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投资=理财?

来源 :投资有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客户最为熟悉及感兴趣的投资产品分别为: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和P2P。对于收益率的要求,大量投资经验丰富的客户都不约而同落在11~12%之间。往年较受欢迎的基金、阳光私募、定向增发类产品,光环褪去。同时客户普遍不愿接受期限较长(≥2年)的产品。
  说到金融理财产品,很多高端客户通过经验累积,本身已成为大半个“专业人士”。通过融义社区理财中心的第二家门店联洋店的开业,让我们有机会为更多高端人士甚至是资深的金融业界人士提供服务。他们不仅普遍教育程度高,而且金融投资经验丰富;不仅愿意接受服务,更不吝为当下理财行业服务改善献计献策。社区理财,使我们作为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能够更有信心的提供更为专业化服务。
  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客户最为熟悉及感兴趣的投资产品分别为: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和P2P。对于收益率的要求,大量投资经验丰富的客户都不约而同落在11~12%之间。往年较受欢迎的基金、阳光私募、定向增发类产品,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褪去了光环。同时客户普遍不愿接受期限较长(≥2年)的产品。社区高端客户多有各种投资经验,不少已经确立了明确的产品喜好、积累了一定的投资心得。
  但在我们直接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理财客户普遍对自己理财需求仅有模糊的认识,无法具体化,更不要说定量的分析了。目前普遍的产品偏好所对应的客户需求:
  1.银行理财产品、信托、P2P受普遍欢迎。这体现客户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钟爱,满足的是其本金保障的期望(至少客户是这样认为的);2.收益率11~12%的期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在我们去年设计第一款结构性产品时就把收益率期望设为11~12%。假设是资金100万元,平均通胀每年5%,20年后本金不贬值,且能在20年后靠投资收益支付相当于目前水平的生活开支。我们一开始认为客户的预期来自于过往的经验,而很多客户经验中,2011年底信托收益率一度高达13~14%,所以并非只是简单的收益率预期高了之后,无法下降的问题,而是客户通过自身经验、感受所得出的收益率的需求。3.不愿接受长期限,并非来自对自身流动性需求的考虑,而来自于对产品不确定性的担忧。
  由此我们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产品投资=理财吗?理财是借助各种金融工具,通过规划、执行来满足个人及家庭全局的理财需求,这一类的需求往往可以通过不断地沟通与归纳进行量化。而产品投资往往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金融工具,与自身需求有着显著的差距。正如我们需要若是电脑,则仅有主板和一堆零件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目前客户对于两者的混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对自己的理财目标,寄希望于某一个产品上完成。这是将投资产品与理财等同的一个佐证。然而,事实是:除了特定时期,因为某些特定因素(如股改、货币超发但金融渠道融资困难等)以外,确实难以用某类产品完成整个理财目标,除非目标收益率足够低(如退休金远高于支出的退休人群)。其次,定性与定量的错配。客户对产品的评价通常是定性的,我们最常见的问题便是“你们有什么好产品?最近什么样的产品最好,最合适?”然而客户自身的理财目标,最终往往是定量的:目前有多少资金,需要几年后,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差额是多少,期间是否有持续的资金进入等等。混同投资与理财,其所带来的不匹配,很容易使对产品已非常专业的客户,失去缜密规划自己财富的机会。再次,自我控制的差异。专业于产品投资的客户,常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我控制。相对于做理财规划的客户,可能因为沉浸于某类产品,而对该类产品的前景过于乐观,从而倾向于投入过多资金。
  笔者认为,目前家庭理财规划方案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必须满足预期收益。很多客户过度回避负面波动,不愿承担正常的、适量的风险,以致长期预期目标无法满足。比如过去10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每年5%(根据GDP平减指数获得),而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年化仅4%多。全部投资于银行理财或存款类产品,资产始终处于实际贬值的状态,而且这还没有计算产品转投时,不计息的真空期间的损失。第二,市场机会出现时,资产配置须具备向上的潜力。由于经济和市场都有周期性,所以无论我们的规划或产品选择多么卓有成效,在一些困难的年份中,在坚持原有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收益率难免低于长期计划。因此,当市场和经济出现机会时,是否能有足够的,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暴露,来享受这个向上的超额收益,显得非常关键。而这一点上,目前很多中高端的客户,正在失去这一优势:他们的家庭资产中,配置于风险资产的比例过少,以至市场出现机会时,配置调整将较为被动。第三,在极端风险来临时,保持(至少大部分)资产安全。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即国内的房价不会巨幅波动。随着泡沫的不断增长,目前的评估价格水涨船高。而很多融资项目都是以市场评估价作为抵押的基础,且不断更新提高。正如2007年时很多理财产品都以美国金融公司的股票打七折、打五折作为安全的卖点,当时看都是相对安全,但最终灰飞烟灭,客户损失惨重。而回过头来,才意识到这部分资金只是想拿固定收益而已——虽然它高了百分之二三。因此在家庭理财规划中,通过组合配置的方式,降低“黑天鹅”事件发生对资产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截至2012年10月31日,好买·中国对冲基金指数(Howbuy China Hedge Fund Index,简称HCHFI)成分基金为164只,指数点位为1373.61点,与9月相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成立以来回报率为37.36%。  以下是好买·中国对冲基金指数基期以来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对比图,其中沪深300指数起始点调整为HCHFI的起始点位(1000点)。10月,市场在没有强有力政策
期刊
画家袁波的艺术无论具象、抽象,都深深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母土,渗透浓郁的东方色彩,散发着画家充沛,独特的艺术气息,以及游子难解的悠悠乡愁。  袁波的画一如他的斋名“沧霞楼”:造型如沧海大气雅正;色彩似云霞艳丽清新。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现代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有的过分工巧,陷于匠气;有的太过柔弱,失于萎靡。具有大雅正气的作品不是很多。袁波的画则既大气又雅气。他爱采用大立
期刊
他们,是中文网上图书商城当当网的共同创始人,也是中国最富有的夫妇之一。他们从相爱到结婚,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像做生意的风格那般绝不拖泥带水,只会斩钉截铁。他们在事业上的“爱情结晶”就是当当网,“我的儿子叫当当,希望他活到90岁,甚至永生。”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曾这样说。    战略聚焦三大品类  刚过去的2012年“双十一·光棍节”,对于李国庆、俞渝有着值得纪念的意义,当然他们早已不是光棍,因此值
期刊
公司发行的产品不需要支付渠道费,因为在弱市中,这些对冲产品的收益可以帮助渠道重新拾起人气。”时隔10个月,记者再次和申毅这位久经资本沙场的“大将”见面,虽然今年的股市萎靡不振,对方却从容依旧。  申毅公司发行的一款名为“申毅量化”的结构化产品自2011年9月30日到2012年9月28日的统计区间里获得了10.34%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75%。  或许是由于这样的业绩,担任上海申毅投资咨
期刊
对冲基金(Hedge Funds)是美国富人的投资工具,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禁止对冲基金向普通民众做广告,并且对冲基金设有准入门坎,所以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对冲基金,请不要为难自己。美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对冲基金的运作过程,投资对冲基金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你哪一天跟人聊天,他有意无意中透露他投资对冲基金,其表现中可能含有炫耀的成分,却并不代表他的投资水平有多高。  根据美国证券委的法律,只有合格的投资人
期刊
编者按:  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分类一直是个无解的难题。借助于一纸公募基金代销牌照,却可以清晰地看出三大队形:“获牌者”,“夺牌者”和“无牌者”。我们无意于讨论分类的科学性,只是希望可以提供一个角度去深入观察林林总总的理财机构。毕竟,他们太多了一成千上万,如何甄别确是个问题。  自第一批公募基金代销牌照颁发以来,目前已有19家第三方理财机构陆陆续续地成为“牌照族”。获得牌照的机构似乎摆脱了不被监管的
期刊
虽然相对价值策略对冲基金包括了股票市场中性、ETF套利、复合策略以及股指期货套利等分支,但是作为践行者之一的创赢理财似乎更喜欢在价值投资上进行探索。  “我一直崇尚这种对冲策略。”公司创始人成健介绍,创赢理财所采用的策略是用价值投资+股指数量对冲的创新手段帮助客户在最小的限定风险控制下,去捕捉到市场的机遇。  今年证券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受此影响,创赢的成绩虽然不如往年,但相对而言在业界仍属上乘。据
期刊
相对价值策略的魅力在于,不论市场方向如何都能带来绝对回报。”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琴说。  之所以能下这样的定论,是因为相对价值策略是通过发现并利用相关投资品种之间的定价误差来获利,它的目标主要锁定于各种证券和金融衍生品。  “相对价值策略认为密切相关的证券的不合理差异在市场作用下,最终会消弭。如果洞察先机,就可以利用其中的差异获利。”如策略运用得当,加上累积效应,净值将不断上升。  平均水平约为5%
期刊
对冲基金中采用市场中性策略的不在少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朱雀丁远指数中性基金。  虽然宏观策略基金所占的市场份额显得“无足轻重”,仅有的6只产品在对冲基金领域中仅占0.22%(截止到2012年9月)。但在这小小的“螺蛳壳”里,宏观策略基金依然有声有色地做起了“道场”,并开始在弱市中崛起,其中以梵基和泓湖两只基金最为突出。  据私募排排网高级研究员彭丽娜的分析,今年以来,梵基一号与泓湖重域这两只产品
期刊
上海金融业指数上半年增9.4%  新发布的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以2006年为基期,2012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发展度指数达27.99点,较2011年增长240点,增幅为9.4%。其中,金融创新继续快速增长是2012年上半年的一大亮点。  房地产近5年利润率达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2)”,内容显示,房地产业2007年之后年均利润率达到30%左右,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