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名著或有利于积淀写作素材的报刊、杂志等,为写作而读书,以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切实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引路,学习必要的写作方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例如:描写一处景物的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构思。也可以抓住几个片断组合成一篇文章。以《美丽的秋天》来说吧,学生可以写秋天的花园,秋天的果园,秋天的稻田,秋天的树林……再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在学习语文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词、句、段,通过去词、换词、品读等手段,体会其用词、修辞的精妙。从而使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表达。例如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我让学生思考可用哪些字替换“绿”字,学生想出了“到、过、满、入、回、染、醒”等多种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这些字和“绿”字比较,看到底用哪个字好。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绿”字让读者头脑中一下子出现了江南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典型课例或典型结构段加强仿写、缩写、续写、写感悟等训练。例如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文章后,我就启发学生:课文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就结束了,那么五个孩子醒来怎么办呢/西蒙的两个孩子找不到妈妈又会怎么样呢?以及他们以后的生活怎样?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让学生续写。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三、变换形式,训练表达
一成不变的指导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兴趣是写作的最好的老师。我要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开始时要求不要太高了经常把同学们的作文拿来读给大家听,有时还让学生自己上台读,有时把写得好的作文复印给大家共同欣赏。这样,树立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四、走进生活,观察实践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有内容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我们学校每次开展的活动我都及时让学生记录下来,如“六一”庆祝活动,艺术节活动,春游,秋游,军训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五、多项评改,互动交流
学生写得多了,批改是个问题。另外,以往一味地教師批改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尽管教师对每一篇作文一字一句批改,可对学生来说无济于事。因为,学生拿过作文大多看看分数,根本没有仔细看批改的内容,使教师的批改成了无用功。针对这一现象,我改进了评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以教师的评改引路,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集体评改,小组合作评改,自评自改。另外,教师加强了面批,加强了二次批改,改后讲评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文章改好了,还要重视交流,通过欣赏别人的习作找到自身的差距,学到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标新的立意等,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阅读积累,范例引路,多项训练,观察实践,评改交流,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们紧密关联,缺一不可。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让学生写作的第一步走得轻松、自在而愉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定会在学生身上收到显著的成效。
一、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名著或有利于积淀写作素材的报刊、杂志等,为写作而读书,以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切实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引路,学习必要的写作方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例如:描写一处景物的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构思。也可以抓住几个片断组合成一篇文章。以《美丽的秋天》来说吧,学生可以写秋天的花园,秋天的果园,秋天的稻田,秋天的树林……再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在学习语文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词、句、段,通过去词、换词、品读等手段,体会其用词、修辞的精妙。从而使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表达。例如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我让学生思考可用哪些字替换“绿”字,学生想出了“到、过、满、入、回、染、醒”等多种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这些字和“绿”字比较,看到底用哪个字好。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绿”字让读者头脑中一下子出现了江南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典型课例或典型结构段加强仿写、缩写、续写、写感悟等训练。例如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文章后,我就启发学生:课文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就结束了,那么五个孩子醒来怎么办呢/西蒙的两个孩子找不到妈妈又会怎么样呢?以及他们以后的生活怎样?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让学生续写。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三、变换形式,训练表达
一成不变的指导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兴趣是写作的最好的老师。我要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开始时要求不要太高了经常把同学们的作文拿来读给大家听,有时还让学生自己上台读,有时把写得好的作文复印给大家共同欣赏。这样,树立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四、走进生活,观察实践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有内容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我们学校每次开展的活动我都及时让学生记录下来,如“六一”庆祝活动,艺术节活动,春游,秋游,军训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五、多项评改,互动交流
学生写得多了,批改是个问题。另外,以往一味地教師批改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尽管教师对每一篇作文一字一句批改,可对学生来说无济于事。因为,学生拿过作文大多看看分数,根本没有仔细看批改的内容,使教师的批改成了无用功。针对这一现象,我改进了评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以教师的评改引路,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集体评改,小组合作评改,自评自改。另外,教师加强了面批,加强了二次批改,改后讲评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文章改好了,还要重视交流,通过欣赏别人的习作找到自身的差距,学到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标新的立意等,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阅读积累,范例引路,多项训练,观察实践,评改交流,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们紧密关联,缺一不可。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让学生写作的第一步走得轻松、自在而愉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定会在学生身上收到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