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独、灌、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炉给幼儿社会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生活质量。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独、灌、利”。《指南》指明了社会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方向,对杜绝我国幼儿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独、灌、利”现象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幼儿社会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04-0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重要精神和内容,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颁布意味着中国学前教育顺应了世界的潮流,并与世界接轨。《指南》旨在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南》指明了社会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方向,对杜绝我国幼儿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独、灌、利”现象有积极意义。
  一、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独”
  有形的“独”: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第一批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出: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在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在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相当多的夫妻愿意只生育一个孩子。即使已经实行了单独二胎政策,许多夫妻也放弃了要二胎的打算,原因不外乎是生二胎的各种成本很高,或者是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但从长远来说,对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发展,独生子女政策也在经受着各种挑战。对于这种“独”,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这种客观的现象在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家庭中缺少兄弟姐妹,给孩子也带来了不利。如张德民根据调研发现了独生子女的自身独有的特点:性格比较独立,自我意识很强;心理脆弱;性格孤僻叛逆。这种有形的“独”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有形的“独”造成的无形的“独”就值得关注了。
  无形的“独”:心理上的“独”。马克思认为,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人无论如何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但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教育上的“因噎废食”,因害怕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而吃亏,而选择让孩子被迫呆在家里,造成孩子没有玩伴而感到孤独,这是人际关系的“独”。也有幼儿存在性格上的“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因此“小霸王”、“小公主”增多。如笔者亲眼目睹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照顾她的奶奶大吼着说:“我要杀了你”的极端幼儿,这看似是一句“气话”、“玩笑话”,但其中也有诸多“内涵”,如反映了孩子的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这种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发泄自己情绪的做法是相当有危害的。而类似的案例也不是少数。一个身上充满各种“独”的特征的人必定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具备良好社会性的人,必定是一个具备诸多亲社会行为的人,而不是身上充满反社会行为印记的人。
  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幼儿只有通过与社会、环境、他人的接触,才能逐步认识、掌握一些社会行为规范,慢慢发展出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随着独生子女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的各种“独”特的行为及心理特征,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作为社会化的基础性阶段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各种“独”,切忌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心理的良性发展,而应善于培养幼儿的优良社会品质,让幼儿在健康、和睦中感受良好的人际互动,感受愉快、良性社会化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二、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灌”
  传统教育理念将儿童的大脑视为一个“容器”,将成人视为权威,成人似乎知道一切,想要把一切东西都“灌”给幼儿。幼儿社会教育受此影响,也出现了“填鸭式的教育”。在幼儿社会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偏差。
  首先,是对幼儿社会教育注重说教缺少实践,甚至显得刻板。成人往往道理讲一大堆,拼命让幼儿记住社会规范、社会礼仪不能有任何偏差,其实有时幼儿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单一的说教很难让幼儿掌握某种良好的行为,往往需要幼儿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重复多次,亲身去体验才能掌握。在目前复杂性视野的社会背景下,很难用非此即彼来形容一件事,但幼儿社会教育存在这样的刻板现象,如幼儿听老师话就是“好孩子”,否则是“坏孩子”,殊不知,幼儿与老师发生争执正是幼儿有主见、有见解的表现,这也正是一个人良好社会化的前提,否则岂不是成了“墙头草”。幼儿阅读中有时也存在刻板的“对”、“错”、“好”、“坏”之分,如成人告诉幼儿灰姑娘的妈妈是坏人,殊不知,灰姑娘的妈妈也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妈妈,只不过她还不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别人的孩子。
  其次,幼儿社会教育存在不一致性。教育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但成人往往言语不一,只是强烈地要求幼儿做到,对自己要求却比较松,最后造成事倍功半。社会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教育,是指导幼儿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为什么在幼儿园是彬彬有礼、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回到家里却成为啥事都不做的“娇小姐”、“小少爷”呢?为什么父母千万遍的“教育”,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呢?原因即在于幼儿社会教育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家长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只是在逼迫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强迫“灌”给孩子一些所谓“好孩子”的标准,而自己本身却没有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其实,幼儿本身就是一部最鲜活的教材,幼儿自身的生活是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只有服务于幼儿,为其创造更好生活的社会教育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教育。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指南》倡导: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幼儿社会教育必须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不能盲目硬灌,以免造成对幼儿时间的巨大“浪费”,而应加强对幼儿生活的关注。
  三、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利”
  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导致对孩子的社会教育“利”字当头,殊不知“利”字旁边一把立刀。有幼儿家长为了孩子在园多受老师关注,引导幼儿在生日当天给老师送礼物,或者趁着节日给教师送卡的也大有人在。这无形当中给孩子诸多不利影响,会暗示孩子以后在社会中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走各种不当捷径。学前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不少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也有点仗“优”择生源的现象,甚至对幼儿的父母职业都有要求,父母职业越好,就越有可能被接收。这就会造成父母是农民或者从事所谓较低层次职业的幼儿被排斥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在这种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幼儿社会教育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了。家长将自己功利化人格投射到孩子身上,为了孩子未来高人一等,从早期教育开始就让孩子掌握更多显性知识,而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人际互动等却相当忽略。《指南》指出: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学前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诸多功利化的现象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幼儿生存的世界日益复杂化、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教育理应承担起培育未来社会公民的重任。社会大环境是幼儿最大的隐性老师。只有大环境是和谐的,幼儿才能发展出健康的社会性行为。和谐的大环境、幼儿和谐社会性的发展,这应该也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德民.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J].新课程(下),2013,(6).
  [2]王晓芬.流动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现状——基于江苏省N市6所示范园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3,(7).
  [3]马晓红.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研究”(SKL-2014-1826)。
  作者简介:刘小红(1985-),女,河南开封人,周口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辩论课在高校思政课堂的开展:辩前教师引导,全员辩论,教师及时总结时事点评;辩论后教师明确价值导向,深化辩题,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创新了思政的课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地位,巩固了教学内容,渗透了道德教育,也影响促成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辩论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思政课;辩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闲来翻看《外国教育研究》,看到刊载其间的两篇关于美国教育的文章:《从奥巴马政府修订NCLB法看美国教育均衡发展》①以及《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②,感触良深。  记得第一次了解到有关NCLB法案的消息是在《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一书中,在此书中作者提及NCLB法案将音乐列入到美国中小学核心课程体系以及由此给美国音乐教育界带来的影响。然而除此之外,笔者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博全文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着小学教师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就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策略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引导;方法;材料;思考;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10-03  常常看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抓耳挠腮,却挤不出一点“墨水”来。学生以学为主,在一定的圈子里
“这是这段时间比较满意的一篇小说,作者是服装设计师,在微博上找到我,我看过小说之后和她聊了,她写了很多,但没有发表过。作者很有潜力,现代意识很强,又有很好的当下生活积累,我们缺少这样的作者。我很庆幸能遇到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作者。我个人愿意为这样的作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相信她会有很好的写作前景。建议发新人新作,并且申请我自己为她写点评,值得写,呵呵。”这是我给予张书林这篇小说的送审语。能在自然来稿
摘要:语文课堂练习,既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个性化表达。因此,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生成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可以说,语文课堂练习是课堂上的画龙点睛之笔。要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练习首先要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还要立足于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来练习,练习设计的量不宜太多,难度亦要适中,而且练习的设计还要避免单一枯燥,要注
摘要: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现象。其形成原因除了时代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式体验教学模式在方法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质上,可引导学生探寻古代诗歌所具有的人文美和艺术美。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使教育最大程度的发挥游戏的功效,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其关键是怎样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愉悦的游戏环境,并有效的利用环境,让教师与游戏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是幼儿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教师;幼儿;游戏环;参与者;引导者;指导者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46-02  很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一脉相承——立足生活,回归生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最好检验。开展活动化教学是也《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需要,因此活动设计应以孩子的生活为圆心,各种活动为半径,使品德教学更丰满,更具实效。  关键词:儿童生活;活动;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82
摘要: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抽象、片面的地带,会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等等,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设好学校文化。  关健词:文化;学校;灵魂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17-02  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缺失会带来精神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根底的“怪物”。而解决这个
摘要:如今的教学课堂完全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性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由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在生本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原来单向教师输出的课堂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探究性课堂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对于探究点的选择也就成为了教师备课的重心。于是,本文就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从而得出结论:教学探究点应该选择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