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自然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降水增加20%~30%,河川径流普遍增大,湖自水位明显升高,湖水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对水资源变化、气温上升、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朝着有利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演变,预测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前20年.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东部地区10省市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福建省农民收入
贸易开放是影响区域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10年区域技术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OL
本文运用2005-2011年广东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的收入和消费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阶层结构和平均消费倾向.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出现变化,
2007年至今,成都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农民是改革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宅基地改革的顺利实施。本文依据四川省成都市周边5区县11个村40
莱州湾东岸的海底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浅海区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明显有别于海水,目前已被大量开采利用。从内陆向海区分别取地下水样化验分析,其pH值、密度、钠吸附比(SAR)、
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资料在地磁学的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IGRF国内外学者研究了高斯分析、地球磁场模型及其源场可能位置、重磁关系、核幔耦合、地磁场能量、地球
依据"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产品设计原则,分析了功能性动画在iOS平台上的应用方式,将其放置于用户体验层次的维度之中,总结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了功能性动画的设计策略,使功能性动画以更优化的人机交互模式带给用户多方位的使用体验。
针对O3/H2O2工艺的反应机理及O3/H2O2比例、pH、共存物对高级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该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工艺改进.尽管O3/H2O2氧化工艺虽具有高效、无污染等优点,但
通过对低成熟烃源岩中8α(H)-升补身烷和8β(H)-升补身烷以及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分布和组成特征的剖析,研究了8α(H)-升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比值和1-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