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细节设计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是文言文教学过去一般都是老三样:翻译、背诵、概括中心内容。老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
  下面这兩个文言文教学案例都是我从教育刊物和网上看到的,我认为比较成功。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教者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译解课文;然后在译解课文的基础上,从两小儿笑曰的“笑”字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反复朗读课文;在大量的朗读(包括分角色朗读与教师范读)基础上,组织学生思考并初步得出结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对“笑”的理解,这时已读出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教师小结后,让学生练笔:用一两句话、几个词写感受。鼓励学生讲感受,教师及时评价并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决心。
  第二个教学案例是一位老师执教的《石壕吏》。他按照“诵读——背诵”的教学思路对《石壕吏》进行了整体设计,重点放在“听妇前致词”一段。在“初读”的基础上,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读出感情。这个环节由四个细节构成:①学习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感情。②学习通过强调关键词语来表达感情。③学习把握语速来表达感情。④学习体会语调来表达感情。学完了这一段后,学生就自然成诵了。在此基础之上,教者又巧妙组织学生采用此法自学《石壕吏》的最后一段。在“品析”环节。她让学生扣住“暮”和“黑夜中的哭声”来分析,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这两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我认为这两位老师在教学的细节设计上做到了以下几点:
  细节设计需有“链条观”
  什么是“链条观”“链条观”就是要有整体意识。有人说“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整体是细节的整体。”着眼于整体性的教学细节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理解、能力发展。《石壕吏》一课,执教教师关注到了文言文的朗读,如何读出感情?要抓住两个字“语气”。这步有四个细节组成,一环扣一环,老师这里的细节设计组成了细节链,以“语气”一词带起,用它来“一词经纬”,让同学们发复的进行感受体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不论是思维还是情感都会生成“链条”意识,会很快的把握诗的主旨。此外课堂上琅琅的颂诗声此起彼伏,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还让课堂充满了诗意的追求。可谓是一举两得甚至是一举多得。所以说细节设计关注到了“一线串珠”即整体性是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的有力保证。
  细节设计需要“激活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观察”的慧眼,通过倾听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奇异的反应、闪光的思维,适时适宜地地引发、催生,引其“火暴”,也就是所谓的“激活”力,促使其产生更多、更好的的观点。在《两小儿辩日》教学中,老师显然相当注重“激活”力地催生。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他积极地创设情景,从“日”字入手,让学生回忆、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顺势导入新课,当然最精彩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对“笑”的理解这一细节设计。在串解完译文后,老师就问学生怎样理解“笑”,结果学生只能从简单层面去理解。当老师再问时学生就不发言了,课堂教学出现了“冷场”。怎么办?老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不断引导,让学生去读书。通过以读代讲,学生再次理解“笑”时,反而明白了很多,竟然说出了“高兴之笑、无奈之笑、感慨之笑……”等理解,实在是让人惊喜。纵观这个细节设计,教师不说一字,只让学生读讲、读议,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结果水到渠成。你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不掀起一个小高潮吗?
  细节设计要有“实用性”
  现在有些老师也注意到了细节的处理,甚至形式很“新颖”。所谓“新颖”是指花样很多,实用性却不大。教师巧妙地处理教学细节,除了使课堂充满着变化和灵动、充满着诗意和创造之外,还要树立“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现代理念。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状态的把握,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起点,也是设定了课堂教学的可能起点。分析学生的现在状态,既包括从学生现实相关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思维水平,具体分析学生的基础,也包括分析学生在掌握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有多位老师同样按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对《石壕吏》进行了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安排了诵读、译文、品析、延伸等环节,甚至也有熏陶性朗读、模仿性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手段,但是与南京市的这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大同而“效”不同。这位青年老师在“听妇前致词”一段采用“四步”法有效的体味文章情感,然后再利用此“法”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味剩下语段的情感。学生在老师的“授法”引领下,自学自悟获得的知识要比老师“一路引领”的效果好得多。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同就是刘老师真正的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更能体现关注学习者的细节设计理念,更有实用性。还有在《两小儿辩日》这个教学案例中,当学生不会翻译“东游”中的“游”字时,老师将字典中的几个解释说出来,让学生辨认,最后译成“周游列国”。这时老师并没有继续讲课而是给与指导。当预习并开始译文时,有几种方法帮助我们解释不会翻译的词语,如:查课下注解、查字典、结合语境拆字组词等。显然,这个细节设计实现了“养成学生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课题目标。类似的细节很多,如教师让学生写感受是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要读写结合等。总的来说,两位老师在“细节处理的实用”上是进行了一番研究,足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实力和功力。正因如此,这两堂课才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细节设计须有“入境感”
  精彩的细节设计有时甚至是无声胜有声,有时精心设计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可能让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动态”感,通俗一点讲就好像现场在看一副流动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还可以拉近学生和作者、文本的距离。比如说有的老师也会通过品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但是效果不理想,只是从文章表面滑过去了,学生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石壕吏》的教者,在授课中抛出了一个话题“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背景谈一谈你对“黑夜中的哭声”和“暮”的理解。关于“暮投石壕村”中的“暮”字写出了杜甫在傍晚时分到一个小村庄投宿的情景,这个情景为下文悲剧的展开提供了典型环境。什么环境呢?在唐朝,由于战乱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一个“暮”字不仅点明了借宿的时间,更画出了人们惊恐不安的乱世景象。“黑夜中的哭声”的理解角度很多,如:“那是老妪为子担忧的哭声!”“那是杜甫看着百姓生活凄惨,悲伤心痛的的哭声!”,那是乳孙害怕差役怒呼的哭声!”……这个细节设计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透过枯燥的文字表面深入对文章的理解。这时学生眼前会浮现出一个个画面,有文字的“静”变成了画面的“动”,可称得上是精彩的品读。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
  2、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的“细节设计”
  3、冯为民老师的博客文《阅读教学呼唤精彩的细节设计》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语文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篇目,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飞流直下三尺
期刊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垃圾入筐,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2、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教育幼儿垃圾入筐,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活动难点: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垃圾箱、废旧物品回收箱各一个。  3、杏、香蕉若干。  4、教师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1、导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开展。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习惯养成  新课改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其特点在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内在统一,在于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特点要求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们对学习音乐的渴望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许多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购置了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乐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为的是更有利于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身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更应担负起这一使命。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模式,而乐器的引入则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使学生多方位地感受和参与了音乐实践。  为了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推行它,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如何让学生自主  首先给学生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
期刊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拓展。  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小学生爱思考爱表达。但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比较抽象知识就无法正确的用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来增强认识。特别是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对于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扩展经验就更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一位语文教育学者也说:“语文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性格,进行德育渗透。如何通过课堂渗透德育呢,我认为通过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德育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德育;渗透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  
期刊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他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在智障的教育旅途中,我和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关于教育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教育的方法的总结,也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利途径。  智障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种残疾,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甚至是无法自理的,学习是困惑的,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去读书,写字。生活
期刊
随着人民群众接触基层图书馆的频率以及层次越来越高,做好基层图书管报刊阅览室的管理服务工作变成了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一方面担负着向民众普及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重大作用。因此,不管是从管理方还是服务者的角度来说,提高对读者的阅读体验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当前基层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混乱,缺
期刊
朋友,当您在鲜花锦簇的街道中漫步,欣赏那芳草鲜美,绿树成荫时;当您在安谧祥和的社区里享受着家庭的融融亲情时,您是否感到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轻松快乐,平凡的日子是这样的幸福美好?是啊,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地方,求发展,盼富裕是最大的愿望。而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是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谁都希望能生活在青山碧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