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能在冬天坚持早起?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hu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蹿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正因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晚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早起的习惯。
  西方谚语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一桩比较小的事。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地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地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遲到的。我觉得迟到是一件很可耻的事。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有些个城市,居然到早上九点钟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于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蔬菜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和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选自梁实秋《我把活着欢喜过了》)
其他文献
【名家简介】张中行,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鄧广铭合称“未名四老”。  课堂作文自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不只是要利用它,还应该好好地利用它。这样看,理由是也有一些的。  第一,它是个很好的练功场所。命题千变万化,个人意趣也千变万化,在一两千字的狭小范围之内,文笔却可以受到各式各样的训练。这种扩大练习领域的
期刊
>>>看电影  柯布(莱昂纳多饰演)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小偷,他在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因为他能够潜入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梦境中,窃取他们潜意识中有价值的秘密。柯布这一罕见的技能使他成为危险的企业间谍活动中最令人垂涎的对象,但这也让他成为一名国际逃犯,失去自己的所爱。    如今柯布有了一个赎罪的机会,只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的生活就会恢复本来面貌。与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团队这一次的任务不是窃取
期刊
【导语】  推理小说看多了,让我有种错觉:小说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人公职业的特殊性和一般人的现实生活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直到我拿起宫部美雪的作品《火车》,这才推翻了我先前对推理小说的刻板印象。  “失踪”和“死亡”这两个词是大多数推理小说的标准配置,这本书也不例外。未婚妻关根彰子下落不明,未婚夫委托作为警察的远房亲戚本间俊介帮忙寻找,随着调查的层层深入,一大堆看似无关的细枝末节越挖越多,不为人
期刊
王维 猜谜遇知己  据说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有一天路过一家药铺,看见店中有一位妙龄女子,顿时心生爱慕,便上前问道:“你家店里的中药全吗?”女子答道:“我们的店面虽小,但药品齐全,不知您要买什么药呢?”王维想试一下姑娘的才情,便要了笔墨纸砚,在上面写道:“宴罢客人,夜不迷途,牡丹花婢,出征万里,昭君出塞,万年貂裘,蝴蝶穿花,芒种时节。”女子看过之后,知道这是一个“药方谜”,她迅速抓好八味药递给了王维
期刊
课本里那些历朝历代的君王画像,似乎越看越让人“脸盲”,从嬴政到刘秀到李隆基再到赵匡胤,中国帝王长得都一樣:光头强的倭瓜脸,加菲猫的肿眼泡,蜡笔小新八字眉,慢羊羊的山羊胡子。不但长得一样,更夸张的是,有的画像连衣服的褶皱都一模一样。大概只有朱元璋那招牌式的大下巴能让人印象深刻吧。
期刊
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我们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或十年看,在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的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今天你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能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曾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对此,有一个回答挺有意思的:“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
期刊
2017年2月11日,滞留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1963年,王琪在执行任务时因迷路而误入印度境内,被印方拘禁7年,后被流放到偏僻乡村。交通阻隔,音讯难通,他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情况好转后,开始同祖国的亲人联系。辗转核实,中国政府于2013年给王琪颁发护照,又经多方努力,终于让老人实现回家之梦。(环球时报)  立意速记点  一、生命力  王琪误入印度境内,被流放到偏僻乡村,交通阻
期刊
【释义】指年纪在50岁以上、资历较高且经常充当配角的演员。甘草演员在演出中的功能,正如甘草在中药里的效能一样,具有衬托、调和与引导作用。  【溯源】TVB艺人罗乐林参演的电视剧《布衣神相》《洪武三十二》《女拳》《皆大欢喜》《七号差馆》在香港各大电视台循环播放。巧合的是,各大电视台在同一天都播放到他口喷鲜血、一命呜呼的那一集。此事被国外的媒体看中: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美国AllVoices、意大
期刊
事件回溯  2017年1月2日晚8點,家住南京金域中央小区的陆女士无奈报警,原因是楼下邻居用“震楼神器”制造噪音,害得他们一家人没法睡觉。何谓“震楼神器”?《现代快报》的记者发现,这玩意在网上销售火爆。根据买家的评论,不少人将之买回去就是为了对付邻居,达到“以噪音制噪音”的效果。  立意速记点  一、“以暴制暴”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震楼神器”可以暂时解决噪音问题,也会让一些不讲道理的人暂时知
期刊
近日,日本APA酒店事件,成为日本右翼在历史问题上尽显丑态的新“爆点”。这家酒店长期在客房中放置由老板元谷外志雄撰写的英日双语书籍,对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等史实予以否认,此举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众怒。  写作巧运用  话题1:历史不容篡改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饱受蹂躏,损失惨重,日本在华夏大地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不久前,日本大型连锁酒店老板元谷外志雄撰写英日双语书籍,对南京大屠杀和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