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自己小时候,人们就把学生自然不自然地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我认为这是对学习不好孩子的重重打击。差生的概念像小时候天冷时包裹在人们头上的厚厚的围巾一样厚重、紧裹、裸露,像标签一样贴在学习不好孩子的额头。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作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去浇灌这些迟开的花呢?
一、融洽情感关心学困生
首先教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学困生,去了解、去体会,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鼓励,温和的目光和课堂发言的优先权。课下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时处处的在关注着他们。让学生从喜欢老师过渡到喜欢老师所从事的职业,从而以至于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
二、注重观察捕捉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教师应当讲究育人的艺术,对优秀生、学困生应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任何形式的不信任和冷眼,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待学困生,教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戴好“两副眼镜”:看学困生的缺点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无关大局的,用缩小镜看待他们,对他们的不足低调处理,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看待学困生的长处时,用放大镜观察,一有闪光点就加以肯定表扬,让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信心,投入学习。在我们班里,马麒正同学平时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很不好,可我发现他虽调皮好动,但乐观活泼,特别是劳动时非常积极。因此,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在推选班干部时,让他当上劳动委员。他意识到自己被赏识后,干活的劲就更大了。看着他的变化,我找他进行了一次倾心交谈,适时鼓励他说:“班干部就要事事以身作则,既要劳动好,学习成绩和纪律也要好,才能在同学面前更有威信。”此后对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他,他慢慢地把坏习惯改掉了,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真正的好干部和好同学。
三、设立进步奖善用评语
长期以来,学校班级的奖励多是授予各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后进生很少有获得奖励的机会,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在建立班级学生评比制度时,向学困生倾斜,易于考查和操作的评比标准——“进步奖”,让他们获得表扬和荣誉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手册《成长的脚印》中,注意给学困生予以鼓励的话语,即使他们的成绩、表现很不理想,要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写给他们的评语,仿佛是与他们交心、谈心,是对他们的真诚的肯定和赞美,是具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当学生看到这些鼓励、赞美的话语时,他们首先会感到激动:老师竟然发现了我这么多的优点,说明我还行。自然他们就会按照老师所期望、要求的去做。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激发了他们上进好学的学习兴趣。
四、强调进步把机会让给学困生
心理研究表明,后进生成绩差并不是由于脑子笨、智力低,而是缺乏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我把更多的学习机会让给学困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导入新课前,优先让学困生回答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但是,教师的问题一定要简单,而且与新课有密切的关系,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消除学困生心理上的压抑感,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下去,为他们上好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课堂提问时,容易回答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因为学困生在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太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弱,课堂上常常怕自己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所以对他们提问时要讲究艺术,坚持“慎重、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坚持多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3.质疑问难时,优先给学困生作解答。学困生有时往往不懂装懂,若他们有勇气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就是进步。教师应先肯定他们的勇敢精神,适时作点夸张的表扬,学困生会觉得非常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批改作业时,优先给学困生面批。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时粗心大意、字迹潦草。坚持面批作业,让学困生及时地知道哪些是成功的地方和出现错误的地方,我总是有目的地进行面对面的批阅和指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我认为学习困难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困生,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家长的溺爱,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师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校脱节,那么很可能失去学校教育的优势,不能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同步教育,以求得步调一致,共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一、融洽情感关心学困生
首先教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学困生,去了解、去体会,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鼓励,温和的目光和课堂发言的优先权。课下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时处处的在关注着他们。让学生从喜欢老师过渡到喜欢老师所从事的职业,从而以至于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
二、注重观察捕捉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教师应当讲究育人的艺术,对优秀生、学困生应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任何形式的不信任和冷眼,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待学困生,教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戴好“两副眼镜”:看学困生的缺点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无关大局的,用缩小镜看待他们,对他们的不足低调处理,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看待学困生的长处时,用放大镜观察,一有闪光点就加以肯定表扬,让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信心,投入学习。在我们班里,马麒正同学平时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很不好,可我发现他虽调皮好动,但乐观活泼,特别是劳动时非常积极。因此,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在推选班干部时,让他当上劳动委员。他意识到自己被赏识后,干活的劲就更大了。看着他的变化,我找他进行了一次倾心交谈,适时鼓励他说:“班干部就要事事以身作则,既要劳动好,学习成绩和纪律也要好,才能在同学面前更有威信。”此后对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他,他慢慢地把坏习惯改掉了,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真正的好干部和好同学。
三、设立进步奖善用评语
长期以来,学校班级的奖励多是授予各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后进生很少有获得奖励的机会,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在建立班级学生评比制度时,向学困生倾斜,易于考查和操作的评比标准——“进步奖”,让他们获得表扬和荣誉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手册《成长的脚印》中,注意给学困生予以鼓励的话语,即使他们的成绩、表现很不理想,要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写给他们的评语,仿佛是与他们交心、谈心,是对他们的真诚的肯定和赞美,是具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当学生看到这些鼓励、赞美的话语时,他们首先会感到激动:老师竟然发现了我这么多的优点,说明我还行。自然他们就会按照老师所期望、要求的去做。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激发了他们上进好学的学习兴趣。
四、强调进步把机会让给学困生
心理研究表明,后进生成绩差并不是由于脑子笨、智力低,而是缺乏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我把更多的学习机会让给学困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导入新课前,优先让学困生回答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但是,教师的问题一定要简单,而且与新课有密切的关系,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消除学困生心理上的压抑感,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下去,为他们上好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课堂提问时,容易回答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因为学困生在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太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弱,课堂上常常怕自己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所以对他们提问时要讲究艺术,坚持“慎重、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坚持多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3.质疑问难时,优先给学困生作解答。学困生有时往往不懂装懂,若他们有勇气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就是进步。教师应先肯定他们的勇敢精神,适时作点夸张的表扬,学困生会觉得非常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批改作业时,优先给学困生面批。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时粗心大意、字迹潦草。坚持面批作业,让学困生及时地知道哪些是成功的地方和出现错误的地方,我总是有目的地进行面对面的批阅和指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我认为学习困难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困生,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家长的溺爱,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师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校脱节,那么很可能失去学校教育的优势,不能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同步教育,以求得步调一致,共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