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红钱赏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红钱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颗明珠,虽是小小一枚铜钱,但是每一枚蕴藏着新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历史元素和文化记忆,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现象,就是在当今时代,其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馆藏“咸丰重宝”当五十铜币的来历、馆藏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和历史背景,论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为了将“沉睡”的钱币“叫醒”,让它“活”起来,提供给红钱研究学者参考,为推进新疆红学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疆红钱;咸丰重宝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以少数民族识别、民族语言和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为工作内容的中国少数民族大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历时八年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过程中,各调查组大量收集了各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传统服饰、民族宗教用品等文物和民俗用品,其中部分民族民俗文物成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文物主要来源。与此同时,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当时名称)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数十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电影资料片,拍摄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器物也丰富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民俗文物种类。馆藏民族民俗文物是民族工作者和民族研究者在民族地区实地调查与研究成就的见证,也是民族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民族民俗文物作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1 藏品收藏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现藏有少数民族民俗文物一千多种,其大部分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我国少数民族识别确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老一辈民族学学者在全国民族地区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过程中征集来的民族民俗文物。现藏的这些文物来自从海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省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涉及维吾尔族、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黎族、瑶族、布依族、藏族(其中包括珞巴人、门巴人、僜人)、苗族、彝族、布依族、纳西族、侗族、塔吉克族、水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等20个少数民族民俗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具有多种民族文化信息元素,又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20个少数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再现民族历史、展现民族传统、开展学术研究、保护民族文化、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一千多件珍贵文物中有唯一一枚曾在新疆地区流通的清代铜币。这个铜币大家习惯称之为“新疆红钱”。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物库房文物登记记录,此枚红钱为1959年由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新疆墨玉县夏合勒克乡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状况科学调查时征集到的。
  2 新疆红钱及其历史背景
  新疆红钱是我国古钱系统清代部分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红钱的“故乡”就是新疆,其前身是新疆南疆地区原有的准噶尔普尔钱。在学术界,新疆红钱的范畴有狭义和广义的含义。狭义的范畴是新疆铸币之材冶炼时不加锌(内地清钱成分为铜六铅四、铜七铅三,这是红钱和全国清钱最大的不同),所以冶炼出的铜合金呈红色,而用这种铜材所铸的钱币称为“新疆红钱”。①广义的范畴为凡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后新疆本地用红铜铸造的外圆方孔钱,不分红铜或黄铜,一律归宿于“新疆红钱”完整系统。①李启星在《新疆红钱历史分期与定制问题探析》文章中也提道:“红钱是清朝、民国各时期由官方各级政权机关在所辖新疆各地铸造的各种铜质货币的统称。”
  据历史资料,从自乾隆朝开始,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到宣统都铸行过年号“红钱”。这也是清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控制的见证。
  每一种钱币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过程。而且除了钱币本身规律之外,它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新疆红钱出现也与当时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有密切的关联。
  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为了征收赋税、满足军饷、贸易发展和缓解军政开支困难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标志主权的确立,开始在新疆实行新的货币制度,铸造与发行新钱。新钱是将南疆地区原有的准噶尔普尔钱改造成圆形方孔的新普尔钱(即红钱)。当时造币用铜矿在南方,铜材无法北上,为了避免从内地运钱的不便,清政府决定就地取材,在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等主要城市开炉铸造铜钱。
  但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始,鸦片输入量在中国逐年增加,中国的现银大量输出,大大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和银与钱的结构,由此又影响到清朝银两和制钱的比价,造成银贵钱贱,随之引发物价的上涨。尤其是清咸丰时期,国内各地方太平天国军队与清政府武装进行殊死斗争,各地没法征税,各项税收大大减少,造成了清政府财源缩小而财政支出扩大,加上滇铜运输通道的阻塞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挽救由于白银外流所造成的财政亏空局面,为应付银贵钱贱、筹款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破了200年不铸大钱的局面,只好开铸大钱,相继铸造“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
  自清咸丰三年(1853)起,北京宝泉局、北京宝源局、河边宝直局、天津宝蓟局、山东宝济局、南京宝德局、陕西宝陕局、甘肃宝巩局、福建宝福局、江苏宝苏局、河南宝河局、湖北宝武局、江西宝昌局、四川宝川局、云南宝云局、杭州宝浙局、桂林宝桂局、贵州宝黔局以及新疆的迪化宝迪局、伊犁宝伊局、阿克苏局、喀什局、叶儿羌局、库车局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
  从此了解到,清朝铸行咸丰大钱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掠夺外在前提和国内太平天国起义造成的清政府财源缩小而财政支出扩大以及滇铜运输通道的阻塞等内在逼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现藏新疆铜币为清代阿克苏局铸造的新红钱之一。
  在清咸丰年间,阿克苏局先后铸有咸丰通宝、重宝和元宝,版式多样,主铸材质红铜。
  阿克苏局是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新疆阿克苏设立的铸钱局,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的第二个铸钱局,是南疆甚至全疆各铸局中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一个局,是全疆各局铸量最多的一个局,开铸长达76年。
  在清咸丰以前,历朝的通宝、元宝是相同的,是以记重形式存在的,从元代开始四川首先出现便于携带的“交子”,记重铜钱就失去了地位。明朝沿用纸币,很少发行记重铜钱。因此,到了清朝咸丰以后,就有了明显的界限:通常通宝是指面值最小(小平),或相对较小的货币;重宝主要是当十以上至当百以下面值的货币;元宝则是当百以上至当千以下面值的货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现藏的新疆红钱是清咸丰重宝当五十,是清咸丰大钱之一。此币铸造年代为清咸丰年间。当时仅通行于北疆玛纳斯、乌苏、精河、绥定、伊犁一带,民国初年即停止使用。
  当时清政府开铸新疆红钱,确实标志了中央对地方主权的确立;就地缓解了由于战乱引起的军政开支,避免了從内地运钱的不便;尤其是开铸红铜大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白银外流所造成的财政亏空局面。但是国内国外各种压力转嫁于人民的头上,最终失败而终。
  3 馆藏咸丰重宝的特征及鉴定
  新疆红钱还被称为“古明珠”,它反映着中国统一历史的沧桑岁月,体现出各民族长期劳动生产生活成果,共同创造的红钱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收藏的新疆红钱的收藏编号为XINJ-103,阿克苏局制造,当时为主币,别称为“新疆铜元”,有阔缘,大字。
  从币材看,此枚钱币的材质为提净红铜。提净红铜是将生铜原料经过土法提炼,即成熟铜,不加铅锡,呈红色。
  从币形看,圆形方孔,其直径38毫米,缘厚2.4毫米,内穿9毫米,重量14.9克。
  从制法看,用浇铸法制成,属于东方(中国)货币体系。
  从币值看,五十文合银一两。
  从币文看,属于非合背,共用汉、满、维三种文字。正面文字为清帝咸丰年号加“重宝”二字(图1),即铸“咸丰重宝”四字,从上而下、自右向左直读,均为正楷体字,“宝”字不是“尔宝版”,而是“缶宝版”。背面为上下各写有汉文“當”和“五十”二字和左右各写有满文和维吾尔文铸钱局地名“阿克苏”(图2)。
  从铸地名看,分别用满文和维吾尔文铸阿克苏钱局名。
  从钱币铸行看,此币由阿克苏局发行,清咸丰三年(1853)铸币和发行。
  从流通范围看,清政府严格规定,红钱仅限于新疆南八城通行。
  钱币铭文使用的三种文字,非常壮观、自然、洒脱,字口深邃,独具一格。
  从铸造铸工、材质、钱文书写等方面仔细观察,此枚咸丰重宝版本比较高档,仅次于阿克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部颁样钱。其铸制较为精整,厚薄适中,方正圆矩;其铜质良好,铸工精美,包浆浑朴润泽;其汉文楷书书体字迹十分清晰深俊,笔画圆润工整,间隔有距,沟堑分明,深竣而挺拔,鼓凸则自然有度,十分得体;面背满维文纤细飘逸,别致雅观,正如唐养文老师所说的“维文上半部分好像一斜向上飞翔的‘鸟’”,头部上昂明显,五点呈半圆弧状排列,维文尾短”,列点者少见。①整体书相均呈端庄,具官炉钱品之书相风范,同时充分体现“稚拙蛮荒、粗犷豪放”的地方风格和年代的痕迹。如正面的“寶”字的冠上顶圆点不单离,其“貝”下足左短撇右斜连。
  在清朝制钱上使用满文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钱文全部使用满文;二是面文使用汉字,背文用两个满文,左拼读为“宝”音,右拼读为铸钱局代表字的字音;三是面文用汉字,背文一为满文,一为汉文,满文在穿左,汉文在穿右,满、汉文同表局名;四是面文用汉字,背文一为满文,一为回文,满文在穿左,回文在穿右。唯独新疆铜币“红钱”使用汉、满、维三体合璧文字,属于典型三体文货币。
  总之,此枚红钱品相较好,实为艺术品市场中千年不遇的第一珍藏货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
  4 小结
  新疆红钱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它的材质特殊,与一般铜材不同,在新疆与西域乃至中国货币文化历史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它的钱文独特,文字虽不多,却汉文、满文、维文汇集于一身,把三种文字写在一枚钱币上,是我国货币史上的新创举,唯有新疆红钱堪称“唯我独尊”,凸显了民族语言文化的融合特征;钱币文字的撰写方式呈现了咸丰朝的书体艺术的特征;其浇铸技术反映了当时东方(中国)铸造技术特征;红钱只在新疆流通,体现了它的流通特征,从而丰富了新疆历史钱币文化的内涵。
  小小一枚铜钱,说简单很简单,但是每一枚都蕴藏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很多方面的历史元素和文化记忆,充分体现民族团结精神,就是在当今时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疆历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代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祖国内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此枚清朝红钱咸丰重宝是最好的见证者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物除尘是馆藏文物保护面临的基本问题。各类文物从库房取出经文物修复师修复之前、古建筑原状展厅内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原状陈列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展览裸露在外的文物,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即灰尘的清理。以故宫半开放条件下的原状陈列为例,这种展览形式最具历史气息,文物完全按照历史原貌陈设,这种情况下文物最容易遭到灰尘侵袭。为了更好地延长文物寿命,做好半开放原状陈列展厅内的除尘工作是文物从抢救
期刊
摘 要:益阳小郁竹艺是益阳本土一种利用当地资源特别丰富的刚竹(麻竹)为骨架、毛竹(楠竹)为部件,制作民众生活、生产所需竹椅、竹床、斗笠、鸟笼、溲箕等竹制器物的传统工艺。它以纯手工火郁的方式生产,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结构牢固、经久耐用,凝聚着千百年来益阳民众的思想智慧、实践经验与文化价值观念,具有当地特定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及不可替代的技术与艺术价值。考查益阳小郁竹艺基本特征,包括厘清其分布区域、自
期刊
摘 要:寿山石雕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非遗项目,人们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寿山石雕的艺术品价值,而忽略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寿山石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文章结合寿山石雕自身的特点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寿山石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遇到的困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寿
期刊
摘 要:鄂军都督印既是湖北军政府的政权符号,也是黎元洪使用的官印。借助湖北地区档案史料,可精确界定民国时期紫花大都督印使用年代。  关键词:武昌起义;鄂军都督印;湖北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在清军搜查革命黨人的紧张氛围中,在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推动下,武昌城新军第八营率先起事,攻占楚望台军械库,随即联合城内新军及学生军攻克湖广总督署、第八镇司令处及湖北藩署。次日,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将中国现有两个版本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两个版本中田野考古方法上的不同,进一步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然后介绍了英国田野考古的相关文件—IfA Codes,Standards and Guidance,将其中的田野考古理念和方法同中国田野考古相比较,分析二者的利弊。最后,通过以上的对比,反观中国田野考古做出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田野考古;理念;方法;中英  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实现了免费开放,使前往博物馆参观的群众数量与日俱增。博物馆讲解员作为博物馆文物的解说者,是游客对文物进行大致了解的主要途径,在博物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博物馆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定位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对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员工
期刊
摘 要:陶器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中汉代的铅釉陶历史久远,可以说,汉代的铅釉陶是文化高潮的产物,也是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文章以东汉四层铅釉红陶楼为例,分析汉代陶器发展历程、造物观念以及艺术价值,展现铅釉陶技术及作品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汉代陶器;东汉四层铅釉红陶楼;造物观念;文化意境  德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东汉四层铅釉红陶楼,此件藏品不仅体现了汉代阁楼陶器的建筑风格和特
期刊
【关键词】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满城汉墓;刘胜;窦绾;纪实  【摘要】1968年夏秋发掘的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被列入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作者参加了两墓发掘的全过程。今年恰值满城汉墓发掘40周年,特撰此文,对当年的发现、发掘过程做了回顾,以为纪念。    1968年是我国考古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作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对《贾疄夫人李氏墓志》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收录了墓志释文;其次,对李氏的家族世系进行考证;最后,通过与《李岘墓志》的比较,从用笔、点画形态、结体上分析《贾疄夫人李氏墓志》的书法风格特征,揭示了墓志楷书在中唐的发展状况,以期对当代楷书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贾疄夫人李氏墓志》;家世;书法;风格特征  《贾疄夫人李氏墓志》全称《唐太子司议郎贾公故夫人陇西李氏墓志铭并序》,墓志铭撰
期刊
摘 要: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画坛的盟主,他精通书画,门人众多,藏品颇丰。在书画鉴定方面,吴湖帆有“一只眼”的美誉,而他本人的古书画鉴藏也与一般的鉴藏家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从文献资料入手,分类讨论吴湖帆的古书画鉴藏特色,并试图揭示当时书画鉴藏界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吴湖帆;书画鉴藏;潘静淑;张大千  20世纪20年代,江南书画鉴藏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地区书画鉴藏家们的收藏带有鲜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