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英国人的“国民传统”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最主要的献血组织“献血”(GIVE BLOOD)曾在宣传活动中强调说,无偿献血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全球有96%的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依靠余下4%的献血者的捐赠,得以健康地生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学家理查德·狄特玛斯介绍,英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自己不必对医院为他输血治疗支付任何费用,而献血者也不索取任何报酬。
  在英国,自愿无偿献血在许多家庭中已形成一种习惯。不分时节,只要想献血,任何时候都会受到欢迎。连小学生都会去参观血液中心。父母还会带着孩子,尤其是男孩一起去献血,让孩子了解獻血的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英国,越来越多的老人也被鼓励献血。英国早前出台新规定,人们70岁时还可以继续献血。这一规定将有望每年增加1.5万 人次的献血者。
其他文献
英贤荟萃北京城,决策中华大复兴。  不忘初心惩腐敗,常怀远志为人民。  消贫致富风雷激,筑梦征程战鼓频。  盛会功成添锐气,神州焕彩世殊惊。
期刊
黄平美景飞云崖,密林溶洞藏古刹。  岩树奇观映瀑布,多彩貴卅添彩霞。
期刊
53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在部队的生活,其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特别是亲历和有幸参加全军大比武,使我终生难忘。  1964年,全军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练兵运动,我当时所在步兵第四十九师一四六团二营六连一班。年初,我们班主要进行射击、刺杀、投弹、爆破、近迫作业和如何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怎样防原子化学等单兵训练,曾对贵阳军分区、都匀军分区和安顺军分区的广大指战员、民兵作过汇报表演。正当我
期刊
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六,宜归家。  在翻看一本老皇历后,唐永柏决定这一天回家。过去15年,他一直待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背一根棒棒谋生。他早已熟悉这里的生活,但又感觉到力不从心了,毕竟,再过两天,就是他76岁的生日。  曾经,一段“重庆最老棒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唐永柏在视频里说:“当棒棒自由,但挣不了多少钱。”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讲述了重庆棒棒从业者逐渐消失的故事,导演何苦说,时代变迁,他们的背
期刊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人。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后,我从读小学、中学到读大学,直到我参加工作和退休以来,是所享受到的幸福是多方面的,有的幸福是我终生都不会忘怀的。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人。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后,我从读小学、中学到读大学,直到我参加工作和退休以来,是所享受到的幸福是多方面的,有的幸福是我终生都
期刊
下班回家,电梯口遇到七楼的阿姨,礼貌地打了个招呼后觉得阿姨欲言又止。我笑着问阿姨有什么事,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下,在微信上如何发红包?”  原来,她的外孙在国外念高中,马上要过生日了。她想给他发个红包,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操作。于是我教她如何绑定银行卡,如何设置密码。她说:“我反应有点慢,怕记不住,你等我一下。”  于是,我教了她几遍后,她自己发了个大红包给外孙。发完后,她高兴地对我
期刊
刘大妈刚学会使用微信不久,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加入一些同学群,找回很多久未联系的朋友,觉得微信群实在太好了。于是她开始越来越多地“入群”,有广场舞的、字画的、社区的、老同事的,甚至自己学着建微信群。随着微信群组变多,刘大妈发现手机整日响个不停,信息太多,有时分不清缓急,听见手机响就觉得心烦。无奈求助于儿子,帮她关掉了微信群的提示音。儿子劝她可以退出一些群,可刘大妈担心面子上过不去,都保留下来。  不
期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期刊
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人民健康堪称立国之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只有实现了健康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小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医疗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内容,却不是唯一内容。良好的心理状态、科学的生活方式、完善的服务保障都是健康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大健康的范畴中,科技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1990年秋,在国家卫生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首届名老中医传承拜师仪式大会上,一位精神矍铄、身着侗布对襟衣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106岁的著名侗族老中医吴定元。他不仅是这次拜师会上年寿最高的老中医,而且是仅有的几个民族医之一。  作为一个来自贵州偏僻侗寨的老人,吴定元历经三朝,痴迷本草,不改初心,终成大器。清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初四,吴定元出生在湖南省芷江县梨溪口乡六脚寨一个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