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也为高校人才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的教学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审计仍然薄弱,这大的阻碍了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效率关乎高校的管理效能,只有创新内部审计模式,才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本文将具体探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之处,以及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主要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创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自主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高校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提升高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在资金量不断扩充的情况下,高校财政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经济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弱点越显突出,传统审计模式明显不适用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当前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研,采用高效举措推动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一、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及短板
(一)审计工作独立性差
1.办公模式滞后。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办公模式相对滞后,影响了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发挥[1]。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责任,只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成为其他部门的附庸品,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功能。纵观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难发现,合署办公成为高校内部审计最主要的工作模式。根据统计发现,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仅仅有不到一半的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高校都与财务处、纪检部门等进行合署办公,极大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有时被形式化是在所难免的。
2.外部影响较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校内的行政干预,校内部门之间关系等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作用。我国教育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道德规范,在外部约束下展开工作。在形成审计报告之后,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结果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从某个角度来看,审计部门是高校行政权力的一部分,其工作行为会受到高校行政权力的干预,而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出现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
3.审计经费不足。对当前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进行探讨,可以发现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扶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每一年都会为高校拨款,但学校更多的会考虑基础建设和教学投入,对内部审计经费投入往仅限于办公够用,保证运转即可。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物力资源,由于外部经费有限,学校很难为审计工作注入足够的资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非常低。
(二)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1.专业能力较低。审计人员是高校审计工作的主体,从某个角度来看,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对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考评,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很多高校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会计、财务或其他专业等非审计专业的的人员,专业知识非常欠缺。虽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存在重合性,这些审计人员只学习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并没有掌握内部审计的技巧和方法,难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我国高校审计工作处在持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工作内容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决算等等,覆盖物资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绩效等的各个方面,为了提升高校审计报告的科学性和质量,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的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比较差,高校承担着一定的审计风险。
2.结构不够科学。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参差不齐,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年龄在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中老年内部审计人员占很大的比例。职称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其中初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中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高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三左右,其余的均未获得职称,高级职称审计人员偏少。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无论是从年龄上来看,还是从职称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配置都不太合理,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4]。
3.职业道德欠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其严肃性和公正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各二级部门都是学校的行政单位,工作沟通非常密切,被列为审计单位的二级部门往往与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关联性,因此,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参杂个人感情,审计事实往往会被隐藏,内部审计情况并不能如实反映。也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收取不法收益,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制造了很多障碍,也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4.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当今,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非常紧密。很多高校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然而,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也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快速、精确、高效的需要。我国高校的管理经费有限,很多高校都没有投入审计技术资金,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特征,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还要对学校经费的整体运作方向进行总体把握,如果没有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交互平台,无形中就割裂了部门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5]。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科学的审计报告。 5.监督工作实效性差。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偏好事后审计,没有对中间环节进行控制,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只有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性。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仅仅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了监督,而没有对经济活动的发生和结束点进行控制,导致审计控制的整体质量不高。审计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开展审计建设,严格管理流程监测,避免中间环节失误。内部审计具有服务性功能,很多高校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也使内部审计陷入困境。
二、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只有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提供工作保障。我国对高校审计部门作出了法律规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高校共进退,但是高校审计部门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独立行使审计的职权。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不受其他部门影响而转移自己的意志,应该坚持自己的审计方向,明确自己的审计策略[6]。为了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校应设校长担任审计部门的上级主管领导,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负责。同时,高校要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做出评价。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定期提交内部审计报告,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履行制度规范。为了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治理结构,应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二)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关乎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降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帮助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项综合素质:第一,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审计能力,和现代化的审计技巧。第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于新进的审计人员,高校应该对审计人员的学历、岗位资格进行考察,是否能够担任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必要时,应该设置题目,检验审计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考查审计经验,如果考察通过,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审计部门,如果考核未通过,则应该对审计人员留待查看[7]。对待现有的审计人员,学校应该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派出人员参加区内外各种审计专题培训,为审计人员普及最新的审计知识,同时,学校应该引导审计人员进行现代办公训练,让审计人员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办公软件辅助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学校应该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审计人员对内外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另外,学校应该开展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让全体审计员切实树立了客观公正、文明规范、清正廉洁的审计观念,发挥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爱岗敬业、务实奉献的精神。
(三)更新审计方法手段
传统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存在不足,且无法满足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需要。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也需要进行创新。高校审计人员应该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掌握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巧,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审计软件。除了对审计指标进行分析之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对检查内容进行创新,严格控制审计点。现代审计方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并对内部控制手段进行有效测试,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很多审计人员忽视了审计内容的重要性,没有对审计报告进行优化,阻碍了审计质量的提升。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报告进行不断补充,发挥审计工作的实效性[8]。
(四)创新内部审计职能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朝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审计部门应该突出自身的服务职能,为高校内部和社会外部提供动力支持。高校现代审计的目的比较明确,除了要对高校的经营成果进行查看之外,还要对高校的管理成效进行评价。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高校应该采用有效的应对举措,突出自己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传统监督审计观念具有单一性的弊病,为了实现审计管理的多元化,高校需要从被动的审计工作变成主动的服务,把监督、评价、审核变成服务于学校健康发展需要。改变审计部门传统的单向监督,设立监督部门并审计信息公开,接受学校及师生的双向监督。同时,高校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资金,引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形成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决策共享。在遇到问题时,高校要组织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互动和沟通,为内部财务管理提服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校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蔡元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以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5):50-52.
[2]黄文光.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4):63-68.
[3]米文红,段敬东.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高校内部审计增值实现路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06):116-119.
[4]张佳春,熊励,刘玉泉,王淼钧,季佳亮,李光胜,孙友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以上海大学审计信息化平台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52-60.
[5]蒋建宏,沈蓓绯.基于大学治理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研究——以澳大利亞国立大学为例[J].学术论坛,2014,37(11):152-158.
[6]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5):18-23.
[7]唐华琳.强化内部审计机制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审计在优化高校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04):108-111.
[8]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李学岚.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40-44.
作者简介:覃庆甫(1971-),男,壮族,南宁马山人,本科学历,任职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工商管理。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创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自主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高校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提升高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在资金量不断扩充的情况下,高校财政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经济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弱点越显突出,传统审计模式明显不适用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当前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研,采用高效举措推动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一、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及短板
(一)审计工作独立性差
1.办公模式滞后。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办公模式相对滞后,影响了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发挥[1]。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责任,只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成为其他部门的附庸品,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功能。纵观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难发现,合署办公成为高校内部审计最主要的工作模式。根据统计发现,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仅仅有不到一半的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高校都与财务处、纪检部门等进行合署办公,极大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有时被形式化是在所难免的。
2.外部影响较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校内的行政干预,校内部门之间关系等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作用。我国教育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道德规范,在外部约束下展开工作。在形成审计报告之后,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结果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从某个角度来看,审计部门是高校行政权力的一部分,其工作行为会受到高校行政权力的干预,而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出现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
3.审计经费不足。对当前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进行探讨,可以发现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扶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每一年都会为高校拨款,但学校更多的会考虑基础建设和教学投入,对内部审计经费投入往仅限于办公够用,保证运转即可。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物力资源,由于外部经费有限,学校很难为审计工作注入足够的资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非常低。
(二)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1.专业能力较低。审计人员是高校审计工作的主体,从某个角度来看,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对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考评,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很多高校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会计、财务或其他专业等非审计专业的的人员,专业知识非常欠缺。虽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存在重合性,这些审计人员只学习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并没有掌握内部审计的技巧和方法,难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我国高校审计工作处在持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工作内容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决算等等,覆盖物资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绩效等的各个方面,为了提升高校审计报告的科学性和质量,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的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比较差,高校承担着一定的审计风险。
2.结构不够科学。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参差不齐,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年龄在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中老年内部审计人员占很大的比例。职称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其中初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中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高级职称的内部审计人员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三左右,其余的均未获得职称,高级职称审计人员偏少。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无论是从年龄上来看,还是从职称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配置都不太合理,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4]。
3.职业道德欠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其严肃性和公正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各二级部门都是学校的行政单位,工作沟通非常密切,被列为审计单位的二级部门往往与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关联性,因此,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参杂个人感情,审计事实往往会被隐藏,内部审计情况并不能如实反映。也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收取不法收益,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制造了很多障碍,也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4.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当今,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非常紧密。很多高校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然而,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也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快速、精确、高效的需要。我国高校的管理经费有限,很多高校都没有投入审计技术资金,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特征,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还要对学校经费的整体运作方向进行总体把握,如果没有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交互平台,无形中就割裂了部门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5]。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科学的审计报告。 5.监督工作实效性差。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偏好事后审计,没有对中间环节进行控制,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只有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性。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仅仅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了监督,而没有对经济活动的发生和结束点进行控制,导致审计控制的整体质量不高。审计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开展审计建设,严格管理流程监测,避免中间环节失误。内部审计具有服务性功能,很多高校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也使内部审计陷入困境。
二、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只有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提供工作保障。我国对高校审计部门作出了法律规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高校共进退,但是高校审计部门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独立行使审计的职权。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不受其他部门影响而转移自己的意志,应该坚持自己的审计方向,明确自己的审计策略[6]。为了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校应设校长担任审计部门的上级主管领导,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负责。同时,高校要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做出评价。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定期提交内部审计报告,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履行制度规范。为了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治理结构,应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二)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关乎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降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帮助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项综合素质:第一,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审计能力,和现代化的审计技巧。第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于新进的审计人员,高校应该对审计人员的学历、岗位资格进行考察,是否能够担任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必要时,应该设置题目,检验审计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考查审计经验,如果考察通过,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审计部门,如果考核未通过,则应该对审计人员留待查看[7]。对待现有的审计人员,学校应该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派出人员参加区内外各种审计专题培训,为审计人员普及最新的审计知识,同时,学校应该引导审计人员进行现代办公训练,让审计人员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办公软件辅助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学校应该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审计人员对内外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另外,学校应该开展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让全体审计员切实树立了客观公正、文明规范、清正廉洁的审计观念,发挥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爱岗敬业、务实奉献的精神。
(三)更新审计方法手段
传统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存在不足,且无法满足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需要。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也需要进行创新。高校审计人员应该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掌握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巧,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审计软件。除了对审计指标进行分析之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对检查内容进行创新,严格控制审计点。现代审计方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并对内部控制手段进行有效测试,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很多审计人员忽视了审计内容的重要性,没有对审计报告进行优化,阻碍了审计质量的提升。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报告进行不断补充,发挥审计工作的实效性[8]。
(四)创新内部审计职能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朝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审计部门应该突出自身的服务职能,为高校内部和社会外部提供动力支持。高校现代审计的目的比较明确,除了要对高校的经营成果进行查看之外,还要对高校的管理成效进行评价。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高校应该采用有效的应对举措,突出自己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传统监督审计观念具有单一性的弊病,为了实现审计管理的多元化,高校需要从被动的审计工作变成主动的服务,把监督、评价、审核变成服务于学校健康发展需要。改变审计部门传统的单向监督,设立监督部门并审计信息公开,接受学校及师生的双向监督。同时,高校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资金,引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形成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决策共享。在遇到问题时,高校要组织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互动和沟通,为内部财务管理提服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校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蔡元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以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5):50-52.
[2]黄文光.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4):63-68.
[3]米文红,段敬东.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高校内部审计增值实现路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06):116-119.
[4]张佳春,熊励,刘玉泉,王淼钧,季佳亮,李光胜,孙友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以上海大学审计信息化平台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52-60.
[5]蒋建宏,沈蓓绯.基于大学治理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研究——以澳大利亞国立大学为例[J].学术论坛,2014,37(11):152-158.
[6]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5):18-23.
[7]唐华琳.强化内部审计机制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审计在优化高校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04):108-111.
[8]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李学岚.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40-44.
作者简介:覃庆甫(1971-),男,壮族,南宁马山人,本科学历,任职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