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能发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化解内心的不快等,有感而发,其乐无穷。写文章本应是件十分快乐的事,可事实上如今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还大有人在,何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之名句“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中流传这样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
  那么是谁把这简单问题弄复杂了呢?有人说是习作者自身,每逢作文时,他们总以为是件非常神圣而且神秘的活儿,非一般人能及之事,越这么想就越不敢下笔,人为地给作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没有了信心哪来像样的文章,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就得不到老师的赏识,甚至有可能换来训斥、讽刺、辱骂等。长此以往,习作心理障碍就会形成。还有人说是教师所为,不少教师扛着“文无定法”的招牌,作文教学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随意性特别大:有的说要从观察入门;有的说应多思考;有的说要掌握很多习作方法、技巧方能过关;有的说应多读书;有的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的说照范文多模仿即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怪学生们一遇写作文就无所适从,诚惶诚恐。因为很多教师是在如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往往由于自身习作经验不足,导致每逢习作指导课只能是“简便运算”,敷衍了事。事实上,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改革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揭开“面纱”,用笔说话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用笔来放飞我们的情感,放飞我们的思想。
  作文如学车。学骑自行车,绝不是光听别人讲讲技巧就能学会的。关键是在车上骑着练,不练光听别人讲技巧可能永远学不会,得靠自己练骑时去“悟”。学写作文,也是这样,刚起步时,哪懂什么作文技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开始,只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讲述一件事的大概,后来,写“流水账”时知道多写一些句子,多介绍一下这件事的具体情况了,再后来……文章越写越漂亮了。
  学车靠“悟”,学游泳靠“悟”,作文的章法也要讲究一个“悟”字。听来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只有在练中“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最可贵的是真实,惟有真实才能动人。千万不要为了得高分,而不愿抒发自己真实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不要为了得高分,而不愿用自己真实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不愿意表述真实的自我,这都是应试教育在作怪,家长和教师把学生往那上头引,这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的作文往往被称作好作文。《论语》就是這样记录下来的东西,孔子连“老不死了”都骂出来了(老而不死是为贼),不照样被奉为“经典”吗?
  
  二、情趣生活,打开同学们的话匣子
  
  在现实生活中,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是具有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和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而不少学生在课外崇拜的却是体育明星、歌星和卡通人物。书本远离了学生们的生活,而学生们对身边的人、事、物却大多表现为“熟视无睹”。内心空洞乏味,写作文必然会“粗枝大叶”,作文就不可能引起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为了弥补其不足,就很有必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把新奇而情趣化的“经典生活”带进课堂,或再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演示实物,或图画再现、音乐渲染,或利用语言描述,等等。通过以上渠道把学生们身边的事引入课堂,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学生们兴趣盎然,有话想说,呼之欲出,言之能畅。学生如在说得有序、说得有理、说得流畅上下功夫,这样就不愁作文写不好。例如“游戏作文”指导课,教师事先组织好生动活泼、趣味横溢的游戏,然后要求大家按“游戏前的情景,精彩的游戏组合,游戏后的心情及想法”这一程序去练说,让大家畅谈游戏中的无限乐趣,叙说给人印象深刻的游戏及玩法。说后动笔,真情流淌,水到渠成。“说写”组合得天衣无缝,毫无焊接之裂痕,大家兴致勃勃,于轻松愉快之中饱尝成功之“果”。
  经过学生们的辛勤劳作(读、做、画、玩、选、仿、赏、评、改、议、想等),一幅幅内涵丰富的图画,一件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一处处色彩绚丽的风景,一首首荡气回肠的音乐……都能成为学生们新颖别致的说话材料、震撼人心的创新作文,成为学生们梦的起点。
  
  三、人文互动,激活同学们的思维
  
  作文课堂缺乏“磁性”,平平淡淡,毫无生趣,学生们最易感到枯燥乏味,长期如此会阻碍其心理的发展,滋长学生们的厌学情绪。亲切、幽默的教师,会引领学生们漫步于作文乐园。“爱抚”、“服务”铸就魅力四射的“老师人格”,课堂气氛自然活跃,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事实证明,“情趣化的生活”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人文化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了“说”与“写”结合、“读”与“写”互惠。我们坚信,开放兼容的新作文思想会让学生们文思泉涌,尽情展示喷涌而出的才情;崇尚独创的新作文理念将使学生们浮想联翩,低吟浅唱藏在内心的希望。
其他文献
有人说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笔者认为语文又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她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阅
该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描图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描科员本身素质的要求。
摘要: 研究性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性作文的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着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问题。为了增强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采取激发兴趣、营造研究氛围、指引方向、自主择题、开放评价等基本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作文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性作文是以现代教育思
一、摆正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精心备课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我们语文课的目的,它对教师的执教所起的作用,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理
一、追思阅读渊源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语,我们常常以这句话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大量地背诵经典文章,希冀在熟读中背诵,在背诵中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功效。  熟读唐诗三百首,能否会作诗不得而知,但肯定会“吟诗”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熟读”与“吟诗”二者是否等效?通过“熟读”来达到“吟诗”的目的,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在实施有效阅读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疑难困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和表达需要阐述了“看—想—说—写—评—改”六步作文训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进而证实了这是一种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评语 六步训练    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有机会经常深入课堂视导。在与师生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教师常常回避听作文课,学生谈起作文时,也愁眉苦脸,
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