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无论是何种有关数学的活动,都离不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数学教学这种数学活动也是如此,区别于其他的数学活动而言,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大多都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动脑,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好的设问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活动并且积极主动的思考,所以,如何设问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问题串是一种很好的设问形式,所谓问题串是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将问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将一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构成“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串的优点
  1,问题串是由浅入深,拾级而上,引领学生一步步的探究得出结论的,所以知识的形成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如果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登山的过程,那么一个个的问题串就像是在山坡上给学生搭建起来的平缓的楼梯,使得山看起来不再那么突兀陡峭,即便是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沿着平缓的阶梯向上攀登。
  2,问题串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问题串能吸引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由于问题串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的,所以刚开始的问题应该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的,当学生跟着老师回答第一第二个问题得到成功后,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继续回答下去,所以问题串教学使得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课堂的进度,更好的照顾到了学困生。
  3,问题串使整个课堂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并且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也更加明显。由于问题串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之间也是请前后联系,互相呼应的,中间的任何一个问题不仅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也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知识看起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知识点看成是一个个的散落的珍珠,那么问题串就是一条串起珍珠的绳子。
  二,例谈问题串的设计
  例如我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串:
  1:小明搬进了新家,这天他来到正在装修的新家看工人师傅干活,工人师傅要在墙上钉一条水平的木条,但是移动了半天也没办法确定木条是否水平,小明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几何知识,他拿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事先找出斜边的中点然后将工人师傅用的铅垂订到中点的位置,再将斜边和木条的边缘对齐,观察铅垂线是否通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如果通过则说明木条水平,反之则说明木条不水平,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2:请大家动动手,每人自己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且裁下来,然后对折,使得两腰重合,观察等腰三角形折痕两边的部分是否也完全重合呢?3:把刚才对折的三角形打开,观察折痕AD两边的图形,∠B和∠C相等吗?4:∠BAD和∠CAD相等吗?5:∠ADB和∠ADC相等吗?6:观察折痕两边的图形,有哪些线段相等?7:由问题4,5,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8:现在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实际中的问题,你能解释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吗?通过这八个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自主的探索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一系列主要性质。可以看到,这八个问题都是非常简单直观的,学生应该都能回答出来,在得到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应该紧随其后的进行总结归纳出想要的结论。9:回到刚才图形,作BE⊥AC,CF⊥AB,那么BE和CF有什么关系?10:按照问题9的思路,你还能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问题9,10是拓广延伸的问题,通过前八个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已经全部得出,这两个问题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索。可以看到,整节课用10个问题穿起来,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网打尽,并且浅显易懂,层层深入。
  再例如在复习“全等三角形”这
  节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串: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DE, ∠A=∠D,1:你能再
  添加一对相等的角作为条件,
  使得△ABC≌△DEF吗?2: 你能再添加一组相等的边作为条件,使得△ABC≌△DEF吗?3:我们将图2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变换一下位置成为图2,你能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4:我们继续变换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成为图4,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相等的角?5:我们继续变换图1中两个三角形位置成为图5,在图5中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那些平行的线段?6:在图5中,连接AF,CD,你能得到哪些全等的三角形?7:在图5中,若是连接AE,BD,你又能得到哪些全等的三角形?8:我们继续变换图1中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将其中的一组对应角重合成为图6,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相等的角?9:你还能如何变换图1中两个三角形的位置,组合成另外的一些图形,并且在这些图形中找出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以及互相平行的线段吗?这个问题串全部由第一个图形加以变化而来,问题1、2是对基本知识的一个回顾的复习,问题3至8是图1的变化衍生,是三角形全等这部分内容最基本最简单的图形组合,问题9是对本部分内容的一个拓展延伸,它针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的。这九个问题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汇集到同一个变化中,是图形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明显,学生对这些图形再也不是孤立的看待了,而是由一个图形能够联系到另外的很多个图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问题串设计应注意的几点
  1,每一个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每一个问题在整个问题串中都应该有它自身的位置和作用,不能随随便便提问,更不能提一些无关紧要或者离题太远的问题。
  2,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问题串重点在一个“串”字,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之间不能是孤立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是前面问题的延续同时也是后面问题的铺垫。
  3,问题之间的梯度最好是均匀。这就像爬楼梯一样,如果一台高一台低,爬起来肯定不舒服,问题串之间梯度要有统一,便于学生的理解。
  4,起点尽量放低。设计问题串的目的之一便是调动最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是艰涩难懂,要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得着答案,这样他才会有兴趣一步步跟着问题走。当然,最后的问题也要照顾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达到应有的高度。
  5,在每一个问题后面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总结。因为问题串之间相互联系,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总结的话,有可能学生理解不到位,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总之,有效的问题串能够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设计问题串也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本身有足够的“知识串”,这样才能将“知识串”转化为“问题串”,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设计出来的问题串更有效,更精细。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多层面了解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教学环境,快速掌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多年以来,体育教学只是停留在“说、讲、示范”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
期刊
创造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愈来愈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要以想象为基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若师
期刊
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如何,往往决定他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道理很清楚,如果说议论文是靠蕴含哲理起家的,那么,哲理思维就是议论文思维的基石。古往今来,凡有名气的议论文,差不多都是借助于这里思维来进行论辩说理,揭示生活的美丑善恶,让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因此,提高学生这里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哲理思维圈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议论文犹如京剧一样,它是一种综合性文体。而哲学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
期刊
尽管如今的高考仍弊端多多,但整体而言,高考依然是目前国家选拔人才,个人改变命运的一种最公平的方式。对于高考备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主要谈谈我们学校的高考备战方法。在高考的指挥下,我们的应战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浓缩教材,学案教学。  教材是考试的依据,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但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采用学案的模式,将教材内容浓缩
期刊
语文教学中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而特色活动正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班级群”促使学生主动交流  为了使沟通更方便,我建立了班级的QQ群,QQ群中不但有孩子,家长还有课任老师,学校管理人员。我们的QQ群,开始只是孩子们的相互问候,接下来是家长们在群中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教子心得,之后大家一起讨论
期刊
在新教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改造和重建,曾经偏重于形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冷思考再认识阶段。特别是关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结合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与内容、时间与效益、形式与实效,本人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心中有书,依据教学吃透教材;二要教之有法,立足教材,适度拓展。下面结合《桥之美》教学案例,略作说明。  教学活动一:解读课文标题:“桥之美”的中心词
期刊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课堂中活力最充分的体现。要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学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有效的课堂活动应是“活动”最充分
期刊
变序法教学是众多灵活多变的讲读方法中最为基本的 一种。所谓变序法就是改变原课文的顺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在联系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讲读顺序而组织教学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序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序法教学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切入式  这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段直接切入。让学生首先感知课文的中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