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复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东亚奇迹;东亚复兴;经济增长机制;区域产业循环
  
  在研究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方法上,我们认为,对东亚奇迹的研究必须把握东亚经济发展的共性和特性。前者主要指东亚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最具共性和决定性的特征,后者主要指东亚作为一个后发展地区其经济发展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后发地区的特殊性。“东亚模式”实际上就是“制度模式”和“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综合体。本文将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这个时间段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从区域产业循环视角考察东亚经济增长过程的这类文献做一番梳理。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东亚奇迹”中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评述,第二部分对“东亚复兴”中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评述,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一、 “东亚奇迹”时期
  
  从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东亚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其持续时间之长是其他国家前所未有的,因而这段时期东亚经济增长被称为“东亚奇迹”。从区域产业循环的角度看,东亚奇迹时期东亚经济增长的机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滚雪球效应”、“雁行形态”和“喷泉模式”。
  1. “滚雪球效应”。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东亚的经济增长对外部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20世纪80年代“四小龙”和东盟的高速经济增长依赖于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贸易。美国政府扩张性政策、财政赤字的扩大和消费膨胀所提供的庞大市场,为东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美国和日本对东亚国家的资本流入、技术开发及援助,对这些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事实上,这一期间存在一个美国市场的需求拉动和日本、美国的资本供给推动所构成的“一拉一推”的经济增长模式(如图1),这种模式是“东亚奇迹”时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机制。
  
  2. “雁行形态”机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东亚模式”的特征是有一个领跑的国家,其后有数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以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高速前进,这就如同一群飞行中的大雁所形成的阵形,故又称为雁行形态。该理论最早是由赤松要于1935年在《我国羊毛工业品的贸易趋势》一文中提出的,小岛清对其进行了更深入阐述。小岛清把产品的周期分为进口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出口扩张阶段、成熟阶段、再进口阶段等五个阶段。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各种产品在不同国家所处阶段也不同,从而各国间形成了雁行形态。在该理论的实证方面,很多日本学者认为,从经济数据看符合日本、“四小龙”和东盟经济发展的事实。由此日本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形成了多层次经济追赶式现象。
  “雁行分工模式”本质上是东亚各国基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建立在垂直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相似产业在区域内部梯次传递的过程或趋势,是比较优势随时间推移在东亚各国间不间断的转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FDI作为主导因素把某一母国丧失优势的产业或经济活动向外转移到区域内其他在该种产业或经济活动中具有优势的东道国。这样,一方面使低层次的东道国得到了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也为母国国内的结构调整让渡了新的空间。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形象地概括为“跨国支持型结构重组”,即以FDI为核心的动态产业结构传递→各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或优化→相互间贸易流量增大→各国(地区)生产规模、能力扩大,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起飞或持续高速增长→更多或更高层次的产业梯次传递。其中,FDI是东亚区域内网络生产结构和“雁行提升模式”的主导力量。在实证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雁行提升模式”明显地表现为“FDI增长率>贸易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动态过程。以FDI为基础的东亚“雁行提升模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顺序即各国工业化的起点选择具有密切联系。日本无疑是上述“雁行提升模式”最初的领头雁和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3. 喷泉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单纯的雁行形态。不仅日本,“亚洲四小龙”也开始向外转移资本和技术,甚至东盟各国也开始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从而构成投资源多源化的现象,这导致东亚地区出现多发性的增长源。对此,学者们将20世纪80年代后东亚经济增长的模式称为“喷泉模式”或“多发性经济增长源”机制。
  
  二、 “东亚复兴”时期
  
  1. 亚洲经济的自我循环机制。日本经济学家渡边利夫发现,1990年~1995年,在亚太地区的进口增长额中,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占了33%,美国次之,第三是中国(18%),第四位是东盟各国(17%),日本占9%。3个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合计进口增长额在亚太进口增长额中所占的比率为68%。亚洲各国的区域内相互贸易已从1980年的327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 366亿美元,增加了4.2倍,进而又增至1995年的3 361亿美元,增加了2.5倍。1995年亚洲区域内贸易占亚洲对全世界出口额的37%,对全世界进口额的39%。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东盟各国的最大投资者并非日本、美国,而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对中国的最大投资者亦是以香港为首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1992年~1995年4年间中国所引进的FDI实际利用额有58%为香港包括澳门所占据,其次是台湾,占10%,日美两国合计也不过14%。
  基于以上数据,渡边教授认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内需求飞速地增长,亚洲区域内物资流通的“自我循环机制正在形成”,即通过“在区域内获得出口货物的需求对象和投资资金的供给对象”这样一种“让货物和资金在区域内自我循环,亚洲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亚洲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一方面实现了包括周边和近邻各国在内的外延的扩大,另一方面则实现了区域内分工的重组和深化。他认为这两方面表里一致,共同的直接原因是称为“双重机能”的海外直接投资的作用。这是比较劣势化的产业对海外的投资,是一种旨在通过引进外资来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行为,将促进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动。海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机能”起到了将经济活力传送到亚洲整个地区并实现再利用的“导管”作用。
  2. 顺贸易志向型海外直接投资带动论。小岛清对渡边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深化研究,他认为亚洲各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起参与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竞争,建立新的增长机制。为此,需要顺利实行两种转换:一种是从发展模式“要素投入型”向“生产率主导型”的转换;另一种是将与此相呼应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机能”从以往的等级制度型向水平型转换。这种海外直接投资“能起到将经济活力传送到亚洲整个地区且实现再利用的导管作用”。小岛清将亚太经合组织15国分成两组(亚洲组和非亚洲组),对1980年、1990年和1992年的贸易和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海外直接投资增加与贸易依赖程度同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区域内贸易额与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亚太经合组织内、尤其是亚洲组内的投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区域内的贸易联系。投资和贸易起到了互补作用,出现了由投资所改善的贸易关系,进而又促进了投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顺贸易志向型”的关键在于为了扩大互补贸易而进行的直接投资必须按照比较优势模式,由投资国的比较劣势化产业开始投资,以此加强受资国的该产业的比较优势。
其他文献
摘要:依靠政府规制和产权明晰下的市场交易一直被看作是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旅游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等外部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伴随着发达国家近年来日益涌现的越来越多的由旅游企业自发采取的环境保护战略行动使人们看到了依靠产业界自发合作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与制造业企业相比,以主要提供观赏和休闲娱乐等体验型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在面临环境问题的战略行为选择时既有相似性,又
摘要:文章以东莞为例研究了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非上市公司中的表现,研究发现,非上市公司即有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而且两者是正相关的。关键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非上市公司;避税一、 引言本文以东莞为例主要考察了非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并对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二、 文献回顾盈余管理的手段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会计判断来操
摘要:文章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多次并购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的安塞乐米塔尔公司为例,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战略性风险来自于业务固有风险和流程控制风险,企业只有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流程,并协调好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与员工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才能有效预防重大的战略性风险。由此所得的启示是,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有效管理好各类战略性风险。关键词:全球化;战略性风险;固有风险;
摘要:《劳动合同法》从起草之初到最后实施,一直在激烈的争论中前行。本应最中立的学术界,似乎争论更为激烈。现在,当这场堪称“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争论尘埃落定的时候,学术界应该冷静思考争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文章将《劳动合同法》纳入更广泛的劳动科学的视野,通过分析,得出劳动科学的研究应该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伦理性、中立性等五大特征。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科学研究;五大特征《劳动合同法》从2004
摘要:文章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2079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2006年9月28日深交所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的披露要求,研究该披露要求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文章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行业、年报时滞、事务所规模后,分析了时间(解释变量)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文章通过马克威分析系统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后得出结论:披露要求变化后使得企业的审计费用的确
摘要:文章从垂直与交叉合作两个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应用GHM理论考察研发联盟次优技术产权的文献。垂直合作研发关注融资问题,照搬GHM框架不会影响其结论,实证检验与理论预测的高度一致性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交叉合作研发领域,将来的研究则需在真实体现其特质和完整展现创新产权类型两方面对已有文献做出补充修正。关键词:研发联盟;次优技术产权;GHM一、 引言当代中国,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背景,“自主创新”已被提
摘要:文章分析了个体在与同伴共同消费享乐产品的过程中,由于个体与同伴之间吸引力的不对称性,同伴的一致(正向和负向)意见对个体(吸引程度大者和吸引程度小者)消费的积极情感体验影响的差异。使用随机拦截的样本和分层模型,结果表明,同伴的正向一致意见增加了被吸引者消费的积极情感体验,负向不一致意见减少了被吸引者消费的积极情感体验,其原因是他们更加关心对方的福利和消费情感体验的获得。而且这种影响在消极的心情
摘要: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气氛是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重要组织因素。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对我国企业背景下,不同员工—组织关系模式的组织创新气氛差异进行了分析探索。关键词:组织创新气氛;员工—组织关系一、 员工—组织关系的概念、分类与评价Tusi(1995)开发了关于测量企业内部员工组织关系的量表,主要通过两个维度来界定:(1)雇主期望员工作出的贡献;(2)雇主给予员工的诱因。该量表主要针对北美等国
摘要:文章以2001年~2009年河北省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研究了河北省上市公式内部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第一大股东以国有股为主,且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价值负相关,高管层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关键词:河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公司价值一、 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设立股份制企业,上海证券交易
摘要:文章以CRM系统对客户行为和偏好的深入分析为基础,对基于信息技术对客户的渠道偏好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以中国电信行业为例,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企业,对其电话客服中心、短信渠道和网站渠道的偏好度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对电信运营商的提升客户关系、提升业务绩效、提高客户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均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关键词:CRM;渠道偏好度;电信一、 案例研究方法与模型介绍西方学者的案例研究过程渊源已久,Kyb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