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典文学的导游词写作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或描绘自然,或赞美人文景观,或感叹造化神奇借景抒情,或感伤身世坎坷,无不在古代诗人神来之笔下幻化出绮丽的文学色彩。正是古人留给我们浩繁的文学作品,引领着人们回归自然,寻求山水之乐。诗歌既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在导游词写作中,我们只要灵活运用,一定能使文章增彩。
  关键词:风景衍生 诗词 直接引用 诗词引化
  引言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景是最为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风景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诗歌,成为诗歌中的主要描写内容,开始于晋宋之际,在南朝至初唐时期,随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进境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古体向近体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段时期,产生了谢灵运、谢肌、何逊、阴铿、沈俭期、宋之问等以风景描写见长的著名诗人,在他们的手中,风景诗艺形成几大类型,逐渐成熟起来,初步奠定了写景艺术的基本规范,对盛唐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自此以后,“古人绝唱句多景语”,“作诗不过情景两端”,便成为诗人们的共识,写景成为衡量诗艺高下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选取唐宋时期写景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对风景诗艺术进行细致地分析,以期归纳与总结出这一时期风景诗艺的一些基本规律,来弥补目前学界对于风景诗艺研究相对匮乏的缺憾。
  一、 文学中“风景”的衍生
  诗人们漫游祖国名山大川,赞美和自豪在心头涌动,于是就有了美妙动人的赞美风景的诗句。“景”的本义为由光照产生的阴影。《说文解字》曰:“景,光也。从日,京声。”段玉裁注:“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诗经·邺风·二子乘舟》中的“沉沉其景”,《荀子·解蔽》中的“水动而景摇”,都直接用其本义。这种“风”、“景”相对的诗意配置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模式。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曹植《野田黄雀行二首》
  遗芳结飞抓,浮景映清瑞。——陆机《长安有狭料行》
  景澄则岩袖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支昙谛《庐山赋》
  这些诗句,都是以写“风”的景句和写“景”的景句对举,光色美与动态感兼备,呈现出立体化多层次的诗意时空。如曹植的“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一联,抓住的是“风”、“景”的瞬间,一股莫名的“风”似乎受到了惊吓,惊惶地东飘西荡,突然掠过璀璨的白日,这猛然的力量使风云揪然变色,白日迅速西沉。璀璨与黯淡的交替变换,就在这“惊风”撞“日”的瞬间。显然这个特定的瞬间源于诗人瞬间的心理错觉,诗人凭着对这个特定错觉瞬间的形象化描述,完成了对瞬间风景,对这里“风”与“日”瞬间关系的把握。再如支昙谛的“景澄则岩帕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二句,描写出了日色澄明、山岩焕彩,风气流动芳香满林的美景。
  而且,这些词汇都与风和景明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多用以表示这种气候条件下的美景。殷仲文诗中的“景气”、“风物”指的是明澈高朗的秋光风气中的自然;陶渊明《游斜川》诗序中也指明是“天气澄和”时的“闲美”、“风物”;羊枯性好山水,每每选择光色融朗、风气和畅之际去登临,“风景”是造访“山水”的气候条件。在诗歌中,具体的风景描写也主要围绕这两大自然因素来进行,在鲍诗与小谢诗中,“风景”作为表示自然整体美的词汇都出现在诗歌的开端部分,把具体风景细节的描绘留到下文中展开。在鲍诗中,具体的风景是“春风夜姬娟,春雾朝吨霭。软兰叶可采,柔桑条易抨”,春风澹荡,“软兰”、“柔桑”随之轻摇,霞光初露,渐渐冲破朦胧的春雾,光影与春风雾气交织的世界。在具体的物色描绘中,诗人正是要以独具匠心的笔触,来表现风与光交织而成的动态时空中的生机。
  二、巧借诗词导游词写作方式:诗词引(化)用,意蕴深远
  历史上无数的风景都是由于诗人的赞赏而被世人所知,是由于诗歌才熠熠生辉的。面对具体的地点,我们如能很好地读透它,把握里面蕴含的情感、意蕴,并通过联想和想象,链接我们熟悉的古典诗词,选其一篇,就诗词中的人物、场景,适当地加以展开,定是一篇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导游词。
  (一)写作中引用诗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写作时,我们若能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定能使作文增彩。当然,运用诗词,必须有深厚的描写功底,还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雨霖铃》、《虞美人》等,然后可以选择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篇,结合当时的风景,当地的历史文化,运用联想和想象,适当展开,定能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请看下面的直接引用诗词,介绍名人的写作例子:自信使“鉴湖女侠”秋瑾具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迈;自信使“忍”的斗士鲁迅具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执著;自信使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讲解中直接引用古典诗句把生硬的名人介绍,变得诗意盎然。
  古典诗词不仅能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还能提升旅游者的人生境界。如:游览杭州西湖,如果是在春光明媚的早春时节,自然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莺歌燕舞、杂花生树的旖旎风光;如果恰巧是烟雨迷蒙,便自然会吟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真切地体会到了西湖超凡脱俗的神韵和气质;如果恰巧急雨如注,似乎有些扫兴,但当联想到苏轼《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恰到好处地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即使面对暴风骤雨,人们也觉得充满了情趣。西湖的山山水水营造了一种诗意般的境界,每首诗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更有了一种畅游西湖的强烈愿望。
  (二)写作中化用诗句
  根据具体的行文需要,在某段或某一部分,把自己熟悉的诗歌用散文的笔法加以展开,使之和行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韵味悠长,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如:苏州沈园本是江南典型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景色宜人。但因为有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而更加名扬天下,尤其让我们感怀的是陆游在75岁时游园所写《沈园》两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和84岁时再次游园所作《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歌表达了陆游对唐婉的念念难忘和真挚深情,正是这样的诗句和深情吸引人们来到沈园,来重温那历久弥新、刻骨铭心的爱情。诗歌既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是我们熟悉且又有一定积累的素材。在导游词的创作中,穿插经典诗词,能够升华和美化风景,为自然增添人文美。
  结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穿行,渗透在每一个文人的细胞里,活跃在每一种体裁的文章中,它使我们的生活为之闪亮,它让我们的情感为之激荡。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导游词写作也能灵活地借用古诗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
  参考文献
  [1]清·吴景旭.历代诗话[M].中华书局,1958(1):13-34.
  [2]崔益红.古代旅游文学的儒家精神分析[J].语文建设,2013(18).
  [3]田金霞.旅游语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4-128.
  [4]丁启阵.有趣的唐诗《回乡偶书》[J].语文建设,2010(06).
其他文献
2002年以来,我们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螺旋鼻肠管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以ACS为改性树脂,固体磷酸酯为阻燃剂制备无赢阻燃PC树脂,研宄了PC/ACS配比、阻燃剂及相容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C/ACS配比为50:50时综合性能最优;相
2005年3月~2006年6月,我们对105例中老年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如下。
目前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方式的陈旧还是学生缺乏积极性都严重制约着学校语文的发展,而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是学校语文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式,通过追求最自
2004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对35例患者外周静脉滴注强刺激化疗的同时给予血管冰敷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女性,
期刊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4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时给予笑气吸入,对照组除不吸入笑气外,其它产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CNTs)螺旋性对纳米胶囊复合体系微观结构和扩散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CNTs螺旋性对管内烷烃分子的分布、结构和有序度几乎没有影响,填充了18
以透明质酸和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为原料,结合溶液共混和浇铸法制备了透明质酸/PVA-SbQ复合膜,对膜的性能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和PVA-SbQ分子链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腰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85岁ASAⅡ及~Ⅲ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
目的:掌握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人均费用对某院2011—2012年医疗业务收入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结果:影响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是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的增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