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成长:增值评价视域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对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首要要素资源。全面发挥中学各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打造一支内涵素质高、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建设的核心要务。
  一、 成长性缺失导致教师队伍建设危机
  回溯近些年来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学校通过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规划、“一人一案”教师专业管理制度、“课题进课堂”项目等各项举措,让教师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学校自主培养出特级教师1人,无锡市中小学教育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7人,江阴市名教师2人,以及各类别新秀、能手合计100多人,师资队伍从数量上已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然而教师队伍建设在着眼于专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过于追求标准化、规范化、专门化的速率,忽视了教师的成长能动性,教师队伍建设便由于“温度”缺失而带来了“深度”停滞。主要呈现如下现象:
  1.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欠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和呆板,缺乏积极的课改意识,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2.教师队伍建设平衡性有待提高。个体发展的层次性、主动性、积极性差异明显,尚未完全形成有个性、有风格、有创新思想的教师群体;优质教师数量少且学科分布不够均匀。
  3.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领域中在市内外有影响的拔尖人才较少,正高级教师数量不足,从而导致名师专业引领的高度偏低。
  學校领导团队组织教师发展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访谈等深入研究和分析上述现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总结相关要点如下: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学校不同学科教研组的领军人才和名师数量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到各学科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虽然学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缓解了部分矛盾,但是目前体系化的领军人才、名师团队的培养机制缺乏,以及保障措施不到位的现状不容忽视。
  二是教师队伍评价体系单一化,降低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感。教学质量固然是学校的生命线,但更需要强化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位。教师只有自身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强化对教师工具价值的管理和考核,弱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与主体性的尊重,则必然导致教师队伍发展内驱力的缺失。
  三是教师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带来专业发展的迟滞和懈怠。职称和绩效导向的激励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主动发展,但是这也可能使教师忽视了对教育本身价值和乐趣的关注与追求。没有教育信念指引的专业发展是不成体系的,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这便为大部分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失去前进的动力埋下了隐患。
  综上,从根源上看,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教师队伍成长性缺失的不良连锁反应。
  二、 增值评价厘清教师队伍建设逻辑
  增值的基本含义是价值增长,增值评价即对价值的增长量进行评判。增值评价的方法考虑了被评价者原有的基础和进步的幅度,使对不同背景的对象进行相对公平的评价成为可能。[1]增值评价机制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评价模式,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和评价范式的缺乏,目前还没有在学校大范围地普及,但是它所倡导的关注个体可成长性的价值本质却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增值评价不以结果导向型的固定型思维看待问题,它的成长型思维根源是个体自我激励、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动力。增值评价可以避免教师在片面的横向比较中,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败而丧失竞争活力和前进动力。因此增值评价视域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务是教师的成长,是帮助教师实现认知、技能和动力全方位的提升。
  新时代的育人目标需要学生成为具有强大综合素养的问题解决者、终身学习者、未来创造者,这便需要教师实现“教学向教育、模仿向研究、专才向通才”的转变。[2]在此目标上的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回归可成长性,学校更要通过建立动态的、平衡的长效培养机制来保障教师队伍的可成长性。这种成长性具体是指每位教师要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具备积极的处世心态和责无旁贷的教育使命感,拥有持续成长和高效工作的能力。学校需要通过搭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高专业培训的质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自觉,进而促使教师队伍的发展具备成长性。教师队伍的成长性最终要从学校指引下的外力引导内化为自觉自发的专业成长需求,转变成职业尊严、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实现的认同和提升。
  在成长性思维的引导下,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调整培养策略,着眼于教师的终身发展,围绕教师学科素养、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提出“成长型”教师的培养公式:成长=规划+实践+阅读+反思。首先,“成长”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教师的主动成长示范引领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反馈促进教师成长,通过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实现教学相长。其次,“规划”是基于课题与项目统领的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具有实效性、可触摸的规划明确教师成长的方向与方法。再次,“实践”是教师围绕课堂开展的教学及科研活动,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分析经典案例、撰写教学论文、申报专项课题等举措,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阅读”是教师提升终身学习、深度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知识的敏锐感和加工能力,是教师解决问题的指南和成长的阶梯。最后,“反思”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的流程和教科研的方法,更是对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活与事件的思考,是用心去思考、领悟、体验那些让自己感动、激动、震动的教学细节和育人过程。
  三、“成长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成长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达成是以“争创‘四有’好教师团队”为建设目标,以教科研项目的落实为抓手。一堂好课可以成就一位教师,一个好的课题或项目能带出一批具有高度协作能力的名师团队。教师队伍在同心协力完成教科研项目过程中,更易于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学校营造出教育家办学、科学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把阅读、思考、研究和创新当作习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队伍成长性缺失的难题。学校还构建了“成长进阶”教师队伍培养范式,围绕“课题进课堂”的指导方针和“成长型教师”培养目标,以教科研项目建设为依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培养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挖掘和激活“成长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动能。   1.创建服务全体教师的示范基地校。
  每位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因此教师队伍的发展不是优中选优的过程,学校不能只发展骨干教师,而是要使所有教师夯实基础和提升高度。为达成全体教师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学校有计划地推进无锡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完善规划引领、部门统整、制度保障等相关管理措施,学校有机整合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培育项目、共享项目、师范生实习基地、新教师跟岗基地、学科培训基地、联盟学校等,让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有适合自己需求的学习研训和辐射影响的平台,进而构建“人人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
  2.建设面向骨干教师的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教师主持的吸收了本地区同学科领域优秀教师的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它的跨校際性是对学校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的补充和延伸,是骨干教师向名师进阶的有效途径。学校从校本、江阴、无锡三个层级上打造名师工作室群,并构建统一规划的管理范式,有效推动工作室的运转,帮助工作室向更高层级发展。学校工作室管理指南中明确要求,通过设计双向专业成长规划清单,明确教师发展的方向;通过优化专业素养发展的路径,建设教师共同成长平台;通过推广专业发展成果,增强教师的成长动力。这种目标明确的名教师成长路径,唤醒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集群化的工作室团队架构形成的竞争氛围激活了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点。
  3.打造针对卓越教师的专业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是实现校际深层次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名师向卓越教师发展的台阶,更是名师辐射影响力的支点。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的课程基地是以创设学习情境为依托,以革新课程内容为要点,以增强实践性学习为主线,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宗旨,全面服务学生自主成长的育人文化场。这种高层级的目标必然需要学科领军人物勇挑重担,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程,名师们需要引领全校教师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盘活基地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设计出符合学生与教师需要的实践活动和课程内容。这种以创新为底色的文化场将潜移默化地为全校教师树立 “课程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专业发展意识,使之自觉地挖掘教育理论深度和积淀教学实践的厚度。
  4.重塑以项目化管理为依托的学科教研组。
  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科研型教研组建设分为三个层级:在初级层面上,要求教师申报或者参与学科课题;在中级层面上,要求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在高级层面上,要求教研组以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教研组以项目化管理策略打造教科研一体化的建设方案,统领教科组建设的三个层级,在具体操作层面,建设分工明确的理论研究和课题推进组、教学质量和学科常规督导组、教学专业和学生活动发展组、对外活动联络组,理顺事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抓实落细教学常规工作,严守学业质量这条生命线,进一步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研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作者单位:1.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2.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江阴市课题“中青年教师职业唤醒的促进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慧,饶从满.美国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6).
  [2]任国平,钱离欣.面向2035的教师队伍建设[J].人民教育,2019(6).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抓住细节”,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引出“细节”概念,并通过对课本中细节描写的经典片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感知细节描写的作用;然后,播放视频,强化学生对细节选择原则的理解;最后,针对学生片段写作中暴露出的细节描写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边学边升格。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阅读一则精彩的小说片段
期刊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班主任工作是特殊而又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班主任,我收获了太多感动。面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誉,我明白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其实,只要一名老师做到温而有度、温而适度,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也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  严格,教他们学会做人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严”是一种爱,是班集体建设不可估量的能源。在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感化、启发他们,增强他
期刊
有位教师朋友准备到外地上一节公开课,上课前,他请导师进行了针对性的磨课。所不同的是,导师没有给他磨“教”,而是磨“学”。正是这个磨“学”,让我很有感触。  朋友試上完,导师问了学生五个问题:有什么学习感受?学到了什么内容?是不是喜欢该作家的作品?哪些知识会了,老师还在教?哪些知识不会,但老师没教?就这几个问题,把我朋友问得冷汗直冒。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朋友的课上得不好?抑或是课堂上出现了什么状况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各项目标要求,促进教育评价逐步成为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发挥现有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育人手段,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总结并形成了“积跬步·行千里”学生成长综合评价改革方案。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我们设计了配套的“平时积分激励方案”,采用初中生喜欢的类似“电子游戏”闯关进阶的方式进行奖励。  一、赋分标准  “积跬步·行千里”学生成长综合评价分5个方面进行。其中有综合性
期刊
主持人语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了“2020年度江苏省初中學校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活动组委会共收到全省各地200余所初中学校的参评材料,最终45所学校的教育评价改革案例入选“初中教育评价改革最佳案例”,48所学校的
期刊
江苏省宜兴市吴永君名师工作室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吴永君领衔。工作室现有成员12名,皆为乡村优秀青年教师。  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语文“学科素养”的涵育路径,通过案例效应引导教师与学生深入文本,找寻语文学习的规律,探究、建构语文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形成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備品格。同时,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由读到写,拓展延伸案例的写作功能,以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融合。  工作室以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
期刊
章起始课对一章的教学具有引领、导览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本章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基于对云平台的使用与研究,笔者积极探索利用云平台进行整节课的数据分析,形成了章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课堂前测,了解学情  前
期刊
摘要  动态学情在课堂教学中较难把握,但对教学成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动态学情,明确其在课堂教学中可能的呈现形式,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发掘动态学情的价值,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成功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动态学情 生成教学  一、什么是动态学情  学情是教师选取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对学情的分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从呈现形式上看,
期刊
石老师的这节作文讲评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改”字上下功夫,指導到位,帮助学生掌握升格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找准病因,有的放矢  作文题目是“想写你的名字”,如何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以表现人物特点,如何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是写作重点。评阅过程中,石老师发现不少学生的文章选材陈旧、内容空洞、立意平平、情感寡淡,不能很好地切题,无法诠释“想写你的名字”的缘
期刊
摘要  有效的语文微课,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有效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尝试通过“四问”辨别语文微课的有效性,走出设计制作的误区;依据师生需要,更有針对性地设计微课,从明确定位、加强微课针对性的角度提升语文微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微课 路径  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正在迅猛发展。微课以使学习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