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的几个契合点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在建设,审美教育长于对正面美好事物做肯定性展示和宣传。当前的社会美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等等美好事物不断涌现。审美教育以社会美为最重要的内容,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内含审美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要庄重文雅,富于美感。我国经济发展催生了群众的审美需求,通过美育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恰逢其时。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首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即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注意对人民的教育启示作用;即使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的内容是娱乐性的,也要特别注意其先进性。美育工作者应走下讲坛,走出书斋。到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建设实践中去,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能使美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契合产生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 审美教育 契合发展
  如果稍加留意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会惊喜地发现,先进文化引领国家前进方向,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美育发展到今天,自身的学科优势正在凸显出来,通过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正与先进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产生良好的契合,是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先进文化与美育的建设方式相契合
  我国先进文化与审美教育在建设方式上有个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既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创新带来契机。
  (一)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在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贵在建设,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对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些既是先进文化重在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全国人民据以开展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审美教育长于对正面美好事物做肯定性展示和宣传
  人们的直接感受和印象往往对其决策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有效启发”。审美教育长于对社会正面事物作肯定性描述和宣传,这是我们理解这一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起点,使社会活动中的宏观社会因素与微观个体因素之间的互动具有了实证意义。中国美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使以感性直觉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倾向发生积极的变化,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对诚信意识,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弘扬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情形表明,就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的认同感而言,美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也说明,美育对正面美好事物做肯定性展示和宣传的特征,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献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活动在丰富发展,迫切要求拓展新视野、提升新境界。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实践途径;审美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价值追求。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从整体上夯实先进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快建设步伐。当前的审美教育,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教育方式,达到滋养人们的心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辟了发展审美教育的广阔领域,审美教育为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内容、新手段和新方法,这是两者契合的重要特征。
  二、社会美的发展现状与审美教育相契合
  当前,我国社会美的发展势头强劲,这是先进文化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美的强劲发展为审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
  (一)社会美成了当下中国审美发展的主流
  传统观点认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方面。目前的情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的人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教育效果来看,以自然美为内容的美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不大;以艺术美为内容的审美教育,主要限定在高等学校和艺术院校的公共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中,显然,这样的审美教育,对象比较少,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审美要求。社会美就不同了,一方面,我国社会美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主要表现在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等等,比如,浙江徒手勇接从十楼坠落的素不相识的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千里赴贵州黎平献血救助危难病人的女大学生毛陈冰,山东勇救路人、自己却被撞断腿的最美姑娘刁娜,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这类美好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美强化了我国先进文化形态的价值和意义。
  (二)审美教育以社会美为最重要的内容
  审美教育以社会鲜活的、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这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客观现实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社会美好事物被鲜活地、多维地展示出来了,是人民群众精神境界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审美教育长于以人物的直观形象为叙事的内核、灵魂,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满足人们宁静致远、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进而培育高尚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升华社会美的新鲜经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鉴赏美的强烈的愿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高级阶段,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当前我国社会美与审美教育发生了契合,最主要的原因是审美教育内容由自然美、艺术美向社会美转型,这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审美教育以社会美为主要内容大有可为。
  三、和谐社会建设理念与审美教育相契合
  (一)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内含审美要求   审美教育用直观的手段弘扬我们社会的鲜活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美好事物,能够比较好地从社会观层面统合各种思想观念和旨趣。“和谐”是事物要素之间配合得适当,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一种状态,和谐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统一体,事物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引起了各种美的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竞相表现,这些差异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协调各要素的差异性就成为发展美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谐”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对人的社会存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人们要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竞争与友善的关系、社会管理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等,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社会存在提出了审美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就是通过不断地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各种美的因素,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审美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重大
  马克思在谈到审美问题时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的人类社会,不仅充满了矛盾和由矛盾运动引起的社会各个角落的异化,而且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还导致了人的异化,即是说,社会使人的本质发生了异样的变化。马克思同时指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势将引起质的否定,人类社会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时,人的异化才能够被消除。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作为自觉的能动的方面,能否切实实现人与对象世界的和谐发展,完全取决于人自身的活动和对这种活动的自觉程度。我们党将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这实际上对各行各业的人的行为提出了审美要求,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要庄重文雅,富于美感,以审美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他人,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情形表明,美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基础地位,当前,我们在全社会进行审美教育,应以社会美为主要内容,辅之以自然美和艺术美,多用社会鲜活、直观、形象的感人事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新期待,使和谐社会建设理念与审美教育相契合的效应产生丰硕的成果。
  四、群众向善向美要求与审美教育相契合
  (一)我国经济发展催生了群众的审美需求
  马克思指出:“贫困是被动的纽带,它使人感觉到需要最大的财富即别人”,“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1](P90-91)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及美的创造,只有当人民摆脱了贫困之后才是可能的。客观地说,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在实现了温饱型小康社会后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美好事物倍出的时代,也是人民群众审美要求期待强烈的时代,“美的现象和对美的现象的感受更寻常地呈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P288)这实际上是社会向善向美心理的现实的、真实的写照。我国社会鲜活的、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能够唤起人们丰富而宽广的想象力,使创造智慧得到启迪与提升,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焕发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我们应以此作为培养人们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二)美育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恰逢其时
  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社会更加发展的社会,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物质家园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精神家园建设具备了物质条件,对社会美好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期盼,当前的以社会美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教育,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又要注意对社会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进行提炼和升华。对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美好事物的弘扬就是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和发展。
  群众在当前向善向美的要求与美育相契合,主要原因是,全面小康社会恰巧是社会美和公民审美意识空前高涨的社会。“技艺是同一自我从事实践行动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3](P23)美育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对群众进行教育,可以增强人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美好事物的模仿力,推进先进文化在群众中的广泛传播。
  五、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与审美教育相契合
  (一)内容先进性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正在致力于全面推进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这种产业与传统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相同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同点是,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要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后进入消费者手中;然而,文化产品还有一个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所不具备的新特点:文化产品承载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即是说,必须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比如,创作人员创作了一出戏或者一部电影,它们必须首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即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注意对人民的教育启示作用。即使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的内容是娱乐性的,也要特别注意其先进性,比如说,即使是娱乐性地描述中国抗战时期的游戏,也必须歌颂中国人民的抗战伟业,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绝不能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就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比如一辆轿车,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还是德国产的,抑或是中国本土产的,只要开起来顺手,各项功能符合设计的要求,就是合格的产品。
  (二)美育对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美育通过它自身肯定的、鲜活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展开教育,能够为人们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确证,可以对文化产品的作用方向和发展道路进行有效的调适和控制。通过审美教育,促进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先进化。笔者认为,由于行业的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产业界要在整个中国产业界进行富有表率和示范作用的审美教育,要使人们迅速实现由普通的日常实践体验向社会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转化,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密切结合,使文化产业界同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实践者。在这里,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肯定的断想,中国文化产业界通过审美教育,定能使美的创造和传播拥有更多、更精彩的意向表达,使生产的文化产品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审美体验与感受。   我国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与审美教育相契合,集中地表现在,在当前,文化产业内容的先进性要求异常迫切;我国文化产业界的艺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样对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审美教育具有潜在性、非强制性、动情性、愉悦性等特征,在文化产业界进行经常的、持续的审美教育,可以使美育所弘扬的社会美好事物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得到模仿、凝练和升华,而且还可以使之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界的一种常态治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的指导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
  六、情感缺失的治理要求与审美教育相契合
  (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技术理性与情感互相促进
  人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方式,技术型组织对情感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其组织建构的过程中往往有意挤压了情感的空间,但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情感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人们对技术力量的要求和水平的提升,一直是倍加关注的,注重从各方面满足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强化,高等学校也注重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对于产业界的技术理性发达而情感教育缺失问题,却没有引起产业界和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我们还应看到,这种情形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因为技术理性必须有良知及善与美的引导。使人们在技术理性发达的同时,形象思维得到舒展,想象力也得到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阐释、说服和导向功能。
  (二)美育长于解决人们的情感缺失问题
  促进人的技术理性与情感沟通的和谐共融,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我们还应注意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当下的通讯设备发达了,交通工具更便捷了,人们和亲人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同事甚至朋友间的交往,谈的多是工作,聊的多是应酬,忙事业忙工作忙交际,唯独亲情在一刻不得闲的“忙”中被搁置了,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人们都不愿停下工作的脚步,也停不下脚步,因为一停下可能就意味着失去机会,竞争让人们心情紧张焦虑,所以也就产生了两种极端现象——要么就拼命干事业,要么就停下来,干脆放弃,逃避现实和社会压力,表面上看是每个人都想生活得更好,然后向更高层次的品质生活、更高的职位努力,男人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事业,赚钱养家,而爱家人的方式就是给钱,只要我能赚钱,那就是爱,而这也就是很多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了情感缺失。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技术理性空前发达、情感缺失的重要表征,包含着世俗化、传统生活化的观念形态的惯性思维。解决这些问题,美育能够派上特殊的用场。因为美育长于用鲜活的、直观形象的正面典型进行教育,适应了现代人对技术与情感健康发展的双重要求,持之以恒地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育,定会对情感缺失问题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
  情感缺失的治理要求与审美教育在当前发生密切的契合的原因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这些又需要情感教育的有力支持。以鲜活的、直观形象的、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为主要教育内容,美育恰巧能够当此重任。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毕其功于一役。
  七、美育要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高度契合
  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要求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审美教育的介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提高育人水平
  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是复杂而全新的世界:新知识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富有献身精神,即是说,对人们的情感教育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人们的知识、技术、情感结构,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美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方式必须介入现实实践
  “为现代化的大业而立人,是中国现代教育也是中国现代美育始终坚守的目标和使命所在”。[4](P311)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鲜活的美好事物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战略资源,它以自身的方式对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作出解释,让人们找到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据和意义,使关爱社会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提升,使精神世界得到滋养和美化。通过看得见、体会得到的审美实践活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理解和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全面了解、亲身感知、深刻体验现实的社会美,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处理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利益关系,增强自豪感和爱国心,使人的思想和行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以上情形表明,美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高度契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比制度物质层面的变化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美学美育工作者应走下讲坛,走出书斋。到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建设实践中,使美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契合产生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丰富了美学美育工作者的教育内容。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当前要以社会鲜活的、直观形象的、富于震撼力的美好事物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把上述先进文化与审美教育的若干个契合点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的研究也许只是主要地提出了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产生契合的某些现象,实际上却预示了它们在现实中互动能够收到巨大的成效。通过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更加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实践中去,而且也会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提高精神境界,实现物质和精神家园建设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把审美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系统中,充分彰显其实践价值,是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应加以重视的一个崭新的视域。
其他文献
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应做到:关注情感,欣赏评价;善于幽默,燃起激情;民主平等,人文对话;创造空间,张扬个性。构建和谐、融洽的语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博物馆作为先进文化与历史文明的传承者,在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民族智慧、凝聚民族力量,培育共同理想,为三个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文化关系一个民族素质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产生了智能建筑的设计。我们对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我国的现状做出研究并对智能建筑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并对智能建筑设计的实现做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现状;智能建筑设计的实现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的智能化逐步纳入人们的生活范围中来,所谓的智能建筑指的是智能化建筑的技术与新兴的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建
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才,就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的理论与我们所倡导的教学过程中以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在继续强化其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文导引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着眼于“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建设方向,所编选文章无
【摘 要】  田径教学是发展儿童体技,增进儿童体能的重要体育活动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一种“整体意识”,对田径教学目标进行主题聚合,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主题统整,对田径教学形式进行主题优化。运用“主题”的思想驾驭田径教学,能够提升田径教学的整体绩效。  【关键词】  田径教学 目标聚合 内容统整 形式优化  在儿童体育田径教学中,为了发掘儿童在某一方面如跑、跳、抛、掷等的潜质。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章,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既要承担起建构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又要担负起提高人文素养、促进精神成长的重任。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一種以学生为本的自主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写作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式,传授写作技巧,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自主写作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
近几年,有一个新兴的词在设计领域出现,那就是UI设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UI设计师越来越多,各大院校也开设了和UI相关的专业或课程,成立UI部门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切都预示着UI大
目的:应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碘仿、氧化锌与丁香油调成混合糊剂治疗乳牙髓底穿通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4例76颗髓底穿通的乳磨牙,常规清洗髓腔和根管,换药1-2次,于髓底穿通处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