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精辟概括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走在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伟大建党实践
  从发生学视角看,任何一种文化精神的生成,都有“源”与“原”两个方面的综合成因。“源”即渊源、资源,指历史地包含着优秀成分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原”即本原、根基,指社会现实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状况及其变革。从文化渊源看,“源”为精神的孕育形成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文化资源,并规定着精神的建构与建设。立足于唯物史观,可以看到,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精神的建构更离不开现实社会存在这一“本原”的作用,现实社会存在之“原”规定着对精神之“源”的鉴别和取舍。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建党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源”与“原”的整合中淬炼形成,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从历史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正式成立等重大事件紧密相关。五四运动极大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犹如绚丽的日出,扫除了中國人的思想迷茫,指明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光明道路,中国人在精神上实现了由被动转入主动的历史性转折。从实践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北京、上海、嘉兴、长沙、济南、广州等地我党先驱们的建党活动紧密相关。在北京,李大钊等成立“共产党小组”,在上海,陈独秀等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董必武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等在济南,谭平山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日本、法国等地的留学生和华侨中的先进分子也组织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在国际、国内革命形势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中,展开波澜壮阔的建党实践,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二、伟大建党精神蕴涵深刻思想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总源头和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生动展示和民族精神的最高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引领伟大变革的精神结晶,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 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统一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理想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风骨和品质。我们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危难时刻。一经成立,中国共产党就以高度的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伟大洪流。一百年来,我们党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历了众多生死考验,付出了巨大惨烈牺牲,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 利。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忠诚于党、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至真至善的“大德”。共产党人以德为先,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
  三、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的关系,是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关键所在。
  从历史脉络看,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等不同时期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特区精神、孔繁森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它们都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源”的“流变”,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呈现和深度发展。   从基本特征看,百年精神谱系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精神谱系中的各种具体精神,表现形态各异,都与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相匹配,但都具有共同的本源,都以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红色基因为模板,并形成了精神谱系的共性特征。比如,忧国忧民、舍己为人、不怕牺牲、开拓奋斗、无私奉献、忠诚担当等精神基质,在各种具体精神中都一以贯之,始终存在。即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现实环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各有特色。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中凝练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发展与升华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为战胜日本法西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执政“赶考”这一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发扬西柏坡精神,为建设一个新世界而接续奋斗。
  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源”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
  四、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精神是一个政党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要永葆年轻,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就要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使其永远闪耀激励人心的光芒。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把传承红色基因与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困难做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大要有大的样子,大更要彰显精神的力量。新的伟大征程上,繼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在全面“疫情问责风暴”下,问责是否总能助力官员的积极行为?激励制度应当如何设计才能助力官员行为的“最优解”?本研究以官员激励制度化为起点,深度剖析不同风险事件下基层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决策。研究重点关注“激励制度-官员行为”这一基本逻辑关系,融合微观经济学模型,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助力官员行为的最优解,探索提高基层政府官员执政水平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激励鸿沟”的制度设置可以有效诱导基层政府官员的尽职作为;“激励梯度”的制度设置是实现基层政府官员风险决策优化的关键驱动;"期望收益略大于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八个条款涉及“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虽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这种规章的范围,但并未对其进行解释,也很少提出规章的具体名称和制定机构.《联合国海洋法公
巴黎公社首创的“议行合一”,既是原则,也是体制.“议行合一”的原则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全权性,能够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在“议行合一”体制中,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其
从罗马法中的“劳动成果租赁”发展至现代法中的承揽,承揽合同定义的形成与识别有赖于合同客体理论的出现.承揽合同以劳务完成为其客体,但其给付内容也可能涉及成果的交付.当
基于2019年中国东部3省和中西部22省(市、区)建档立卡实地监测调研数据,明确建档立卡户主要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并以致贫原因为参照,运用交互信息分析技术评估了帮扶措施的精准性,提出精准扶贫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首先,贫困户致贫原因类型多样,当前缺技术是贫困户致贫的首要原因,缺资金是第二重要的原因,因病致贫为第三重要的原因。其次,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是最主要的帮扶措施。最后,现有帮扶措施整体上看较精准,但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的精准性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强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的关联分析,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性,
牡丹含苞,蝴蝶振翅,作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举世瞩目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21年5月22日-7月3日在上海崇明成功举办.历时235天的申办准备、1138天的筹备建设,花博
期刊
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客观世界向虚拟世界、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衍生。以这两大趋势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步推进,对现有的社会形态和政府结构形成了颠覆性“威胁”。本文旨在探究公务员在面对这一重大趋势时,应如何从思维方式的层面做出转变。基于“技术-制度-个人”的分析框架,本文总结了公务员基于物理空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并揭示了“数字空间”政府这一新的特征所引致的治理空间与治理对象的新变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新需求、治理主体的新压力等给公务员思维方式带来的挑战,由此提出
扶贫实践超前于扶贫理论的现实倒逼学界形成更多的知识贡献。在产业扶贫中,要维持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协同治理是一个必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三种力量在不同时期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和角色也不相同,可分为非均衡协同治理和均衡协同治理两个阶段。一是非均衡协同治理阶段,其重要表征是,由于制度、政策、经济社会基础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社会和市场尚不活跃,参与不足,与理论上的协同治理还有很大距离,更多地体现为党委政府的单边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二是均衡协同治理阶段,其重要表征是,市场和社会日臻成熟,充分参与
[摘要]作为中国红色文化重要分支的红色音乐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红色尖刀”“时代轻骑兵”的角色,其凝聚力、冲击力可见一斑。由此,红色音乐文化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责无旁贷。本文从音乐力量对社会的作用,音乐在各个时代中为文化自信所作的贡献等方面,讨论如何用好音乐的力量来增强文化自信——歌唱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音乐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音乐;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其具有较为明显的政府干预经济特征,这会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产出绩效。对此,本文以2007-2017年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显示,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则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较长的一个时间序列中会起到一个叠加效应。然而,不同属性企业在面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时,所展现出的绩效是有所差异的。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一方面,会驱动地方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导致产业结构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