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教育的隐性差距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小教育差距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因为它事关教育的公正和平等。
  教育的差距有显性差距和隐性差距。显性差距表现为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上的差距。隐性差距则表现为由学校软实力差距而造成的学生发展的差距,隐性差距不一定完全体现在学业成绩上,更多的反映在学生的内涵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是教育中更为重要、更需要重视的差距。
  隐性差距的核心要素是“观念”、“课程”、“学习”。观念是灵魂,课程是基石,学习是翅膀,正是这三个要素汇聚了学校发展的能量,成就了学生内涵素质的提升。
  教育观念的差距体现在它的内源性生成上。教育不仅要知晓新观念“是什么”,更要理解新观念“何以如此”。前者是“知”,后者是“行”,在“知”向“行”的转变过程中,信念是力量之源。深居人心灵深处的信念,最容易外化为那种不经意间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行动。教育的信念源自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矛盾的深度剖析,对天真儿童的无限情怀,这是植根于教育沃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思维。正如夸美纽斯《大教育论》中所述:“由别人的言论和见解汇集而成的知识就像农夫在休假日支起的树木一样,虽然也有枝条、花儿、果实、花环和花冠,但是不能生长,甚至不能耐久,因为它的装饰不是从它的根儿生长出来的,只是挂在上面的。这样的树木结不出果实,附在上面的枝条会枯萎、会掉落。”因此,从教师内心深处自然迸发的、符合教育本质的、着眼儿童需要的教育追求,才是教育观念的自觉思想。
  课程功能的差异反映在它的整体性生成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支柱,蕴藏着育人的无限能量,任何一种教育行为只有以课程形态来呈现,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育人的功能。然而,每一个人理解课程、表达课程的程度迥异,不同的实践者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每门学科的差距,每一堂课的差别,日积月累,自然形成了教育的巨大差异。一些传统名校之所以有名,固然有其历史的传承,有其特色的凝炼,有其个性化的教育主张等因素,但核心根源在于他们都视课程为学校发展之生命,视课程为学生成长之基石,最大限度追求课程的整体性育人功能。学科教学整体性育人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策略。它不仅揭示了学科内容的深刻性,更构建起了学科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关联性,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修养、教学场景等因素对学生的价值指向,这种价值指向是由知识层面向人的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跃进。这样的追求是教育极具理性的从容,其实质就是抓住了教育根本,发展了教育对象。
  学习探究的差别表现在它的自发性生成上。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是教师,“大学之大因大师之大”,成就教育之大师不在于教师智商有多高,而在于学习有多深。现在的学习培训越来越多,但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究其原因,是教师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成为了“被学习”的对象。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学生,应付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每天坚持学习2小时,一定能在教育过程中应对自如。有人说教师的差距就在于“晚上8点到10点”,这是极其中肯的一句话。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时间段的特殊性,上课之余潜心学习,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有了这样的一份热情,才能走进孩子的生命世界,找到教育的“道”,才能获得丰富快乐的人生体验。在自发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成熟与超越。
  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不遗余力均衡教育资源,更要潜心研究如何缩小教育的隐性差距。缩小隐性差距是办学实践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追求,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校长的办学智慧。
  (徐健湖,江阴市实验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对已有的基于环Zn上圆锥曲线的E1Gamal的数字签名方案给出了分析,说明其算法将会暴露签名私钥,因而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一个没有此种安全隐患的环Zn上圆锥曲线的E1Gamal的数字签
提出了算法模拟设计应满足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可视化、交互性、播放可控性和伪代码执行过程模拟等要求,并以保序插入算法为例,介绍了基于ActionScript技术的算法模拟设计和实现.
湘科无核柑是湖南省科委的重点攻关项目,历经7年选育成功,最近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无核性状稳定,果实品质好,早结、丰产,对环境适应性强,在丘岗山地及河
期刊
金秋十月,与友人相约赴川西旅游。在游览了稻城、亚丁和康定跑马山等地后,听说甘孜地区刚发现了一片红石滩,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石头均呈鲜红色,煞是壮观。推荐者称,此处是世界唯一的红石河谷,是生态观光、野外体验、文化探秘的绝佳去处,不可不看。于是欣然前往。  从磨西古镇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红石滩。下车一看,大家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蓝天白云之下,两座莽莽苍苍的大山之间,一条宽阔的山谷从眼前弯弯曲曲地通到
浙商崛起于近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近代浙商占据区位优势。经世致用的浙江文化,是近代浙商崛起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冲击,为近代浙商的崛起提供了
李贺近体诗,除了《南园十三首》其五、其六具有豪壮之气,保留了盛唐七绝的余响之外,其他绝大部分以想象奇特,色彩艳丽,描写生动和细腻见长。其风格对晚唐的绮丽派有深刻的影响力。
清朝末年,川边藏区在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经济基础上,融合各种力量,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等条令规定,发展实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专业设置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教育形式上,把
由于语言、宗教、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原因,翻译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汉、藏语传统翻译思想中也都有不少有关不可译现象的论述。文章立足不可译的内涵界定与原因探析,梳理了汉藏
在清代诗人和瑛的诗歌创作中,表现有关西藏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将近一半,足以证明西藏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章以和瑛创作的有关西藏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其出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