怎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
一、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
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克服以前那种对幼儿作品“对”与“错”,“像”与“不像”的简单化评价,而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
例如,在一次园内美术观摩活动《可爱的小鸡》中,阳阳小朋友画了三只形态各异的小鸡,并添画了小草、小花,画面既生动又漂亮。年轻的李老师看见了,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向他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集体评价时,李老师发现阳阳原本生动漂亮的小鸡图画上,已经画满了黑黑的、杂乱无章的线条。李老师生气了,把阳阳的画纸,贴到黑板上说:“小朋友看看,阳阳的画美吗?这样乱七八糟的画是最难看的,小朋友不要向他学习。”阳阳被说得难过地低下了头,眼里闪动着泪光。课后,我走到阳阳身边问:“阳阳,你的小鸡画得很漂亮,为什么又在上面画了黑黑的线呢?多可惜呀?”阳阳委屈地说“不是黑黑的线,是小鸡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小鸡赶紧跑回了家……”多生动的故事、多可爱的想象呀!原来,我们错怪了孩子。于是,我对阳阳说,“如果你把画中的故事讲给老师听、讲给小朋友听,老师和小朋友就不会误会你了。”事后,我又与李老师作了沟通,李老师了解后向阳阳道了歉。自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评价时,不再是老师简单评说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而是细心倾听和发现小朋友的想法,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从而保护孩子创作的热情,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树立自信心。
二、让幼儿参与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积极、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而且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教师讲、幼儿听的评价模式,尝试让幼儿参与评价,给每个幼儿观察、品评、表达的机会。
在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中,我们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树。幼儿创作陆续完成时,老师请每个孩子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鼓励他们向其他已完成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画的什么、怎样画的,同时仔细观察别人的画与自己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气氛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倾听者,不时用点头、微笑、鼓掌等方式表示对发言者的肯定和赞扬。等到大多数幼儿的画都展示出来时,每个孩子领取三颗五角星,给他们认为最美的作品贴星星。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小朋友参与评价的热情,他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大方地送出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这棵树的颜色真漂亮。”“这棵树就像一把彩色的大伞。”“这幅画上有树妈妈,还有树宝宝。”……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并用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喜好。这次让幼儿成为评价主体的尝试,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自然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自信心的提高。
三、灵活安排评价时间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表现较为突出,幼儿不仅在创作内容、创作方式上各有所爱,而且在完成速度方面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时,不仅在评价主体方面不能搞“独裁”,而且在评价时间方面也要合理、灵活安排。不能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搞“独角戏”、“一刀切”的评价,而忽视幼儿个体继续创作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每次活动的特点、幼儿操作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评价时间。如果幼儿完成时间相对集中,就需要组织幼儿集中评价;如果幼儿完成速度不一样,就需要边组织先完成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边等等速度慢的幼儿;如果整体完成都比较慢,就需要先给予幼儿充分创作的时间,然后把评价活动安排在自由活动时间,或安排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比如午睡起床、梳头、喝水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美术评价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状态下观察作品栏里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谈谈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谁的画有进步?等等,老师适时以插话的方式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安排评价活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参与评价显得格外投入和积极。
此外,在评价方式上,也需做到不拘一格,可以采用語言评价法、游戏角色评价法,或者用符号评价法,比如打五角星、画大拇指、贴皇冠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怎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