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助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就是实现人民期盼的具体路径。
  一、发达的养老服务业是发达都市的标志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便成为考量一个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并成为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
  不仅如此,还应看到,“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即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还有赖于其健康程度。迅猛攀升的老年人口作为社会主流群体,是彰显首都文明进步、建设健康城市与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当前,由于上个世纪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施行,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基于社区照顾的独特优势,大多数失能、半失能老人仍需要在社区寻求长期照顾。基于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即从政府到公众都需要认识到中国快速老龄化的形势很严峻,面对老年人口猛增、“421”独子养老的局面和未富先老的现状,如果不注重社区照顾安全网的建设,那么私德意义上的孝道就无从实现。
  二、北京社区照顾的现状和问题
  (一)北京已形成社区照顾的共识
  北京在推进社区养老方面已有共识,出台了“9064”、加快养老服务业等政策,加速了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了政府服务购买机制、推出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老年意外险等等。与此同时,社区照顾供给仍显不足,其外在表现是服务单一、专业化服务短缺以及场地限制等等。而深层的原因则涉及:对多功能社区照顾的认识有待深化,须构建研究、规划、培训的互动平台,以及养老公共政策间的协调不足。
  (二)照顾产品供给不足的外在表现
  一是功能单一、配套政策不到位,难以满足老年人就近获取照顾的多元需求。与多功能的社区照顾愿景相对照,北京社区养老照顾的单一供给状况显然令人堪忧。目前,照顾服务供给不足的一个典型表现即:社区内日间照料中心门庭冷落,托老所却“一床难求”。
  二是社区居委会应成为吸纳各类专业养老资源的平台,却力不从心。由于缺乏资源整合的眼界以及行政管理上的种种束缚,社区内的各类养老资源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碎片化状态。其典型表现就是,社区养老项目虽然与市民政部门、卫生部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社会建设以及残联等等都有关联,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却由于社区养老资源的调动很大一部分受制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或者说“条条管理”而搁浅。
  三是资金缺乏,照顾需求与养生健康以及养老消费市场尚未形成良性互动。近年来,有关社区老年服务所蕴藏的市场潜力和就业潜力开始受到关注。但是,围绕着照顾服务如何与养生健康的协调,如何同老龄产业形成互动,还缺乏制度创新。在对于养老市场巨大潜力的此起彼伏的讨论的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对于专业照顾人员短缺的各种抱怨。未来在养老照顾与养老消费的互动衔接上尚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三、多功能社区照顾:应对北京社区照顾供给不足的创新机制
  (一)社区照顾的愿景
  在这里,我们给出多功能社区照顾的定义:对有照顾需求者、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以及智能信息等多功能服务,营造一个使居民能够自立并增进其尊严的生活环境。搞好社区养老需要整合养老资源,并使照顾服务的福利运行与老龄产业形成互动。由此可见,社区照顾的概念构架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围绕社区照顾所展开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以及计算机云平台的智能信息等多种服务产品。
  二是营造一个使社区居民和老年人能自立和有尊严生活的环境。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核心就在于,当我们每个人面对老年阶段可能发生的失能、失智风险时,作为安全网的长期照顾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使人能够过着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安享垂暮之年的怡然之乐。
  三是鉴于老年群体对养生、护理和就医的多样化需求,这就对服务产品的协调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搞好社区养老需要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包括行政的、医疗的和社区组织的资源,而且要使照顾服务的福利运行与老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
  由以上讨论可见,围绕照顾服务为轴心的老年宜居家园,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已经相当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见图1):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社区照顾的发展水平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今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也即中等发达水平以上,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以及多样化需求会有更高的标准。在专业化养老的市场需求以及对养老的质量要求方面,中国社会并不亚于西方社会。由此可见,构建社区照顾体系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而且起点应当是比较高的,这包括:
  第一,城市社区所提供的照顾服务应当是适度普惠型而不是救济型,也即不仅仅考虑低收入老年群体,也要为大量中等收入乃至高收入老年群体提供服务。服务围绕着长期照护表现为从家庭支持、社区照顾到机构照顾的无缝承接。
  第二,社区照顾所提供的产品应当是多方位的。产品既包括对老年对象的生活、营养、心理、社交等服务,也包括对养老照顾者 (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 的喘息服务等。
  喘息服务指对从事长期照护的服务者 (包括家庭成员) 提供一定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以及照顾护理技能方面的指导等。这一帮助会让服务者得到“喘息”机会,在调整工作状态后能够积极地应对护理工作中来自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在社区提供多功能照顾服务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战略工程。尽管北京地区的机构养老提供的床位高于全国1.8%的水平,也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床位。因而大量的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仍然需要在社区获取照顾服务,其影响波及5000万以上的家庭,上亿人的亲属。这还不包括大量的需要居家照顾的病人,足见启动社区照顾所涉及的民生之重。当每个中国人在面对生病特别是老年阶段可能发生的失能风险时,如果能够得到社区照顾的多方面支持,他们的安全感和快乐指数将大大上升。   (二)社区照顾愿景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目前在北京以及一些中等城市,已经有一些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为社区养老照顾机制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可以借鉴之处。
  1、慈爱嘉案例
  2009年,慈爱嘉通过将美国仁爱华养老服务公司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创新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慈爱嘉采用社会企业运行模式,将企业运营、政府支持、公益资助结合起来,旨在寻找一套老龄化社会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作为居家养老行业领域唯一开发使用网络信息化科技的机构,慈爱嘉基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例如网络内部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平台、Oracle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培训系统等,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把养老产业领入了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新时代。这一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不仅提高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直接用于为老人服务,通过智力游戏等应用锻炼老人的思维,为老人的生活增添新乐趣。子女可以通过开放的“客户终端”查看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可在线视频,随时了解老人的照护情况。
  另一方面,慈爱嘉通过与Oracle甲骨文的合作,采用Oracle HCM云和Oracle 人才管理云,创新了人才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资本管理水平,优化了内部工作效率。从慈爱嘉的团队运作方式来看,可具体分为技术路线的服务团队与运营路线的支持团队两部分。服务团队的评估统一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即网上发布课程、员工登录、网上提交作业;负责运营的支持团队则主要进行系统化管理和专业流程体系开发,标准化服务质量的评估,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性。
  2、“虚拟养老院”的试行
  另外,在一些中型城市,例如在长沙雨花社区,正在进行养老服务新模式——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的试点工作。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即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采用政府引导、财政补助、企业运作、专业人员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小的建设成本覆盖最广人群。居家老年人只要在社区注册服务信息平台,便可通过拨打指定电话或GPS定位器发出服务需求,有紧急救助服务、家庭保洁、个人保洁、衣物洗涤、烹饪、电器维修、配餐送餐等上门服务,有医疗康复、美容理发等网点服务,有养老管家、亲情提醒、信息咨询等服务。
  相较于中等规模养老院建立及运营的高昂成本,“虚拟养老院”的运营成本仅为其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恰恰因其投入少、功能广的极大优势,而颇受老年人青睐。据悉,“目前,加入到信息平台中的4000多名老人中,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有406名,其他则为自己支付的普通老人”。按照目前试点工作进展状况预测,大多数老年人通过“虚拟养老院”在家安度晚年,也并非难事。
  由上述案例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北京在未来实现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提供了其运行的现实基础与准备。
  三、多功能社区照顾的实现路径
  (一)引导公众深化对多功能社区照顾的认识
  1、通过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护理、日托及全托等多种服务产品
  面对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挑战,社会化养老的重心是推进多功能的社区照顾。相比机构养老,由于社区照顾 (涵融了专业化支持的居家养老) 能提供就近居家护理、慢病维护、日托、全托和智能信息等多功能服务,而且成本低,因此更受老年人欢迎。社区养老服务的目标是适度普惠的,以长期照护为轴心促成从家庭支持、社区照顾到机构养老的无缝承接。
  2、搞好照顾服务的专业化配置
  现阶段,社区照顾主要面对的服务对象有20-30万老人 (在家庭支持、家政服务以及机构养老等服务分流后),在未来数年,北京社区约需 3万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面对3万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应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包括院校教育和社区教育。鉴于起步阶段的专业人才短缺,社区培训不仅应当是规模化的 (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技术,实施开放式教学和线上评价来传授养老服务知识),而且应当是免费的或给予培训补贴的; 以利吸引人才、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养老服务的职业声望 。
  3、社区内养老资源的整合
  在社区养老照顾起步阶段能否具有资源整合的眼界,对于搞好社区养老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地区在细化社区照顾的专业支持和技巧的同时,也重在强调在社区整合各种养老资源。
  (二)推进多功能的照顾服务,构建资源协调的机制
  1、形成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协调机制
  社区养老的目标之一是在社区形成集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以及志愿者互助、计算机网络服务于一体的为老服务系统。在未来养老照顾运营中,需要在社区一级协调福利和市场的功能,整合社区内行政、医疗和社会组织的资源。这一协调机制可以经由社区老年服务协调中心 (或者叫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来有序运行。
  一是在社区工作站设立专制的老年社会工作者。为推进社区内养老资源的整合,在社区工作站设置老年社会工作岗,明确老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于:配置、传递、运送行政、医疗与社区养老资源,搞好市场资源与福利资源之间的协调。
  二是在街道或社区设置有关资源协调的专项基金。针对养老资源协调的具体开展,可以探索以专项基金的方式,以社区为依托,根据老年群体要求,与有关部门协商,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包括协调社区内单位将内部服务设施对社区开放,满足社区多种需求。
  三是经由协调中心来推进社区与专业人士、行业协会及养老服务公司的合作。就社区与行业协会、专业人士的关系而言,基于老年群体的弱势状况、医疗保健等需求,首先要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效联系机制,以对养老护理员定期进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与考核:例如,灭火和应急疏散消防安全知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知识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等。
  就社区与养老服务公司的关系而言,社区不仅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还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来规范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机制。   2、在市一级搞好养老公共政策的跨部门协调
  一是跨部门行政资源的协调。如前所述,社区内养老资源的碎片化运作,部分的与职能部门也即条条管理的协调不力有关。例如,北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位老人需要做一般性的医疗检查,而离这个中心300米有一个社区卫生站有上门提供服务的能力。但出于医疗系统的限制性条款以及规避风险的考虑,卫生站没有这样做,结果只能让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员将老人运送到300外的卫生站接受检查。这既带来了老年人的不便,也造成了养老资源的浪费。又例如,在北京购买养老组织服务的主要由社工委与民政局负责。两家单位的申请项目和社会组织有一定的重叠,一些社会组织也在两头申请,如何统筹安排以避免养老项目的重置就需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
  由此可见,在市一级做好养老政策协调,不仅从宏观层面为社区内养老资源提供政策指导,而且在微观层面有时也可直接促进专业化配置和资源整合。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目前,政府购买枢纽社会组织的服务,多局限在体制内的行政化色彩较浓的工会、妇女、社科联等组织,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协会例如养老服务业的行业联盟则缺乏扶持。而如上所述,这类行业联盟搞得好则可以有效促进研究、规划和培训的互动,利用专业优势来组织跨学科的合作、组建专家团队,为政府、社区和企业提供咨询、规划、评估等多种专业支持。
  因而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提升,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拓宽购买服务的范围,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联盟的政策支持,包括在协会中购买服务岗位、购买协会有关规划和质量评估的项目,购买养老服务的培训项目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养老服务业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迫切需求。
  三是为政府、社区、企业的合作、为福利运行和市场开发的互动提供平台。在养老政策的协调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关注。例如在2011年,德国政府首次专门就老龄化问题制订跨学科研究计划,准备到2016年为该计划的实施投入4亿多欧元,约合人民币40多亿。这项计划涉及的课题既有社会科学,也有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通讯、交通、建筑方面的新研究,以及培训、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德国教育和科研部认为,不仅要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还应善于利用老龄化的机遇,更好地发挥老年就业者的作用,并促进企业界和教育界为老有所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结 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人口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老龄化危机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爆发,危及社会稳定,尤其对于“未富先老”的我国社会而言更是如此。
  作为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与补充,社区养老照顾在北京等城市虽然已经起步,然而,在养老服务的制度设计、照顾服务研究和实务推进等环节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因此需经由公众认识、公共政策及企业来多方协调,包括推进社区养老资源的整合、形成养老组织服务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源网络等方面,最终促成多功能社区照顾的良性运转。只要认识到位、政策持续跟进、形成多方参与养老格局,多功能社区照顾的愿景实现指日可待,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责任编辑:刘夏伊)
其他文献
澳门回归10周年庆祝活动中,澳门垃圾焚化中心一下子名扬海外——2009年1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澳门家居弃置物处理中心(即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参观,对中心处理废弃物的技术和能力表示赞赏。他希望这个中心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和综合效益,为把澳门建设成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的城市作出新贡献。    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坐落在澳门氹仔北安工业区(澳门整体由澳门半岛、 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氹仔岛位于
期刊
2005年底,北京市西城区组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了精细化、科学化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城市管理、作业、执法、监督“四位”还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些工作环节还存在联不动、理不顺,缺乏有机整合,已成为西城区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的瓶颈。建立适合西城区城市管理、作业、执法、监督“四位一体”有效机制,是保障和实现“环境优区”及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西城区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稳步推进,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受到空前的挑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解决城市管理中环境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起全过程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环境。未来城市全过程管理体系主要应包括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后期跟踪管理三个阶段,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的提高,截至2006
期刊
■规划布局 一二三四  燕山地处北京西南的房山区境内,是大型国企燕山石化所在地。燕山石化以“建设清洁工厂、创造绿色文明”为企业宗旨,重视环境保护,积极配合燕山办事处开展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体现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良好的政企协作关系,使燕山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起点高、基础好。  2011年,燕山工委办事处携手燕山石化公司,明确了燕山地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步骤和步伐:围绕“一个中心”,
期刊
2014年1月22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本刊特邀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法制处对该《条例》进行了解读。  一、立法背景  据北京市环保局最新数据,2013年,北京市全年重度污染以上天数累计有58天,平均每6到7天就有一次重度污染,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均35微克/立方米的
期刊
2014年3月25日,由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和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4郴州城市照明研讨会”在湖南省郴州市举行。近百位来自我国城市规划、照明设计、道路及市政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如何用高效、智能的LED照明解决方案来助力郴州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梁汉峰等嘉宾出席了活
期刊
《北京——从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一书,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部独特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著作,全书有200份图表和24副珍贵照片资料,参考价值很高。本书前三章致力于北京历史解释与西方迥异的传统中国城市理念,后九章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北京城市规划理念、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经济、人口变化、住房、交通、环境、旧城保护和社会区等发展情况,叩问本书的核心问题:北京
期刊
在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走访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是一次愉快的行程。从繁华的长安街驶向二环平安里大街,随着沿街建筑风格的逐渐变化,青砖灰瓦的老北京风韵扑面而来。这里被誉为北京的“绿肺”,如果从历史到现实,有一道长长的门槛,这里写尽了北京的前世与今生。  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徐利主任从辖区街道活动现场匆匆赶回,思维敏捷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回答记者的提问总是干脆利索,他坦言,什刹海街道是居民居住区、历
期刊
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仅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海淀北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乡人口的重要组成  海淀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腹地,随
期刊
编者按: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视角出发,结合城市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心相关理论,以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区服务中心为实例,提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服务中心角色发展的基本构想。从深化社区治理架构、民主参与、服务完善等角度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一、贵阳市社区服务中心现状  社区服务中心是在城市社区中协助社区居民克服个人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人际关系和谐,致力改善社区生活环境、解决社区生活矛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