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姨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阿姨是我幼时的保姆。长大后,有时跟我娘闲话家常,我娘还会提到她:“那个老阿姨,你小时的保姆,还记得吗?”
  曾经有一阵子我管老阿姨叫“奶奶”。在我们那时所住的小楼里,颇有几户人家的小朋友是由他们的祖母照顾的。不断地听着同龄的小朋友们呼唤着“奶奶”,并常常炫耀着:“这是我奶奶给我买的”“这是我奶奶给我吃的”……我十分羡慕,于是郁闷地想:“为什么他们都有奶奶,而我没有呢?”很少有机会见到爹娘的小人儿,左思右想,觉得老阿姨看起来跟人家的奶奶是很像的,或许,她本来就是我奶奶?那我为什么不叫她奶奶而要叫老阿姨呢?
  于是我跑去对老阿姨说:“我叫你奶奶好吗?”老阿姨听了我的话,当时作何表情,如何回答的,如今我是完全没有印象了,只记得那之后我就一厢情愿地嗲嗲地叫她奶奶,然后就对她温暖粗糙的手掌愈发依赖,临睡前闻着老阿姨身上炒菜油腻的气味也觉得比往昔又亲切了许多,也会指着脚上那双我非常喜欢的、老阿姨做的红色灯芯绒布面千层底的小布鞋,对小朋友说着:“这是我奶奶给我做的。”
  然而小朋友们却不买账,说:“她不是你奶奶,她是你家老阿姨。”过了不久,我娘也发现了我对老阿姨称呼的变化,开始时并未说什么,然而过了些时候,终于还是实话实说地告诉我:“你是有奶奶的,老阿姨并不是你的奶奶。”
  我小小的自尊心覺得受了打击,仿佛第一次感到了希望的幻灭。因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不再叫“奶奶”也不叫“老阿姨”,什么也不称呼,有需要总是等走到老阿姨身边了,才说出来。
  有一次老阿姨带我出远门,是去看望我娘。那天一早起来,老阿姨帮我收拾打扮妥当,说要带我去看妈妈。极度兴奋又懵懂的我,跟着老阿姨,走路,坐车,转车,又转车……小手不断地被老阿姨的温暖粗糙的手牵了又牵。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走进了一间极高极大非常宽敞的大房子,在挤挤挨挨密密铺满的地铺间,找到了我娘的铺位,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我娘。
  一见之下,我娘不由自主地张开臂膀开心大叫。在我娘怀抱中稍一侧头,我看见大房子的后部耸立着一些巨大的机器,我看见站在一旁看着我们母女相拥的老阿姨,混浊的眼角似乎又有些泪水若隐若现地正在迅速漾起,于是她撩起永远的蓝布大襟衣服的一角,在眼角擦拭着却又微笑着。
  多年后跟我娘重提这一幕,我娘说,那原是一间工厂的大厂房,那次是她下放劳动,说是支援某项重要的工程建设,几个月都不能回家,于是老阿姨便带了我去看她。
  每每说到这里,我娘就会轻轻叹息一声:你们并没有受苦,幸好有老阿姨……
  这之后不久,我父母带我离开了我长大的那个南方小城,全家终于团聚。老阿姨则去了同楼的另外一家与我同龄亦是玩伴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家帮佣。
  在后來的一些年里,我很少想到老阿姨。我不断长大,生活安定,爹娘甚少离开。随着成长而来的生活层面日渐扩大,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人物与故事不断吸引着我,老阿姨,小同伴以及南方的那个小城,越来越遥远。
  直到我15岁那一年的暑假。
  一个偶然,我回到了那个南方的小城。并且,在我去看望那对双胞胎姐妹的时候,在她们家楼下的长廊上,猝不及防地,竟然又见到了老阿姨。
  我走进廊檐,夏日阳光抛在身后。正要与在左侧廊下伏腰对着一盆衣物慢慢搓洗着的老妇人错身而过,径奔楼梯,老妇人忽然抬起头来,正与我打了一个照面。
  我的脚步登时止住。
  老阿姨站起身来,动作迟缓,手上兀自水珠滴嗒。
  她的样子比我记忆中是苍老得多了,眼睛越发混浊。原本只在黑色中夹杂着几缕灰白色的头发已经全变白了,原本总是整整齐齐地挽在脑后的发髻有些散乱,额前几丝全白的碎发在几不可闻的风中微微漂浮。仍然是一身深蓝布大襟衣服,下摆围着一块深蓝色围裙——我久已不曾看到有人穿着这样的衣服了。
  她颤声地,有几分犹疑地,还是那道熟悉的安徽口音,声音却已苍老许多:“小弥呵……小弥?”老阿姨终于呜咽起来:“小弥啊,真的是你呵?已经长这么大了,大姑娘了……”她整个脸很快地缩起来,大滴的泪水从她布满皱纹的面颊滚落而下,在色泽暗沉的皮肤上立刻划出一道亮晶晶的印迹。她伸出手,似乎想要触摸我,又犹疑地停在半空,终于还是习惯性地去揪起衣衫的一角,举到眼角擦拭起来。
  我嘴巴动了动,出不得声。
  因为太过意外,惊讶之后脑中呈现空白,顿感无措。面对那双从小牵惯了的手我不能克制地想伸手去拉住,看着那张熟悉的又满是沧桑的面容我欢喜又心酸。可是我忽然意识到我的无力……
  那一瞬间,我清楚地感觉到,我从来没有对于尽快地长大成人如此渴望,如此迫切。然后,接下来,我却做了一件连自己也来不及反应的事情——我像是逃跑一样忽然飞快地转身,奔上了楼梯,撇下了老阿姨。
  很久以后我娘告诉我,老阿姨早已过世,就在我遇到她那年之后的两三年,“应该有70多岁了吧?”娘说。
  我也第一次知道了老阿姨的故事,一个司空见惯了的孽子的故事。
  这么多年,她的儿子在家乡用她辛苦赚来的钱,盖房,娶妻,生子。她又积攒了些积蓄,以为这一回去,便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谁知她的儿子媳妇却不满足,要盖更大的房子,不但要去了她全部的积蓄,还嫌不够,全然不顾母亲已经苍老年迈,还要她再出来做,要得更多……
  于是心碎的母亲只好出来重头来过,想要给自己好歹再积攒一些养老的钱。然而她毕竟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只零零碎碎地找到些散工。然后,双胞胎的父母,也是我父母的老朋友,知道这个事,伤忿之余,又把老阿姨请回去,不要她做什么活儿,每月也给她一些钱,算是养老。可老阿姨工作了一辈子,每天什么都不做的日子是她不能忍受的,给她养老的又并非她的儿子……拦不住,他们也只好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尽量轻微的事。
  她的后事也是他们帮着料理的。没想到她儿子竟然还在她身后找上门,追问他的母亲是否还有剩余的工钱可以索要。
  那一回听了老阿姨的故事,我呆坐半晌不能言语。
  我与老阿姨见最后一面时,她是一个伤了心的母亲。知道这一点,一直令我非常酸楚。
  有时候我很想回到15岁的那个夏天,希望当年的我不曾那样转身离去。
  那一刻长廊外的骄阳,那一刻老阿姨额头上几丝轻舞的白发,都让我再也不能忘记。
其他文献
每一个生灵,都有一段平凡而又神奇的故事。  这是一株古树,没有人知道它活了多么久,甚至就连它自己也不清楚。它只记得,自己还是一颗树种的时候,便随着亲切的风,穿过辽阔的草原,越过巍峨的高山,最后降临在这个安静的小山村旁。  自己一天天长大,看着小山村的变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日子就要这样平凡而安详地过下去。  直到那一天。  小村庄里的人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起初自己只是瘦弱的小树苗,所以没有被村
期刊
路边,有人挑了竹筛、竹匾来卖。初冬暖融融的阳光下,青黄的竹篾泛着清冷的光泽,竹条交错穿梭,纯手工编制的物件,虽然略显粗糙,却有一种朴实的美。  大大小小的竹器,随意地摆放在街道边,几个妇人围绕着,七嘴八舌地点评着,挑选着,一边讨价还价。看见这些竹器,心里激荡了一下下,瞬间热乎起来。指着其中一种小竹筛,问了价格,20元一只,不算貴。儿子在旁边插嘴,你打算买它回去晒什么?  自从家里开了一家小饭馆,解
期刊
Q:  我最好的闺蜜这些年认识了不少所谓的有钱人。她自己本身是普通家庭、工薪阶层,但现在有了一群很有钱的朋友,出入的场合慢慢和我们这些一起穷大的闺蜜不再一样了。  起因是前段时間久别小聚,她却在临出门前说带了两个朋友一起。说实话我心里是拒绝的,但不好开口。最后饭也吃了歌也K了,带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买了单,一晚上花了一万多,我却玩得不太开心。  闺蜜以前提过在学高尔夫,我也觉得有时间,找个200块钱
期刊
一  去年在海南住的地方比较好,到处是闲置的别墅,走几步就是大海,海边大片草地绿植,空无一人。  今年來海南住的是个平民小区,大部分是小公寓,人声嘈杂。  看房子的时候因为拖着行李不方便,又累,第一个房子就匆匆同意了。窗外三分之一是山,三分之一是海,夹在中间的是一片布满水泥池子的不明建筑,也没顾上研究是什么。  房东是一家东北老头老太太,住在遥远的另一栋楼上。老头老实不爱说话,老太太一眼看上去就厉
期刊
或者是对于时尚渐行渐远,或许是我早已经远离了时尚。  所以看到春寒料峭中衣著单薄的女孩子,想到的不是那些属于当下的时尚元素而是担心她们是否会冷?对了,这是典型的“有一种冷叫你妈说你冷”的感觉。  自然,我也就不知道很多事儿:眼下的时尚是穿裘皮呢,还是穿布草?脚下该高跟靴子,还是增高球鞋?女儿照片中穿着绿色的风衣,衣裾飘飘,脚下是一双通红的跑步鞋,疑惑“红配绿赛狗P”的老话是否过时?  衣着的种种混
期刊
父亲遽然去世,我慌忙搭机飞返老家,更令我惊骇的是母亲的模样:一身未换洗、不合身的灰布丧服,骤然霜白而蓬乱的头发上,胡乱结一朵不成形的白棉线花。看见我,她枯而黑的脸颤然,仅咧开嘴,显示了无言而黝深的哀恸。  我在巴黎3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察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了。父亲去世,母亲能健康而平安地活下去,应比一切都更重要。  我从旧书摊买来一大堆内容轻快的杂志和小说给母亲,希望能转移她凝定
期刊
女人对男人的行为作出判断和解读时,包容性和容忍度总会大大降低。她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公众面前光鲜亮丽的一个人,回到家里是如此邋遢;那些聚会上的口若悬河,竟然变成沉默无语;而一个能让所有食材活色生香的大厨,却时常以泡面果腹;甚至,那个所有人眼里的模范丈夫,居然婚外戀多年。  至疏至亲是夫妻。人们自以为最了解,却又恰恰最不了解的,往往是至爱亲人。女人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坐在副驾驶上,握着你的手,
期刊
人的品格有时候要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来。古人言“人生好似鸟投林,大难来时各自飛”,这话猛一看,说得让人丧气,但是到了事儿上,常常就那么让人不提气。这事还就谁都别说大话。  我一个老朋友,有一回一起聊天,聊到革命者、坐牢什么的,他就说,我想了想我还真不是那块材料,要是把我抓住了,要说直接枪毙,我倒还不怕,一咬牙就过去了;可要是一用刑,我觉着恐怕什么秘密都得招了,江姐那样的我当不了,我也就是个普通人。大
期刊
“3斤3两,秤头高高的!”这一幕,并不是在菜市场里买菜,而是给彩礼。那秤盘里3斤3两的东西,竟然是红灿灿的百元大钞(约合13万元)。小小一个秤盘,承载着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窄窄的秤杆两端,一端是娘家人的眉开眼笑,一端是婆家人的愁眉苦脸。  “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清期、迎亲。为了缔结两性之好,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纳采”的流程被不断精简,男
期刊
千万别告诉我,家门口的公园你已经玩腻了,里面再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能够引起你的注意。  其实,就像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那扇神奇的转门一样,公园里也有这样一扇奇妙无比的门,只不过,这门的旋转机关不是别的,正是你的一双眼睛。只要换个角度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奇异的新世界。  雨后的公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枯叶淡淡的腐败气息,游人三三两两,无心在湿漉漉的林间小径上停留。不过,我是个例外。  眼前的大柳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