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是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通过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得到科学、客观、可追溯的画像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脚于评价结果的使用上,以期实现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育人观和人才观.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评价的方法、过程和应用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抓好语文要素落实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语文要素的落实应该从低年级抓起,认真解读教材是抓好语文要素落实的前提,但在低年级不应该面面俱到,要突出打好基础,以培养阅读兴趣、抓好朗读和积累为重点.
小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小说阅读兴趣,创设小说阅读教学情境,优化小说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小说阅读习惯,充分满足初中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走向小说真实阅读教学的最终趋势.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是一所具有180多年历史的地方名校,饱受学校所在地中和场镇的历史变迁与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传承与发扬中和“和谐美好”的文化,学校自21世纪初提出了以“和谐美好”为主题的“和美”教育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从传统文化与时代背景的视角不断地解读与完善“和美”教育,形成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提出了“和谐美好”的育人目标,建立了“和美”教育的“四大”原则与实施策略.
课改的深入推进,科学探究在中小学已经成为常用教学方式,但由于科学探究目的的游移偏颇,探究教学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实践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导致科学探究教学的过程出现主体迷惘、内容取向偏狭、评价水平失当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重塑和弘扬科学探究教学的本真价值蕴涵,通过树立探究思维价值本位、提高科学探究教学层次、强化学生思维活动体验来回归理性科学探究.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性课堂,其特殊性决定了活动设计要遵照整体性、灵活性、开放性、评价多样性等原则.而当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活动设计存在层次感不强、活动形式单一、核心问题缺乏张力等问题.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从提升活动设计任务的层次感,增加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凸显活动设计的张力,重视课堂活动的过程评价等策略入手.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感素养对于完整的人的素质结构不可或缺,为加快新时代我国教育迈向平衡充分发展的步伐,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美育课程建设亟待完善.为此,从古今中外美育的历史演进中认清发展脉络,继而分析难以跨越的“小美育”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和谐、多元的生态美育课程观,既可以为美育发展厘清方向,又有利于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之人的培养.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视野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看待世界方式的多元化.面对国际性现象或问题,学生要能够深层次地思考与分析其背后的缘由,尝试理解存在的差异,最终达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目的.“礼物中的奥秘”一课采用基于项目式的多元交流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由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文化内容,针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然后通过假设、分析等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该阶段对问题的解释,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做
归属感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实践中如何培养却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在厘清“归属感”内涵的基础上,以大班社会活动“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为例,就如何回归真实生活、整合真诚伙伴、获得真切体验进行阐述,基于实践场景对幼儿归属感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在教育核心素养与信息化2.0交汇的新时代,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环境,确立发展学习核心能力的目标,重组与优化教学要素,建构课堂立学、立能、立品“三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班级文化与学习小组建设、教师能力结构与发展方式变革、学校管理与评价的变革,汇聚教学改革的力量,推动教学转型.
教材前理解指教师在进行教材理解之前已拥有的对教材的自我解释状态,具有展现语文教学目标、揭示教师专业水平、深化教师教材理解、完善教师自我理解等重要价值.当前,实践场域中中学语文教师教材理解存在目标不明、表征不清、方式不当、水平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皆指向中学语文教师教材前理解.为此,必须通过重审语文教学目的,引导前理解方向;聚焦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前理解表征;激发教学想象,增强前理解活力;开展自我反思,提升前理解水平等策略予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