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色错觉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线条的欺骗性,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即使是很少接触外界社会的少数民族部落,也懂得利用织物上的一些线条与纹路来塑造女人们蜂腰肥臀的曲线假象。设计师Wong Vingi(黄尹姿)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便想用一些新面料替代传统的棉麻织物,来塑造出夸张的人体轮廓。
  综合了华丽与奔放的矛盾,Vingi将狂野不羁的吉普赛风格和古老传统的东欧民俗刺绣相融合:体现高加索山区特色的围裹式大衣被夸张出高耸的肩部,各种材质的混搭和强调绲边的细部处理,在浓烈的异国情调中增添了未来感;同时运用人造宝石、水晶以及金属刺绣,塑造出古灵精怪的个人风格。Vingi说自己是个爱幻想的女孩,所以对比起实际的可穿性,她更喜欢做一些古怪的、个人风格强烈的实验性作品。而这组作品的创作,也令她更加确立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方式。“我喜欢塑造性较高的材料,曾经运用过一些尼龙网管,它富有弹性、能屈曲成不同的弯度,视觉上形成不同的图案,很有层次感。另外我喜欢运用Silk Fabric作为面料,在Silk上印刷颜色很美。”
  Vingi出生和成长在香港,今年刚刚从圣马丁服装设计系毕业。早在学习服装设计之前,她就已经接触过许多门类的艺术创作,比如平面设计、油画、陶瓷、摄影等不同范畴,后来赴英取经,考进了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专攻服装面料设计。尝试各种不同类型艺术形式的经验以及在圣马丁高自由度的学习,让Vingi有了更加天马行空的跨界玩法。她曾经为英伦艺术家Grayson Perry设计过衣服,这位获得过英国艺术最高奖项“透纳”大奖的艺术家常常因为陶瓷作品里充斥了性、暴力、犯罪、虐童等骇人的主题而受瞩目,更加关键的是,这位陶艺家是个远近闻名的异装癖,每个星期总有那么几天要打扮得像个小萝莉一样招摇过市。为这样一位“奇葩”艺术家做服装设计,到也刚好符合Vingi爱玩的个性。Vingi最近的一次跨界合作是为英国百货公司Liberty设计了2013年夏秋的印花系列。众所周知的Liberty最爱和艺术家及品牌合作,包括古董级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牌爱马仕。“这些学生时代不同寻常的经历对我后来创作自己的系列帮助很大,无论是创作、物料运用甚至是时间规划都获益良多。”Vingi说。
  实际上,在Vingi的毕业设计里,除了视觉上的“欺骗性”,大理石拱门和阿拉伯建筑也是Vingi的灵感来源。喜欢旅行的Vingi常常在旅途中收集触动自己的美丽建筑,再结合脑子里突然冒出的怪念头,把它们都“变”成衣服。当然幻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充满了各种各样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困难。比如她选择的物料本身就比较难控制,制作过程上也遇到过不小的难题——尼龙网管本身很容易变形,所以缝纫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另外管与管之间的距离也一定要十分准确才可以形成视觉上的错觉……不过这些困难却使Vingi变得更加兴奋,而解决困难也给她带来了更大的成就感。“我觉得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Vingi说,“设计是创造力和创新的链接,它让生活变得更便利、更美,我想设计一些令人会心微笑同时又具感染力的作品”。
  现在,已经走出校门的Vingi要面临一些更实际的问题,比如就业和挣钱养活自己。那么今后要把风格调整得更实穿一些吗?古灵精怪的Vingi选择说“NO”。“我想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做自己想做的作品。我觉得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大乐事。”就这样,Vingi已经决定带着她那些荧光色的梦想继续前进。
其他文献
李娜,23岁,独立设计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10月成立个人设计品牌——TIE-DYE-EMOTION,用扎染来表现纯手工的自我艺术风格。扎染艺术有1000多种纹样,每种都能折射出千姿百态的视觉体验。李娜自几年前无意中看到现代彩色扎染的无尽魅力,便开始潜心研究国内外的扎染艺术,在短短数月内已设计出百余种原创扎染产品。  正如李娜所说,“真正的扎染是用爱做的”,从建立品牌开始,她便向EEE
期刊
2012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計师任桐桐,有一组关于动物眼睛的首饰设計《Their Eyes》。以雕塑手法细致的在银材质上刻画出不同动物的眼睛局部,眼神和毛发肌理都清晰可见,神态逼真。这想法源于她的一个喜好,“当我遇到一只动物时我喜欢看它的眼睛,希望从中可以读出它的情感,希望知道它对这个世界是否有和我不同的感知。”  这种从动物眼中反射出的世界,对任桐桐来说充满神秘感。这促使她开始思考,
期刊
“时装艺术”(Fashion Art)属于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与时装有着密切渊源的艺术形式。此次北京时装艺术国际展是一场具有独创意识的时装艺术展示盛会,你可以深刻感觉到艺术观念在时装设计被强调,其强烈的观念性使得这些时装作品兼具形态的包容性和功能的广泛性。  你能想象名模琳达、内奥米、伊娃、凯特都出现在一件作品上吗?设计师劳达·拉瑞尔的作品《昔日的梦想》,尽显“揽镜自照,我
期刊
人的精神大概天生就在拼命抗拒促狭的时间和空间,向往着某些浩瀚的磅礴大物,比如一眼望不到头的海。生活在内陆的“有耳”一直有个关于海的梦,虽未亲眼所见大海的气势,却在心里描摹了很多遍:蔚蓝的天,碧绿的浪,皓白的沙,欢腾的鱼,还有海边欢快劳作的姑娘和小伙儿。禁不住这魂牵梦绕,“有耳”的设计师聂郁蓉在今年夏季推出了“海的食”系列作品,以展示她关于海的梦想。  “有耳”是个年轻的独立服饰设计品牌,聂郁蓉通过
期刊
什么样的空间可以算有趣的空间?以大型购物广场为例,合理安排购物场所与休闲场所主要是出于功能上的考虑,假如还想营造一个更加放松、同时还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往往就取决于在满足功能性需求之外,还有哪些“额外”的内容。针对面向大众的空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策展人李振华提出了“如何让艺术在一个相对的时间中持续发生”这个主题,而这恰恰顺应了当下的时代潮流,打破艺术一贯“束之高阁”的美术馆与画廊属性,真正融入
期刊
水晶,清澈安静却璀璨;时间,瞬间消逝却永恒……在时间银河中,繁星般的段段典故常令人动容。形态各异的透明水晶堆砌而成的山峦,偶然构成了世间最无常却美妙的风景。光阴的故事穿越其中,不會被阻隔,反倒被阐释。“水晶与光线”之舞的梦幻感,足可以代言我们记忆世界的绚丽与辉煌。北京国际设计周,iLook带你一起领略施华洛世奇的魅力,对话中国当代设计师刘峰,感受不一样的设计力量。  iLOOK:《银河时光》的灵感
期刊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了评判国画优劣的六个标准,名之曰“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虽然与柔性的水墨相比,首饰设计师蔡依珊的创作素材是较为刚硬的金属,但这并不妨碍她重写谢赫六法的精髓,而她的作品“珊墨”系列首饰,就是以金属演绎这六种艺术创作面向的一次绝佳注解。她对此解释道:“如果说‘应物象形、转移模写’是金工首饰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之道,那‘随类赋彩,
期刊
就像每个人在独处时的自言自语那样,设计师Vivien Chong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别人“看到”她自己并感受到她想传达的信息——她用生命在织布上(或者说大一点,在世界上)划出的痕迹。  “我是一个很女性化的人,我喜欢洋装、裙子和那些女孩子气的东西。这些都反映在我的作品里,反过来说,我的作品又刚好讲述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Vivien说。所以在她圣马丁的毕业作品里,Vivien用了透明和半透明
期刊
“匠器家”虽然是个今年才成立的新品牌,但它关于器物的思考已经沉淀很长时间了。创始人蔡瑞鹏和孙羚馨既是同乡也是老朋友,在“匠器家”成立之前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设计工作。可能正是因为创意领域的思维敏感性,他们对于生活和物品的思考更深入也更挑剔。基于这种思考,二人曾经做过很多尝试,甚至还做过化妆品。不过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器皿,因其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却又存在得不着痕迹。“人文用度,生活器皿”是匠器家的根本理念
期刊
面对当下快速变化的现实,越来越多的设計师开始重新质问设計的意义——全球性资本主义、全新的媒体网络、由社会解体和生成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这一切早就转换了以往将物质作为中心的设計规律。2013年9月6日开幕的第五届光州设計双年展主题为“以心传心”,总策展人李英慧女士在解释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时称,其实“我们任何人都可以是设計师,设計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展览共有本展览、主题展、特别展(设計产业化)、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