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形体训练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Temp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低头含胸、耸肩缩脖、走路摇摆等不良形体姿态的学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
  1.学习负担重。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背的书包较沉重,据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包都重达5--6斤,学生整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行走,怎不变得腰背前倾呢;作业较多,学生长时间伏案书写,时间一长自然形成脊柱、头颈的变形和视力的下降。
  2.生理成熟较早。现代的孩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孩子的生理机能发肓成熟期提前,特别是女孩子发肓较快,较早出现了第二性征,由于孩子没有清楚认识身体发肓过程的正常生理特征,产生害怕、害羞心理,感觉不好意思,经常低头走路,养成了含胸低头的习惯。
  3.自信心不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不良等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或同学鄙夷的眼光,自己总感觉什么事都不会做或什么事都干不好,自信心受到损伤,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表现出自信心不足,长期形成畏手畏脚的样子。
  4.从小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坐着总是东倒西歪,站着也是极不自然,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身体姿态,一般中小学又没有设置专门的形体训练课程,没有安排形体训练课。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形体姿态的训练显得非常的重要。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姿态,展现形体美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展示美,增强自信心。在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形体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用理论课,讲清楚注重形体姿态培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形体姿态优美对于生活、学习至关重要的道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等正确姿势培养,注意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简单方法。要求学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培养姿态美的重要作用。
  2.在体育教学中完善学生形体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其主要的生理发育,在遗传因素健全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表现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能力,而且能不断完善身体各部位的形状和线条,对于学生的不同缺陷,如:斜肩,弓背,扣肩,鸡胸,颈部倾斜,""型或""型腿等都有较好的纠正.体育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形体教学,对纠正并改善学生气质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形成健美的体态,有着特殊的功效.首先,通过初步的形体训练,如:手位和头部位置,站立姿势,呼吸方法,基本脚位,行走基本姿态,徒手姿态操等训练,进一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增强站姿,坐姿,走姿动作的规范化.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姿态美的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姿态,有利于身体保持正确的空间位置,掌握发力时间和用力方向,进而把动作姿态表现得更具美感和韵味.在此期间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辅导,直到让其准确掌握才能有实际效果.在体形和局部形态有所改善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以基本步伐练习,节奏练习,姿态练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组合练习,用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肌肉力量等形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以达塑造其健美的形体及高雅的气质风度的目的.二,在体育教学
  3.在实践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形体姿态的训练。要求学生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并且时时注意头正身直,眼看前方。借助韵律和舞蹈动作进行肢体的训练,经常强化,让学生养成良好坐、立、行的习惯。
  4.结合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青春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生长发肓过程身体形态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明白自己身体变化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要理性的认识它,对待它,消除害怕、害羞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
  5.形体训练对塑造中学生完善人格的影响。形体训练课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艺术特征。一方面,形体课中的形体操吸取了现代舞、芭蕾、体操、迪斯科及民间舞蹈的精华,使其既可以在节奏缓慢的抒情音乐中作各种舞步,伸展,拉伸身体各部分肌肉,同时在运动时还可以享受音乐,培养和塑造优雅的气质、体形、想象力和表现力;又可以在明快而又强烈的音乐节奏伴奏下,做各种跑、跳、转动、扭摆等大幅度的身体动作,使得机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形体操不像广播操、徒手操那样的机械、呆板,它的动作更优美,大量运用被称作“S”线曲线美的法则,将这种S线与热情奔放、有力的节奏和抒情的慢节奏相结合,它既具有运动强度却又不使人感到疲劳,而且热情高涨、心情愉快。这些恰巧和人们的爱美心理产生共鸣。
  形体课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些正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能明确强身健体的目的,再加之刻苦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即使从未接触过体操和舞蹈训练,只要坚持下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会学有所成。
  通过体育教学的强化训练,刺激胸部、腹部和背部肌肉的锻炼,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
期刊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英语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特别是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
期刊
政治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设计、讲究艺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归纳式结尾法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就我的实践看,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佳,这
期刊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的地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实际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一、要循序渐进、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
期刊
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现就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为难情绪,怕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高中数学的误区   学习数学中往往有以下误区:(1)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2)认为数学抽象性较强,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3)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4)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
期刊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
期刊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魅力
期刊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1.在黑板上设立名人名言专栏,由学生根据学号轮流上来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把他们推荐给大家。每天上语文课前,这个同学就领着大家念一下,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其他同学把这些记录在自己的摘记本上。当天的内容当天记,并且把他读熟,
期刊
对领导才能的大肆渲染经常会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学校领导当得成功与否是离不开地点、角色和资源这样的现实问题的。  2003年5月,乔治·布什总统健步走出机舱,来到亚伯拉罕·林肯号的甲板上宣布对伊战争结束,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在一定的程度上歪曲了领导才能产生的真正原因。其实领导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常常受到有限的资源的制约。市区或者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教师、校长和管理者缺少总统那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