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说,瘸二爷那时不瘸,当然就不叫瘸二爷,叫王长富。王长富的爹叫王大富,娘被人们叫做王嫂。王大富和王嫂有一手绝活,就是会种菜。南瓜大又甜,长长的豇豆像鞭儿挂满藤,紫红色的茄子闪出光彩——王大富每天早晨都挑满满一担菜到赵镇去卖。就在十字口,似乎是专为他留下的点儿。菜担还没放下,人们就围上来了,就抢啊,一眨眼儿工夫就没了!王大富卖的菜新鲜干爽,决不水滴滴的。吃着香,吃着甜,有滋有味。有的人吃王大富的菜上瘾了,没买到王大富的菜那天就只吃白饭。
王大富种菜有啥绝招儿?就是勤、实、诚。该干啥就干啥,松土呀施肥呀拔草捉虫什么的。没事儿就围着菜地打转,和豇豆茄子唠叨,乖乖,又长了一大截!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王大富就亮着手电在菜地里摘豇豆摘茄子,摘满了就挑着走,闪悠悠地,一路小跑着往赵镇去。因为没用水洗,又是刚摘下的,所以就新鲜,就干爽。
但有的是必须用水洗的,譬如从地里挖出来的姜,从地里拔起来的葱。可王大富从不在旁边的水塘里洗,要挑到沱江边去。
从铁龙坳出来,走一段路,再下一个长长的坡,就到了沱江边。沱江边有一道宽宽的石坝,一半儿浸在水里,一半儿在岸上。河水清清,夏日里口渴时,走到河边,弯下腰,掬一捧河水喝,凉透了心,还能觉出甜味儿来。
这一天凌晨,王大富亮着手电,挑着满满一担生姜来河边洗。洗呀洗呀,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摊在石坝上晾干。王大富说,水是上天给的,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不能拿去卖钱。王大富起得早,坐在石坝上,坐着坐着就睡了过去。
睡呀睡呀,不知睡了多久,有人在岸上喊了一声,王大富,散场了!王大富睁眼一看,太阳升得好高好高,散场了,有人正往回走。王大富捡起石坝上早已风干了的生姜,脚底生风,一气儿赶到赵镇上。
王大富呀,你咋才来?我们望你望得脖子酸!王大富的点儿围了一大堆人。
从小,王长富就跟爹娘学种菜,星期天,背上一筐,跟着爹到赵镇,学着爹咋种咋卖。买菜的人都认得他,这是小王大富,将来就是大王大富。
可是,王长富的娘病了,瘫在床上再也起不来。王长富离开了学校,一边伺候娘,一边跟着爹种菜。他把书包高高地挂在墙上,早晨看看,晚上望望。爹道,死心吧,咱没那命!娘哭着说,都是我害的!后来,他娘先走了,不久,爹也走了!种菜卖菜的担儿就压在了王长富肩上。那时他已四十大几,可还孤身一人。
王长富像他爹一样,天不明就挑着满满一担菜上街去卖。
王长富也像他爹一样,卖的菜又新鲜又干爽。
可王长富有一点和他爹不一样,除了种好自家的菜,每天还到村子里四处转悠,帮助村里人把菜种好。大伙儿叫他菜先生。菜先生总是笑呵呵的,叶子烟抽得吧嗒吧嗒响。村里人都闻惯了这股烟味儿。
但是,后来王长富就变成了瘸二爷。
那一天早晨,王长富挑着满满一担生姜,要到沱江边去洗。沱江里的水多呀,缓缓流动,又新鲜又干净。可是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河边那石坝上长满了青苔。青苔滑溜溜的,天还麻黑黑,看不清楚,王长富踩上去,摔了一大跤!右腿折断了,好了走路也一拐一拐。因为排行老二,人们就叫他瘸二爷。瘸二爷就瘸二爷吧,瘸二爷不介意。种菜卖不方便了,但每天一拐一拐,乐呵呵的,照旧在村子里转悠,帮助大伙儿种好菜。瘸二爷养了条大花狗做伴儿,每天就跟着在村里转。村里人都认得它,它也认得村里人。
这一天,村长六十大寿,摆了四五十桌,中午了,全村的人都到齐了,坐在桌席上,九大碗摆了上来,可谁都没动,大伙儿都探着头,往外面的大路上看。阳光懒慵慵地照下来,照着空寂的路。
瘸二爷,瘸二爷咋还没来?
瘸二爷不但会种菜,还会择菜。不管哪家出了红白事儿,瘸二爷总是早早地就赶来了,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菜,择整出来,淘洗干净,分装在不同的家什里。
今天是咋啦?正在这时,大路上跑来瘸二爷家的大花狗,直来到村长跟前,呜呜呜地叫,像是在诉说什么,又用嘴扯着村长的裤腿。村长说,二爷出啥事儿了,得派个人去。村长从屋里拿出个本儿,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翻下去,忽然停住了,说,该轮到聂二娘家照看瘸二爷了。聂二娘就是我的娘。娘正站起来,我说,娘,我去。
我走在田埂上,大花狗跑前头去了,要走一里地才能到瘸二爷家。这是隆冬季节,再过些时日就要过年了。有寒风从那边竹林里刮过来,竹们也感到了寒冷,一个个弯下腰儿,缩着脖儿。一群麻雀从竹林里飞起来,是不是身子冷得发僵,慢吞吞,飞不动似的。几只白鹤站在水田里,似乎也是冻住了,站着一动不动。可我跑起来,跑得嘴上额上直冒热气。花狗也跟着跑。瘸二爷一定病得不轻,正躺在床上,好想有人端盅茶,或者递碗水。
二爷,我来了!我正跑呢!
二爷住着一座小瓦屋,是他爹娘种菜卖挣下来的。这座小瓦屋在咱村里让人翘大拇指头。大门敞开着,大花狗摇着尾巴迎了上来。我跨进屋里。阳光从屋顶的玻璃瓦上照进来,洒在二爷床上。二爷正倚在床头,苦着脸。见我进来,分明一乐!娃,你咋来了,不在席上吃?吃过了吗?
你没来,大家吃着都没味。村长不放心,派我先过来。二爷,你咋了?
凉了(感冒了),身子感到重,下不来。
那就上医院。
不用。能喝上红糖摘耳根(鱼腥草)水就行。可大冬天的,难找!
二爷,我能找到。我就去。
我跨出门,大花狗要跟着。我说,你别去,就在家守着。有急事儿去找村长。大花狗回头进屋去了。
我一开步走,寒风就堵了上来,我硬是拨开一条口子往前走。摘耳根,是乡下人的一宝。没病时,拔回家凉拌吃,开胃健脾,凉了煎红糖水喝,散寒去邪,喝几碗病就好了。可现在去哪里找呢?摘耳根的根,冬天就躺进泥土里睡大觉,刮风下雪它才不管哩。春来了,它才伸伸腰,慢慢地探出头,再撑开一把小小的紫红色的伞,一把两把,密密地展开来。现在,只能用小铲儿撬开泥土,把沉睡的根儿请出来。
挖呀,撬呀,扒呀,一根,两根……谁说这是严冬?我正冒热气儿哩!好半天,终于找了一大捧。快,跑回家去,越快越好,让二爷早点喝上红糖摘耳根水。
我一进门,就看见了娘。娘正在为二爷熬稀饭。
一边熬稀饭,一边煎红糖摘耳根水,弄得屋子里暖融融的,香喷喷的。
二爷说,闻着这些气味儿,我的病都好一大半了!
王大富种菜有啥绝招儿?就是勤、实、诚。该干啥就干啥,松土呀施肥呀拔草捉虫什么的。没事儿就围着菜地打转,和豇豆茄子唠叨,乖乖,又长了一大截!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王大富就亮着手电在菜地里摘豇豆摘茄子,摘满了就挑着走,闪悠悠地,一路小跑着往赵镇去。因为没用水洗,又是刚摘下的,所以就新鲜,就干爽。
但有的是必须用水洗的,譬如从地里挖出来的姜,从地里拔起来的葱。可王大富从不在旁边的水塘里洗,要挑到沱江边去。
从铁龙坳出来,走一段路,再下一个长长的坡,就到了沱江边。沱江边有一道宽宽的石坝,一半儿浸在水里,一半儿在岸上。河水清清,夏日里口渴时,走到河边,弯下腰,掬一捧河水喝,凉透了心,还能觉出甜味儿来。
这一天凌晨,王大富亮着手电,挑着满满一担生姜来河边洗。洗呀洗呀,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摊在石坝上晾干。王大富说,水是上天给的,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不能拿去卖钱。王大富起得早,坐在石坝上,坐着坐着就睡了过去。
睡呀睡呀,不知睡了多久,有人在岸上喊了一声,王大富,散场了!王大富睁眼一看,太阳升得好高好高,散场了,有人正往回走。王大富捡起石坝上早已风干了的生姜,脚底生风,一气儿赶到赵镇上。
王大富呀,你咋才来?我们望你望得脖子酸!王大富的点儿围了一大堆人。
从小,王长富就跟爹娘学种菜,星期天,背上一筐,跟着爹到赵镇,学着爹咋种咋卖。买菜的人都认得他,这是小王大富,将来就是大王大富。
可是,王长富的娘病了,瘫在床上再也起不来。王长富离开了学校,一边伺候娘,一边跟着爹种菜。他把书包高高地挂在墙上,早晨看看,晚上望望。爹道,死心吧,咱没那命!娘哭着说,都是我害的!后来,他娘先走了,不久,爹也走了!种菜卖菜的担儿就压在了王长富肩上。那时他已四十大几,可还孤身一人。
王长富像他爹一样,天不明就挑着满满一担菜上街去卖。
王长富也像他爹一样,卖的菜又新鲜又干爽。
可王长富有一点和他爹不一样,除了种好自家的菜,每天还到村子里四处转悠,帮助村里人把菜种好。大伙儿叫他菜先生。菜先生总是笑呵呵的,叶子烟抽得吧嗒吧嗒响。村里人都闻惯了这股烟味儿。
但是,后来王长富就变成了瘸二爷。
那一天早晨,王长富挑着满满一担生姜,要到沱江边去洗。沱江里的水多呀,缓缓流动,又新鲜又干净。可是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河边那石坝上长满了青苔。青苔滑溜溜的,天还麻黑黑,看不清楚,王长富踩上去,摔了一大跤!右腿折断了,好了走路也一拐一拐。因为排行老二,人们就叫他瘸二爷。瘸二爷就瘸二爷吧,瘸二爷不介意。种菜卖不方便了,但每天一拐一拐,乐呵呵的,照旧在村子里转悠,帮助大伙儿种好菜。瘸二爷养了条大花狗做伴儿,每天就跟着在村里转。村里人都认得它,它也认得村里人。
这一天,村长六十大寿,摆了四五十桌,中午了,全村的人都到齐了,坐在桌席上,九大碗摆了上来,可谁都没动,大伙儿都探着头,往外面的大路上看。阳光懒慵慵地照下来,照着空寂的路。
瘸二爷,瘸二爷咋还没来?
瘸二爷不但会种菜,还会择菜。不管哪家出了红白事儿,瘸二爷总是早早地就赶来了,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菜,择整出来,淘洗干净,分装在不同的家什里。
今天是咋啦?正在这时,大路上跑来瘸二爷家的大花狗,直来到村长跟前,呜呜呜地叫,像是在诉说什么,又用嘴扯着村长的裤腿。村长说,二爷出啥事儿了,得派个人去。村长从屋里拿出个本儿,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翻下去,忽然停住了,说,该轮到聂二娘家照看瘸二爷了。聂二娘就是我的娘。娘正站起来,我说,娘,我去。
我走在田埂上,大花狗跑前头去了,要走一里地才能到瘸二爷家。这是隆冬季节,再过些时日就要过年了。有寒风从那边竹林里刮过来,竹们也感到了寒冷,一个个弯下腰儿,缩着脖儿。一群麻雀从竹林里飞起来,是不是身子冷得发僵,慢吞吞,飞不动似的。几只白鹤站在水田里,似乎也是冻住了,站着一动不动。可我跑起来,跑得嘴上额上直冒热气。花狗也跟着跑。瘸二爷一定病得不轻,正躺在床上,好想有人端盅茶,或者递碗水。
二爷,我来了!我正跑呢!
二爷住着一座小瓦屋,是他爹娘种菜卖挣下来的。这座小瓦屋在咱村里让人翘大拇指头。大门敞开着,大花狗摇着尾巴迎了上来。我跨进屋里。阳光从屋顶的玻璃瓦上照进来,洒在二爷床上。二爷正倚在床头,苦着脸。见我进来,分明一乐!娃,你咋来了,不在席上吃?吃过了吗?
你没来,大家吃着都没味。村长不放心,派我先过来。二爷,你咋了?
凉了(感冒了),身子感到重,下不来。
那就上医院。
不用。能喝上红糖摘耳根(鱼腥草)水就行。可大冬天的,难找!
二爷,我能找到。我就去。
我跨出门,大花狗要跟着。我说,你别去,就在家守着。有急事儿去找村长。大花狗回头进屋去了。
我一开步走,寒风就堵了上来,我硬是拨开一条口子往前走。摘耳根,是乡下人的一宝。没病时,拔回家凉拌吃,开胃健脾,凉了煎红糖水喝,散寒去邪,喝几碗病就好了。可现在去哪里找呢?摘耳根的根,冬天就躺进泥土里睡大觉,刮风下雪它才不管哩。春来了,它才伸伸腰,慢慢地探出头,再撑开一把小小的紫红色的伞,一把两把,密密地展开来。现在,只能用小铲儿撬开泥土,把沉睡的根儿请出来。
挖呀,撬呀,扒呀,一根,两根……谁说这是严冬?我正冒热气儿哩!好半天,终于找了一大捧。快,跑回家去,越快越好,让二爷早点喝上红糖摘耳根水。
我一进门,就看见了娘。娘正在为二爷熬稀饭。
一边熬稀饭,一边煎红糖摘耳根水,弄得屋子里暖融融的,香喷喷的。
二爷说,闻着这些气味儿,我的病都好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