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诗词作品,然而,古诗词大多篇幅较小,在教学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探究不足、教学方式抽象等问题,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连缀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将课内外各种诗词作品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一、纵向连缀,探究生平轨迹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阅读时,会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背诵的方式展开阅读。然而,这样的阅读过于单一,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将同一作者不同时代创作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展开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尝试通过古诗词探究作者的生平轨迹,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的《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名作。在教授这首词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并让学生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作品呈现出怎样不同的情感变化。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声声慢》等李清照的中晚期作品,并给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学生发现,李清照的少女时期过得十分舒畅,在成为少妇后也幸福地生活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经历了战乱,从北方辗转逃到了南方。在这过程中李清照经历了国仇家恨,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有学生提出:“李清照的作品原本体现出了少女的甜蜜,《如梦令》就是如此,但是其晚期的作品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声慢》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之情。”在这样的纵向连缀中,学生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所了解,并认识到其风格变化的原因。
在纵向连缀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生活情况的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我还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作者的生平,这样也能让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
二、横向连缀,领悟多元写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中往往会收录若干首古诗词,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将这些古诗词分开来教授。这样就无法起到“1+1>2”的效果,将群文阅读变成了简单的单篇阅读的累加。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横向连缀的方式,让学生将两篇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尝试分析作品中的多元写作手法,了解不同作者在创作同一主题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之处。
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景色的古诗,但是两者的写作手法却有所不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可以让学生先对比阅读两首诗,并说说这两首诗分别展现了怎样的景物。学生提出:“《游园不值》基本上展现的还是静态的场景,作者写了站在柴门前看见的阶上青苔和墙头红杏的情景。《宿新市徐公店》展现的则是动态的场景,写的是儿童追蝴蝶的具体场景。”我又提出问题:“作者又通过怎样的手法展现出内心的情感呢?”学生答道:“《游园不值》展现了作者在发现无法游园后内心的沉闷心情和看到红杏后的快乐心情。《宿新市徐公店》中看似并没有描写作者的情感,而是十分客观地展现了看到的情景。但是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十分美丽的,展现了田园乐趣,儿童也是十分欢快,这样其实也侧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舒畅心情。”在分析中,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组织学生展开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作品的意象展开分析,也可以尝试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或其中的个别字词。这样能让横向连缀变得更为多元化,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多元写法。
三、故事连缀,融入生活实际
小学生一般都对故事感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采用故事连缀的方法,将抽象的古诗词转变为有趣的故事,这样的设计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这些古诗时,可以尝试运用故事连缀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给学生介绍一下安史之乱的情况,并给学生介绍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遭遇的艰难困境。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结束,作者得知自己能回家乡后,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这首七律。了解了这样的故事背景后,学生自然对作品的内容和其中的情感有所认识,能理解这首诗为何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在教授《示儿》这首古诗时也是如此,可以用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对于收复河山所做出的贡献,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临死之前,表達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体现了对未能完成抗金大业而怀有的遗憾之情。在这样的教授中,学生对作者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让学生深情诵读诗歌,说说作品如何展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故事连缀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文包诗的方式,将故事和古诗词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新意,又能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唤醒联想,更深刻地体会诗词的主旨和内涵。
四、情感连缀,辨析表达方式
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我组织学生利用情感连缀的方式,感悟作品中的情感波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对其抒发情感的作用,能达到理解古诗词内涵的目标。
六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的《石灰吟》《墨梅》都是借物喻人的古诗作品,我在教授这两首古诗时,就鼓励学生用情感连缀的方式展开阅读,尝试感受作品的情感波动,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的手法。提出问题:“作者在描写石灰和墨梅时,主要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写石灰和墨梅的形貌,而是从其形貌中抽象出一种精神。”我追问:“那么石灰和墨梅分别代表怎样的精神呢?”学生答道:“‘石灰’代表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处于逆境之中依然没有忘记保持自己的清白。”还有学生提出:“墨梅体现的是一种高洁的品格,表现出不愿意和俗人同流合污的气质。”我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作者既然想要表达这样的情感,为何不直接抒发情感呢?为何要借助石灰和墨梅来表达,这样有什么好处吗?”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能更含蓄地表达情感,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古诗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还掌握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连缀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尝试模仿古诗中的情感进行模仿创作,尝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在理解作品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连缀法展开古诗词群文阅读,通过纵向连缀了解作者生平,横向连缀领悟多元写作手法,故事连缀融入生活实际,情感连缀辨析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一、纵向连缀,探究生平轨迹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阅读时,会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背诵的方式展开阅读。然而,这样的阅读过于单一,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将同一作者不同时代创作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展开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尝试通过古诗词探究作者的生平轨迹,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的《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名作。在教授这首词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并让学生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作品呈现出怎样不同的情感变化。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声声慢》等李清照的中晚期作品,并给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学生发现,李清照的少女时期过得十分舒畅,在成为少妇后也幸福地生活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经历了战乱,从北方辗转逃到了南方。在这过程中李清照经历了国仇家恨,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有学生提出:“李清照的作品原本体现出了少女的甜蜜,《如梦令》就是如此,但是其晚期的作品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声慢》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之情。”在这样的纵向连缀中,学生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所了解,并认识到其风格变化的原因。
在纵向连缀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生活情况的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我还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作者的生平,这样也能让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
二、横向连缀,领悟多元写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中往往会收录若干首古诗词,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将这些古诗词分开来教授。这样就无法起到“1+1>2”的效果,将群文阅读变成了简单的单篇阅读的累加。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横向连缀的方式,让学生将两篇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尝试分析作品中的多元写作手法,了解不同作者在创作同一主题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之处。
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景色的古诗,但是两者的写作手法却有所不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可以让学生先对比阅读两首诗,并说说这两首诗分别展现了怎样的景物。学生提出:“《游园不值》基本上展现的还是静态的场景,作者写了站在柴门前看见的阶上青苔和墙头红杏的情景。《宿新市徐公店》展现的则是动态的场景,写的是儿童追蝴蝶的具体场景。”我又提出问题:“作者又通过怎样的手法展现出内心的情感呢?”学生答道:“《游园不值》展现了作者在发现无法游园后内心的沉闷心情和看到红杏后的快乐心情。《宿新市徐公店》中看似并没有描写作者的情感,而是十分客观地展现了看到的情景。但是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十分美丽的,展现了田园乐趣,儿童也是十分欢快,这样其实也侧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舒畅心情。”在分析中,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组织学生展开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作品的意象展开分析,也可以尝试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或其中的个别字词。这样能让横向连缀变得更为多元化,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多元写法。
三、故事连缀,融入生活实际
小学生一般都对故事感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采用故事连缀的方法,将抽象的古诗词转变为有趣的故事,这样的设计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这些古诗时,可以尝试运用故事连缀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给学生介绍一下安史之乱的情况,并给学生介绍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遭遇的艰难困境。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结束,作者得知自己能回家乡后,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这首七律。了解了这样的故事背景后,学生自然对作品的内容和其中的情感有所认识,能理解这首诗为何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在教授《示儿》这首古诗时也是如此,可以用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对于收复河山所做出的贡献,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临死之前,表達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体现了对未能完成抗金大业而怀有的遗憾之情。在这样的教授中,学生对作者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让学生深情诵读诗歌,说说作品如何展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故事连缀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文包诗的方式,将故事和古诗词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新意,又能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唤醒联想,更深刻地体会诗词的主旨和内涵。
四、情感连缀,辨析表达方式
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我组织学生利用情感连缀的方式,感悟作品中的情感波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对其抒发情感的作用,能达到理解古诗词内涵的目标。
六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的《石灰吟》《墨梅》都是借物喻人的古诗作品,我在教授这两首古诗时,就鼓励学生用情感连缀的方式展开阅读,尝试感受作品的情感波动,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的手法。提出问题:“作者在描写石灰和墨梅时,主要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写石灰和墨梅的形貌,而是从其形貌中抽象出一种精神。”我追问:“那么石灰和墨梅分别代表怎样的精神呢?”学生答道:“‘石灰’代表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处于逆境之中依然没有忘记保持自己的清白。”还有学生提出:“墨梅体现的是一种高洁的品格,表现出不愿意和俗人同流合污的气质。”我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作者既然想要表达这样的情感,为何不直接抒发情感呢?为何要借助石灰和墨梅来表达,这样有什么好处吗?”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能更含蓄地表达情感,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古诗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还掌握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连缀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尝试模仿古诗中的情感进行模仿创作,尝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在理解作品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连缀法展开古诗词群文阅读,通过纵向连缀了解作者生平,横向连缀领悟多元写作手法,故事连缀融入生活实际,情感连缀辨析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